從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騎兵東征西討,到忽必烈征服南宋,建立元朝,蒙古軍隊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是如何經營這個雄跨歐亞的大帝,忽必烈及其繼承者仍是以“馬上”得天下的精神治理這個
家,重武功而輕文治,以至于製度無法上軌道,改革也無法落實。90年後,這個中
史上空前的大帝
被明朝取代,中
曆史開始新的階段——第三帝
。
在旅遊尚未成爲一種有組織的事業之前,馬可·波羅就已成了超級的旅遊者。他前往中既沒有作買賣營利的打算,也缺乏傳教士拯救衆生的虔誠。只因好奇心發動,就使文藝複興以前的歐洲大井眼界。根據當日的標准看來,他所留下的一段不平常紀錄,已經牽涉到全世界的任何角落。縱是他輕易地接受傳說,本人又喜歡誇張,可是他以
身經驗道出,就自然地打動了其他人的興致,而使他們也欣然慾住了。他經常在書中提到:“你不
眼看到無法置信”,這樣不斷地挑逗讀者,也使他們必須將想像力一再延伸,去欣賞遠方異域的各種離奇古怪的事物。
他書中的一代偉人乃是忽必烈,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年輕的馬可進出忽必烈朝廷之際,元朝的師正集結准備于公元1279年殲滅南宋的殘余艦隊。此戰役結束,“大可汗’成爲全中
唯一的統治者,這是以前異族入主的事迹中所未有的。從此元朝創業之主和威尼斯之來客彼此以禮相待,建立了一段互相慕好的關系。馬可波羅從此仕元,他承應了大可汗之各種差使,也向他提供有意義之情報。
馬可·波羅稱中爲cathay;南方的中
人爲“蠻子”(manzi)。北京則成了“堪巴祿克”(cambaluc),即蒙古人所謂可汗之大都(khanbaliq)。中
人通稱杭州爲“行在”,馬可·波羅稍一調整則成quinsay。
這位歐洲來訪者視中之紙幣爲一大奇聞。石綿則出自高山之間,可以捶碎分裂“有如樹木之纖維”,然後“用作布巾”。煤則爲“一種石塊,燃燒時有如木材”,從山上采出,燒之生熱。
從馬可·波羅的紀錄中,我們可以從另一角度觀察忽必烈這個人。顯然的,他作爲一個領袖人物,既有慧眼,也相當機警。其志在戰勝攻取,可是卻也真心有意使他治下的人民在最基本的需要中得到滿足。他多少將宗教當作一種工具看待。信仰既可以利用作爲他統治帝的凝固力,以增進團結;也可以被反利用爲一種顛覆破壞的號召力,足以使之解
。所以他對各宗派的容忍,視其對自己施政方略的影響而有差異。馬可·波羅對忽必烈的開明專製具有好感;可是應當批評時他也從不含糊。他有一次曾說:“很多心存不軌的人,經常有謀反的趨向。”在另一
他又提出:“所有的中
人都厭惡大可汗的政
,因爲他所派的地方政府首長多爲鞑靼人,尚有更多的
目人,他們視中
人如奴隸,使他們無法容忍。”讀者自此也可以看出,大可汗以遺傳的權利淩駕于中
之上的辦法沒有成功,只好以征服的力量來控製。于是他對本土之人不能信任,也只好將權力擺在鞑靼人、
目人和基督教徒的手裏。這些人附屬于他皇室之中,忠于職守地對他服務,(其他的)外
人也是如此。

蒙古人能掌握到世界局勢中的優越地位,在曆史中可算獨一無二。其人口只有100萬左右,他們的武功卻使歐亞大陸幾乎全在他們縱之中,以至東西極端所幸存的地方極爲有限。由于家族間的團結,又有牧人的刻苦耐勞
格,于是蒙古人有極優異的兵員。以前契丹之遼和女真之金已經將騎兵大兵團的戰術充分發揮。可是成吉思汗和他的繼承者更將其擴張至極致而所向披靡。他們的部隊極守紀律,並以風馳電掣的速率行動,作戰計劃也周詳完備。各騎士必要時可以倚賴他們牝馬的
汁爲生,支持上好幾天,甚至幾星期。心理作戰被廣泛利用,例如讓難民經行于隊伍之前,散布謠言:如果被侵犯之城市膽敢抵抗,攻城之日就給以殘忍的暴行和放縱的破壞。被征服的民衆中若有軍事和技術才能的人經常盡量地拔用。公元1258年蒙古人攻巴格達這個回教
時,有一中
將領參加,中
工兵1000人即
用攻城的炮弩投擲燃燒彈。10年之後他進攻襄陽樊城時,忽必烈召用兩個波斯工兵設計能投擲150磅大石塊的重炮弩。
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攻西夏時身故。他的帝分作四部分:金帳汗
(golden horde)包括俄羅斯之大部疆域、莫斯科和基輔(kiev)在內;波斯汗
所轄自阿富汗邊疆及于伊拉克邊疆;另一汗
在兩者之間而向東延伸,概括今日蘇聯中亞地帶與中
新疆,只有大可汗有權統轄以上三個汗
。他自己的領域北至蒙古沙漠地帶,南達中
海之海濱。當日這不過是一個憧憬中的遠景,直到這世界上最偉大的征服者死後50年,才成爲事實。
根據成吉思汗的家法,大可汗由選舉産生。忽必烈取得這地位並未經過這一程序。他在公元1260年自稱大可汗,在爭奪名位時和他弟弟阿裏不哥(arik-buga,元人將此名譯爲阿裏不哥有循儒家思想指斥其對兄長不忠順之意)兵戎相見。獲勝後,他仍須對付中亞地區蒙古領袖所組織的聯盟,他們是由從兄海都(kaidu)率領,堅稱維持成吉思汗家法。迄至忽必烈在公元1294年逝世之日,兩方沖突仍未停息。雖說他本人征服南宋,可是也向西北用兵阻擋了遊牧民族,使中不受其蹂躏。只是如此大可汗統領各汗
的權力也就名實俱亡了。在這方面忽必烈井不介意,他一心專注于中
,企圖壟斷東亞。公元1271年,他在漢臣慫恿之下,創建了元朝。上章已說及又八年,即1279年南宋的抵抗才全部摧毀,至此他才成爲中
式天子。
很多曆史家一提到忽必烈,就想到他曾遠征日本出師不利,因爲這戰役也産生了日本“神風”的傳說。元朝對日用兵兩次。1274年的遠征(當時南宋尚未完全滅亡),朝鮮被用作跳板,聯合艦隊裏利用了800艘大小船只,上載蒙古與朝鮮兵員25000人。在占領了沿岸幾個小島之後,他們在11月20日于九州博多灣登 陸。日本軍在完成防禦工事之後等展援軍的來臨。當天戰事勝負未決,是夜會風掃境;當蒙古人決心後撤時秩序大亂,據朝鮮方面的紀錄所載,淹沒于海中者達13000人。
公元1281年的遠征已在南宋覆亡之後,兵力增大數倍。北方的進攻部隊有蒙古和朝鮮部隊40000人,船只900艘,……
中國大曆史蒙古人的插曲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