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馮德英>迎春花>第9章

《迎春花》第9章

馮德英作品

  “儒春——儒春——”中午飯過後不久,這個早被山河村大半個疃的人們熟悉了的、使人極爲討厭的呼喊聲又響起來了。

  南山根的打谷場上,儒春忙和春玲分手,撒tui就向家裏跑。

  老東山把兒子叫回家後,將大門關嚴,摸了一下搖頭擺尾的老灰狗,沖儒春質問道:“吃完飯就溜出去,上哪啦?”“上,上……”儒春望一眼父qin的臉,當然,說和春玲見面,一定要挨罵,就象昨天中午一樣,在父qin面前撒了謊,“上南場曬草啦。”說完把紅臉扭過,朝屋門走去。

  老東山哼了一聲,說:“歇晌就下地,把地頭刨刨。”儒春順從地扛起镢頭就走,可又被喝住了:“糞留給別人拾?”

  儒春才想起,由于心慌忘帶糞簍子了,就急忙提起糞簍,正要出門,又站住說:“爹,我姑來啦!”

  一個五十幾歲的老太婆走進門。這就是王镯子的生母,老東山的胞mei,是嫁在本村王姓人家的。她們家過去過著富農的日子。她早年喪夫,落下一男一女。抗日戰爭時期,王镯子的哥哥王井魁,有輛自行車,騎著跑煙臺做投機買賣,後來被日本人收買當了漢jian。在敵人的一次大“掃蕩”中,王井魁領著敵僞軍來到家鄉一帶,大肆破壞。抗戰勝利後,此人一直下落不明。

  這老太婆進得門來腚剛挨座,就向老東山訴苦道:“哥哥,這日子怎麼過啊!人家都耕地下種,我的還沒動一下。聽振德大兄弟說,他對你囑咐過,叫你幫……”

  “我知道啦,”老東山打斷她的話,“明兒我給你捎著耕種上。唉,誰叫你養那不爭氣的兒子啦!”

  “是我命苦啊!”老太婆揩著鼻涕眼淚,“那井魁子從小不務正業,十五歲就學著抽大煙……唉,也是我jiao慣壞的。這死東西,萬不該當漢jian,如今連個下落都沒有。象你,兩個大兒子守在身邊,抱孫子,享清福……唉,我那閨女——镯子也算把她ma忘了,對我連口好氣也沒有,去她家跟不上當個要飯的。唉!”她從yi兜裏掏出兩個ji蛋,塞進儒春手裏,“哥呀,我就喜歡儒春!老幫我幹活,tixing又好,mei還是那句老話,把儒春過繼給我吧!”

  “這是命!”老東山抽著煙,眼睛半閉半睜說,“我兩個兒子還嫌少;再說井魁也不定是死,他回來怎麼辦?我犯不著去找這個麻煩。人事天安排,這是命。”

  是啊,我知道我命苦!我也是盼井魁在人世,他就是去當八路軍也比這樣強,象镯子一樣落個軍屬,還有人代耕哩!”“瞎說!”老東山哼了一聲。

  “哥,”老太婆停止哭泣,“指導員說過,井魁真能回來,自個向政府認罪,不會殺他。你說這是真的嗎?”“我和你說過多少次,人民政府說的這種話,錯不了!”老東山堅定不移。

  “那年在北河看出斬,有個壞蛋殺過人也沒槍斃,只判徒刑,爲的是他自己跑到政府坦白的。”停在旁邊的儒春,這時cha上一句。

  “你知道什麼!”老東山喝道。

  “是區長講的……”儒春剛說半句,就被喝斷了:“小輩人cha什麼嘴!還不趕快下地!”

