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金庸>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魯迅:在靈魂深處喚醒民衆的作家

《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魯迅:在靈魂深處喚醒民衆的作家

金庸作品

  金庸和池田高度評價了魯迅作品的思想深度和魯迅光輝的人格,詳盡分析了其代表作《阿q正傳》,並指出阿q所代表的中guo民族劣根xing在今天已得到改造。

  池田:貴guo的文學曆史如同長、黃河一樣源遠流長,多姿多采。古今以來的名著傑作舉不勝數,當今現代中guo,真正堪稱爲"文豪"的作家有哪一位呢?我聽說,前兩年曾爲編輯《二十世紀中guo文學大師文庫》而進行過一次有關二十世紀中guo小說作家的排名研究,該書的編者(大學教授)認爲第一位是魯迅,其次是沈從文、巴金,第四位則是您。先生的作品受到中guo讀者的歡迎,由此可見。

  金庸:豈敢,豈敢,我的作品決不敢承此盛譽。但是,承蒙評論者的錯愛,終感榮幸之至。我的小說就主題思想、文學價值各方面來說,固然不能與魯迅、巴金等大師並列,也遠遠及上茅盾及近代、當代的其他許多小說家。

  池田:本來應該以金庸先生的作品爲題目展開討論,但我本人對您的作品沒有研究,讀得不夠深入,就讓我們來談談都認識的魯迅,您看好嗎?

  金庸:當然是一個好題目。

眼中有人民,即見真理

  池田:俄羅斯民諺說:"眼中有人民,即見真理。"如何看待和掌握作爲"人民"的"群衆"的存在,可說是觸及人的真正價值!從這一點來檢視領導者,檢驗他們是真正的領導人抑或僞善者,也洞若觀火。

  金庸:是的,對于作家來說這也是一塊試金石。

  池田:在這個意義上,像魯迅這樣凝視著民衆最深層的作家是很稀有的呢!他有時像嚴父一樣,叱責民衆;有時又如慈母一般,面對身負重傷,瀕死而號哭的子女,哀其不幸;又像一位雙眼充滿淚光,手持手術刀爲自己孩子治療的醫生。魯迅曾爲了"治病救人"而立志學醫,這與孫中山早年的經曆一樣,但前者卻一轉成爲立志"改造guo民精神"的作家。這種"以筆爲武器"的真正價值,我以爲就是重視群衆,"任何時候都與群衆在一起","任何時候都關注著民衆"。

  金庸:魯迅先生在近代中guo文學界享有特殊崇高的地位。今日中guo文人提到他時,通常稱之爲"魯迅先生",而不像對茅盾、巴金、沈從文、曹禺、老舍、冰心等人那樣直呼其名;就如我們通常稱"孫中山"爲"孫中山先生",而只稱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劉少奇一樣,不是對後者不恭敬,而是對前者特別恭敬。

  池田:也許是時代背景不同了吧!在日本就不是這樣。即使是夏目漱石、森鷗外等現代文學的大家,也沒有尊稱他們爲"先生"。毋甯說對曆史人物一般是沒有尊稱的。但這個稱法卻是含有表達某種敬意。我在這裏依照日本的習慣,對魯迅不加以"先生"的敬稱,但決不表示我不尊重魯迅,請見諒。

  金庸:請不用介意。我們對話,都使用自己的習慣好了。我們尊敬魯迅先生,不單由于他的文學創作,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他強烈的愛guo主義精神,他對中華民族的熱愛,對封建腐敗現象毫不妥協的激烈鬥爭,對中guoxing格中萎靡不振、麻木不仁的朽敗情況大力鞭笞,那種幾乎要嘔出血來的痛心疾首。正如先生剛才所說:他是一個凝視著民衆最深層的劣根xing,如同嚴父一樣既憤又愛的作家。他好像一個面對著自己身負重傷的孩子的醫生,執著手術刀,含淚爲之療傷。

