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光看來,人生曆程就是感受命運和實現命運的過程。命運從來就不是虛無飄渺的,而是對未來人生無法改變的預定。它是橫在現實與未來之間的一層薄薄的窗紙,現實的延伸使它永遠不斷地靠近未來,卻無法捅破命運這層薄紙。
相信命運的人都希望命運能夠屈從于自己的意志,然而他們之所以信奉命運正因爲命運更多地違背個人的意志並且是不可預防也不可抗拒的。信奉命運的人內心裏其實懷著恐慌,生怕反複無常的命運會給自己帶來懲罰。
弗洛伊德從俄狄浦斯的故事裏抽象出所謂殺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結"來,其實在古希臘神話裏俄狄浦斯的際遇更多地诠釋了古代人的命運觀念。善良的俄狄浦斯從得到神谕那天起就想抗拒命運,逃殺父娶母的悲劇,然而他所作的所有努力卻鬼使神差般地完成著命運所作的安排。
楚光經常想:人這東西其實是很可憐的,不管他們把自己看得多麼強大,其實不過是被命運支配著的玩偶。從生下來那天起,人們便在爲自己的前程而努力著,折騰半天其實都沒能逃命運的安排,就象孫猴子一個跟頭翻出十萬八千裏仍舊逃
不出如來佛的巴掌心。然而這種宿命論的觀念並不意味著人們會對生活采取消積的態度:一方面命運是不可理喻和不可預測的,假設楚光預先知道命運給他安排的生活伴侶是誰,就用不著登什麼征婚廣告,而只須等著她在自己眼前出現就是。正因爲對自己的命運毫無所知,才不得不這樣折騰自己。另一方面,個人的雄心和抱負以及對命運的恐懼總是促使他們去向命運抗爭,就象俄狄浦斯那樣,明知命運作出了殺父娶母的安排,卻仍然懷著饒幸的心理要逃
命運的支配。
就對命運的诠釋來說,俄狄浦斯的故事遠遠說不上完美。在古希臘神話中,真正強大而不可戰勝的力量就是命運,就連無所不能的衆神之王宙斯也逃不了命運的支配。神不能改變人的命運,同樣也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與凡人不同的是他們能夠預知命運,但他們的行爲也只能局限在命運規定的範圍之內。宙斯可以使希臘軍隊遭受到瘟疫的報複,卻無法改變特洛伊戰爭的結局。而凡人對自己命運的預知和把握,往往是通過神谕來實現的。而在《聖經》中,全知全能的上帝成爲人類命運的主宰,人類也好,個人也好,他們的命運完全掌握在上帝的手裏,個人的悲歡離合也取決于上帝的意志。然而在現實中,我們見不到神,見不到真正能夠預知未來的先知,也感覺不到上帝的存在,所有那些對命運的預測又是那麼荒涎可笑,我們似乎能夠感覺到冥冥之中存在著命運,卻無法真切地感知它,只能在渾渾噩噩當中無奈地挑戰命運並最終爲命運所戰勝。
命運之所以可怕還在于它是不可理喻不可預防的。在古希臘神話裏,命運被解釋爲一種因果報應,俄狄浦斯之所以要遭受殺父娶母的災難就是緣于他的父所犯下的罪孽。而在宗教裏,個人的命運則取決于對于上帝的信奉和忠誠,上帝總是給那些忠誠于自己的人帶來好運,而對那些違背自己意志的人施以懲罰。所有這些解釋其實都帶有很大的功利
,無非就是要促使人們棄惡從善,按照他們的道德准則去規範自己的行爲。即便這些解釋能夠成立,人依舊
在十分尴尬的地位,因爲我們既不能決定我們祖先的行爲,也沒法得知前世的作爲。而在現實中我們看到,命運並沒有給真正善良的人們更多的恩賜,無惡不作的人,往往也能壽終正寢。楚光經常把命運比作癌症,盡管科學對癌症的起因作出過種種結論,但至今癌症給人的感覺仍然是不可理喻的。糖尿病也好,心髒病也好,艾滋病也好,雖然可怕,總還可以預防,只有癌症才是防不勝防的。
楚光暗地裏認爲自己有一種感知命運的天,卻又一次次受到命運的捉弄。他總是對人說,命運是存在的,但我們不知道自己命中注定要做什麼,就得不顧一切往前闖。他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是:隨心所慾,隨遇而安。隨心所慾就是要盡量地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不委屈自己:隨遇而安,就是無論成功與失敗,都不要去計較,只要盡心去做,無愧于心就是了。而在背後支撐著這種人生信念的正是他對命運的
驗和把握。
無論在事業上還是在愛情上,楚光都經曆過無數次的挫折,他總是把每一次失敗當作命運對他的考驗,相信總會有更好的命運在等待自己,因而在人生道路上從不氣餒,孜孜不倦。他把事業和愛情看作是撐起他整個人生的兩個支點,而在兩者之間他更看重的是愛情而不是事業上的成功。在現實中,一次又一次在愛情上的失敗,卻使他把自己所有的能量都發泄在事業上,每一次愛情上的失意似乎都可以在事業上得到補償。
人們對命運的捕捉往往建立許多假設上。記得考研究生前兩天,一個朋友五歲的小女孩掉到溝裏淹死了,那是一個非常漂亮非常可愛的小女孩!當時許多鄰居和朋友圍在一起,談論起來,大家好象都不能接受這樣殘酷的事實,于是各種各樣的假設便展開來:假如事先把那條小溝填平了……假如沒有那場大雨……假如不讓小女孩在那附近玩……然而當大家意識到所有的假設都不可能成立以後,便真正感覺到了命運的捉弄。回首往事,楚光也有過許多類似的假設:假如初戀的情人不抛棄他,那他大學畢業後真的會分配到她工作的那個離縣城還有八十裏地的小鄉鎮去當中學教師,到現在肯定孩子都上小學了:假如落難中的麗娟真的收到他的信,接受他的求愛,那他肯定不會再考什麼研究生,而是安安心心地在那所城市中學呆下去……還有許多可愛或不可愛的女孩,從理論上說他本來都是有機會與她們走到一起去的,卻終于與她們擦肩而過!種種的假設過後,換來的是少許的欣慰,但楚光更了解自己的本,他自以爲不是一個有強烈慾望的人,沒有野心,對生活沒有過多的奢望,只想找到一個心愛的人,平平淡淡地生活一輩子。如今他卻感覺命運好象要把他推到另外一種境地,他似乎感覺到自己命中注定要做出一番事業來。盡管他現在窮困潦倒,一事無成,卻已經看到成功的曙光。
不可知的命運使某對相識或不相識的男女走到一起被稱爲緣份,按楚光的理解緣份這個詞其實也包含著許多辛酸,對于那些令人無法理解的愛情悲劇來說,最適當的解釋也就只有這個說不清道不明的"緣份"二字了。相信緣份的人都抱著某種希冀,而正因爲緣份反複無常愛捉弄人,才樹立了人們對它的信念。倘若事事順心,就沒人在意什麼緣份了。一個男人與自己心愛的姑娘擦肩而過,或者一個女人……
世紀末的愛情第6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