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魯迅:在靈魂深處喚醒民衆的作家上一小節]遍的。當時讀到這部作品的中
人,曾暗忖這個"阿q"說不定寫的就是自己?——這樣的"
曲"傳播一時。
金庸:一般評論家分析阿q,都強調他的"精神勝利"。只求精神勝利而不積極努力上進,確是許多中人的天
。更重要的是,魯迅先生強調阿q渾渾噩噩受著命運擺布的可憐的一生。
池田:渾渾噩噩,遊手好閑,每日無所事事地混著,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自以爲是地解釋,自我得意,然後縮在"自己"的軀殼中苟且過日,因而,不管遇到多麼愚蠢的欺侮,受到怎麼厲害的虐待都能心安理得。對于這種聽起來漂亮的
世術,疊迅稱之爲"精神勝利法",其實是一種"徹底悲慘的愚蠢樂夭主義"吧!對于當時浸婬于這種"精神勝利法"的中
人,魯迅諷刺說:"他是永遠的得意,這或許是中
的精神文明冠絕于世界的一個證據也說不定。"這種沈痛的冷嘲令我久久也難以忘卻。
金庸:是啊!他偶然的得意,只是在城裏賊洞邊碰巧得了一些賊贓,他沒有工作,沒有謀生機會,給人瞧不起。他想去欺侮別人出氣,反而給人打了一頓,只好去欺侮比他更弱小的小尼姑。
池田:讀到那些表現阿q愚蠢的章節,讀者就會有曆曆在目。置身其境的真實感,教人掩卷長歎……這不免引起當時挺身慾圖救世的某些青年的指責,說這樣描寫阿q只有"黑暗"的一面。然而,相反來說,這正好證明,魯迅的眼光洞穿民族精神的原質,那是非一般人的生活經驗能領悟的。因此,在裝成正人君子的僞善者、有識之士的人們之中,並沒有像魯迅那樣能夠痛加批判的人出現,也沒有如此深刻的語言。三十年前,我在倡言中日兩邦交正常化之時,對我此一舉動最早予以關注的漢學家(中日現代文學研究者)竹內好先生,他曾評價魯迅的筆鋒是"對敵人不予絲毫的寬恕,如此毫不留情的人似乎沒有第二個"。與愛心表裏一
是僧恨,如果不能貫徹到底就不是真正的革命的論調,令人感到確確實實的厲害鋒銳。
金庸:阿q最後糊裏糊塗的幻想革命,又糊裏糊塗的給抓去砍了頭。典型的中老百姓,就是這樣糊裏糊塗的過了可憐的一生。我以爲阿q的主要特征還不是精神勝利,而是萎靡麻木、無知無識。他一生生活在黑暗之中,看不到半點亮光。魯迅先生希望他的筆是一個火種,點燃起幹千萬萬的火炬,把光明帶給幹千萬萬愚昧無知的中
農民。
池田:羅曼·羅蘭在談到阿q臨刑時想呼喊"救命"卻喊不出的情景時說,"我永遠也忘不了阿q的那副悲慘的相貌。"呵q的呼喊是平民的"想叫而不能叫之聲"。不能讓阿q們醒悟的革命就不是真正的革命。必須理解阿q那樣的平民的悲劇,否則的話,不管革命也好,政治也好,都只是權力的更疊活劇的告終。挺立于這個"無聲的中"的民衆最深層之
,發出真實的"精神改造"的呐喊——我深信這就是魯迅日思夜想的事。
金庸:此後,在建立新中的鬥爭中,這些愚昧的農民不再萎靡怕事、糊裏糊塗的在黑暗中摸索了。他們拿起了刀槍,推翻了壓在他們頭上的趙太爺與假洋鬼子。在江西、湖南、陝西、山西、河北、山東……中
廣大土地上數以億計的阿q,都挺起身來,成爲響當當的頂夭立地的英雄好漢,他們的身
沒有變,變了的是他們的頭腦。魯迅先生一生所悲歎的,是阿q的頭腦,所期望而努力從事的,是徹底改變阿q的頭腦。
池田:這個"革命"與我們創價學會所訂的目標與實踐殊途同歸,有強烈的共鳴。我們一直祈願。一直奮鬥來達至此一目標,要帶給被苦惱幾乎壓扇的平民無限的勇氣和希望,讓他們重新擁有作爲人的尊嚴和自信!在那種民衆運動中使平民從"沈默"變成呐喊,從"懾嚅吞吐"到開懷大笑。以前有位叫杉浦明平的作家曾經說過:"創價學會的最大業績,就是將社會底層中的人們,亦即平民的力量誘發出來,使之蘇醒過來。"
金庸:噢,是嗎?
池田:在杉浦氏的近鄰,有一個雙失明,背負這樣宿命的家庭,令人感到他們常常是憂郁和暗淡的。但自從這個家庭成爲創價學會的會員之後,就常常聽到他們家中傳出朗朗的笑聲。另外,還有一個女
,因生活貧苦,不能同多數人交談,在村中頗爲孤獨。有一天,這位女
突然活躍地拜訪村裏的人們,打聽一下,原來她加入了學會,聽了佛法,再不自慚形穢。第一次能夠表達自己,在學校的家長會上暢所慾言。實在令人驚奇。這不是由上而下命令式可以解決的事,信仰之事必須完全是自發
的。這決不是"引
只灌自家田",我想對我這種說法,您一定會理解的。那是一種平民階層的精神變革,在日本的曆史中也是罕見的事。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的這種前進,可謂是促成日本精神史上的一次文化革命,這是我們的"自負"。周恩來總理早在1960年就注意到創價學會,並說過,學會是比其他團
更"紮根于民衆之中的團
"。不愧是著名政治家的慧眼獨具,我對此心存感激。
金庸:現在任何人到中大陸農村裏去,很難再找到、一兩個阿q了。您見到的是一個個健壯活潑的男女農民,您跟他說到外界事物,他多半會跟您談香港和一九九七的回歸,談日本和釣魚臺群島,談美
阻撓中
與臺灣和平統一。他們是農民,是鄉鎮企業中的職工,是城市附近的小商販,他們會使用小型的電子汁數器,家裏有根紙、雜志、收音機、電視……中
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了。
池田:貴的發展確實令人注目,我自己至今已訪問中
十次,因而每有感觸。今年五月,我曾再訪上海,感到那裏具有沖天的氣勢和活力。周總理曾說過:"遲早中
也會遭遇大塞車(交通阻塞)的情況,應該好好研究一下日本的高速公路的建設。"目下的中
,正如周總理所預見到的那樣在迅猛發展。向著二十一世紀欣欣向榮的中
,我從心底裏祝願貴
興隆、繁榮,對于目前所取得的進展,真正是喜不自禁。
金庸:謝謝您對中的祝福。現在中
的發展,是建築在魯迅先生等許多先人立下的基礎之上的。
池田:魯迅曾單刀直入他說過,中人民的曆史,充塞了"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這兩種情況。
金庸:阿q的頭腦從根本上改變了,正如當年魯迅先生所熱切盼望的,這並不全是由魯迅先生所做的工作而造成,然而他當年提倡做這項工作,許許多多年輕人跟隨他的領導,做了這項工作。更有許許多多年輕人在中共産
的領導下,……
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魯迅:在靈魂深處喚醒民衆的作家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