  池田:究竟魯迅爲什麼會立志從事文學創作呢?他說了一句十分有名的話:"愚弱的guo民,無論有怎樣健全的ti魄,怎樣的長壽也是毫無意義的,我等的首要是改造guo民的精神,我認爲此爲文藝的第一要務。"十九世紀後半葉,中guo遭受列強的侵略蹂躏,guo內則苦于虐政,數萬萬的民衆對那樣的現狀深感絕望。魯迅對此心如火焚,以文字表現了自己的憤怒:"吾等同胞,要敢于面對絕望的黑暗,去打破舊社會的壁壘!"——他的激憤之言,每一句聽來都像是噴發出火一樣的呐喊。

  金庸:魯迅先生所以得到中guo人的普遍崇敬,不僅僅由于他是一位傑出的作家、文豪,他的人格和精神遠遠超越了"作家"的稱呼之上。他一生即使從來沒有寫過個字,也是中華民族中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由于他悲天憫人的心懷,由于他不顧自身安危而投身于喚醒民衆的事業,由于他爲了振興悲慘的中華民族而甘願犧牲自己,這樣偉大的人,中guo人稱之爲"志士仁人"。從巨大的同情心出發,一心一意地爲旁人謀福利,無私獻身的精神有如治shui的大禹、廣施教化的孔子……愛護民衆的心情有如釋迦牟尼、耶稣……

  池田:《故事新編》中的《理shui》是一篇傑作,傾注著魯迅對虞舜時代的shui利專家和官員大禹的想法。只動口不動手的所謂賢達的知識分子——使我想起即使現代,搬弄口she之非、信口開河之徒爲什麼仍舊這麼多?他們和風骨凜然、被太陽曬得黧黑、大步行走的大禹的風貌,正是一個鮮明的對照。大禹是一個實幹的"志士仁人"。這不禁令我想起那位仆仆風塵奔走于印度廣袤大地的釋迦牟尼的故事,曾是魯迅的同志的茅盾這樣評價魯迅:"我們古代的哲人,只有仁者才能愛人和憎人,魯迅就是這樣的”仁者”。"我想,魯迅不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與中guo人十分尊重的古代的賢哲對人相媲美的偉人。

  金庸:中guo人尊崇魯迅先生,雖然他只以筆墨爲工具,並沒有建立巍巍功業,也沒有組織千千萬萬的信徒,但他深厚廣被的愛心、奮戰到底的精神,不次于中guo曆史上的任何偉人。

  池田:以前我也寫過有關魯迅的隨筆,我認爲:魯迅有兩個面目,一個是"筆的鬥士",另一個則是能洞見人的精神內奧並加以發掘的"哲學家",不能只偏重于哪一方面來評估,這也是魯迅之所以偉大之chu吧!

  金庸:正是如此,不單是一位大作家,而且是一位大人物。

《阿q正傳》是魯迅民衆觀的結晶

  池田:如果要舉出代表魯迅的"民衆觀"的作品,當然應推《阿q正傳》,那實在是一部巅feng之作。阿q沒有姓名,單從字面來看是"無名的平民"。

  金庸:《阿q正傳》,是描寫及剖析一個平凡人的遭遇和內心,用以代表一般的中guo人。

  池田:對,一語中的。

  金庸:阿q沒有姓——他想姓趙,卻被趙太爺一個巴掌打過去,說他不配。他沒有名,只有大致一個音(既不是阿丘,也不是阿貴、阿桂)。他不知出生在什麼地方,沒有籍貫。這樣一個人,沒有個xing,只有通xing,可以是任何一個中guo人,也可以說是任何中guo人都不是。

  池田:"阿q"此名並非指哪一個人,也即所謂非"大寫"的姓名,而是"小寫"的名稱,是帶有那樣深度和普……

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魯迅:在靈魂深處喚醒民衆的作家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魯迅:在靈魂深處喚醒民衆的作家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