  儒春走出門時,偷瞥了父qin一眼,心裏說:“對我這末凶,看你怎麼對付春玲,她可沒我這末順從……可是,春玲又怎麼對付我爹呢?他這末厲害,她不怕嗎?能鬥過他嗎?”兒子走後,老東山慢條斯理地對mei子說:“辦事要思量,是對的。不過有的是明擺著的事,也用不著掂量。共産dang不重記人仇,重的是人心。變好了的人過去壞也不殺,這個是實在,錯不了。井魁那東西能自己回來向政府請罪,我看也是判幾年刑的事。”

  “唉,這樣敢情好!人家幹部沒難爲過我老婆子,倒還關照我的莊稼。誰知井魁這兔羔子跑哪上啦?”老太婆悲哀地說,“我看哪,養上壞兒沒有法治,當ma的非叫他害了不可……”

  送走老mei子後,老東山重把大門cha好,躺在屋門前的草簾上,合上眼皮,讓陽光盡情地曬著身子。

  老東山五十五歲,身子還挺壯實,臉上黑紅,蓄著山羊式的黑胡子,滿臉象蒙層冰霜,沒有一點笑容,他頭上還留著清朝時代的小辮子,這不僅是山河村男人頭上獨一無二的東西,恐怕在周圍的村莊裏也是罕見的。他有個習慣,總是閉著眼睛,走路也如此,誰也不答理。但說也怪,看他是閉著眼,可從來沒走錯路,或碰到什麼東西上。這大概是他走熟了的關系。更使人驚奇的是,他雖閉目走路,可是路上或路邊草裏有攤糞便,卻逃不出他的手。有人說老東山鼻子特別靈敏,是嗅味揀糞的。有幾個青年人,要測驗一下老東山揀糞用鼻子還是用眼睛,他們把塊黑石頭放在他前面路上,老東山連理都沒理地走過去了。可是又一次他們把真糞放在路旁草叢裏,老東山竟然直走上去拾起來。于是乎,人們都說老東山真有本領,別看他閉著眼,實際還看得見。其實說他閉眼是不確切的,這是老東山多年的習慣,不明眼看人,用眼縫的余光睨視一切。

  老東山弟兄三人,一個meimei。他是老大,故此他並不老的時候,名字前面就被人們冠一“老”字。他父qin沒給三個兒子留下幾畝地,家境貧窮。父qin去世後,老東山在家不分黑夜白天種地幹活,省出兩個兄弟推小車跑煙臺作買賣,把鄉裏的土産品運進城,換回生活用品再賣給鄉下人,賺錢不少。在那些年月,軍閥混戰,土匪橫行,民不聊生。膠東地區自古有荒年靠東北輸進高粱、大豆過活的傳統。民guo十幾年的時候,膠東大荒年,老東山的兩個兄弟結合一幫小商人,用木帆小風船,冒生命危險穿過渤海灣,用膠東特産梨、蘋果、麻等物品,去東北換回高粱、大豆,以高價出售,大發其財。後來兩個兄弟利慾熏心,又有了些資本,就帶著家眷搬到大連經商。

  就這樣,老東山用兄弟賺回來的錢,買下好田三十多畝,山戀一大片,養上一條大騾子。老東山一家真是人畜兩旺,喜慶滿門。但好景不長,正當他准備著買土地蓋幢大瓦房的時候,爲爭地邊子和蔣子金打了一架。地主懷恨在心,串通南山裏的土匪,綁了老東山的“票”。家裏只好把存錢和獨頭騾子拿去換回了他的xing命。人倒運真是禍不單行。日本侵略軍占領了全東北,老東山的兩個兄弟買賣倒行,卷席回膠東,不幸船遇強風駭lang,翻進滄海,全家葬身魚腹。大弟弟的一個女孩淑娴,是自始跟伯父老東山生活的,幸免厄運。從此老東山的日子真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到此地來了八路軍時,他已賣出八畝田地和二分之一的山巒了。

  解放前,老東山每每想起這倒運的事,就心酸落淚。但自從來了八路軍,他又慶幸倒了運好,不然自己的命運要和……

迎春花第9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9章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