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金庸>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談香港的明天、佛法與人生

《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談香港的明天、佛法與人生

金庸作品

  這次對話,金庸和池田各自談了對扳依佛教的ti會,並指出崇高的精神、人格是永恒和平的基礎,人類應爲此而努力,九七後的香港亦應朝這個方向邁進。

  池田:二月份我到香港訪問時曾與金庸先生會晤,承蒙先生撥冗參加guo際創價學會舉辦的第十六屆世界青年和平文化節。我和我的同事們都深感榮幸,我們在2月15日暢所慾言地交談,實在好極了。

  金庸:我對于您關心香港和香港市民的溫情和激勵之言銘感于懷。關于香港的回歸,大家都從經濟角度來觀察,從文化、和平的觀點來看待香港回歸的人卻只有池田會長了。

  池田:香港回歸中guo是亞洲、世界萬衆矚目的大事。香港的"希望在明天"要如何去開拓呢?對此,您曾對"拜金主義"的風chao發出警鍾一樣的評論。回歸後的香港將會繼續繁榮吧!然而,當著眼于生活于斯的"人們"之時,會想到人是不單只靠經濟來生活的。必然會有期望"心靈的充實"的另一面,對此"焦點"您是洞若觀火的。

香港應朝哪個方向邁進

  金庸:我曾和先生談過,香港人的特征之一,跟世界其他地區比較,對追求"物質"的慾望尤爲強烈。香港地小人多,競爭激烈,因而"想過好生活"的心願特別大,"過好的生活"、"發財"、"有社會地位"往往會成爲人生的目的。對于文化、藝術也輕易以商業xing觀點來作判斷,以"那值多少錢呢?"來看待一切,這是我所擔心的。

  池田:先生曾經指出:因此而言,從香港人的精神去考慮,今次的回歸祖guo,對于香港是有好的影響的。

  金庸:"從英guo殖民地狀態解放出來,回歸自己的祖guo"這件事,對香港人來說獲得的精神支柱是正面的。其次,今後與中guo大陸同胞交往之中,也會增加"愛祖guo"的情緒。

  池田:我們的願望是中guo人與香港人都會有"美好的未來",但先生所強調的"拜金主義"的弊病,如今可是風靡世界啊!首先是在俄羅斯這個前社會主義guo家,此種傾向已是見怪不怪。曾在數十年間帶領人們與社會的馬列主義意識形態崩塌之後,人們在沒有指南針的精神大海中漂流。戈爾巴喬夫先生在同我的對話中(題爲:《二十世紀的精神教訓》),也對這種拜金主義風chao的危險xing反複強調。他認爲:究竟我們應該往哪裏前進呢?以何方作爲目的地?在沒有方向的狀況下航海,要找一個可以依賴的"法寶"就只有靠金錢了。

  金庸:這確實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開發自己內在的可能xing

  池田:最近,我從年輕的友人那知道,有關(蘇聯)"新思維改革設計師"之稱的雅戈布列夫先生和莢奧納爾多·達芬奇主持一個新的近況報道:《從馬克思走向大乘佛教的(轉變)——阿曆山多爾·雅戈布列夫》,這篇報道出自一份叫做《莫斯科新聞》的俄羅斯新聞周刊。雅戈布列夫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之一,他對佛教抱著濃厚的興趣。"爲什麼會有這個轉變呢?"記者曾這樣問他,他答曰:第一,他們不承認外在的創造者是"唯一神",而是在自身之中發現自我的神,也就是說,以通過自我完成或個人的覺悟來到達佛的境地作爲目的。我對這種思考非常接受,那不是相信什麼人都可以成佛,而是認爲每個人之中都隱藏有自我完成的可能xing,自己必須負起自己的責任,這種思想大大的吸引了我。我guo人們經常有一種想法,那就是chu于下層的的祈求那些高高在上者,譬如皇帝、將軍或總統來拯救他們。對這種想法我感到憤慨,爲什麼會這樣想呢?努力去創造吧!相信自己的可能xing,不要期待從權力或其他方面得到恩賜!

  金庸:佛教的學說中本有"自力"或"他力"的論爭,最後肯定,"自力"是佛教的精義要旨,與基督教祈求上帝恩寵(grace)大大不同。

  池田:"不要期待從權力或其他地方得到恩賜"——以此來爲"恩賜"作注腳,真是妙哉!總而言之,若將人的"內"與"外"來劃分的話,人們的目光會不斷地向"外"注視。意識形態的圍牆崩塌後,以俄羅斯東正教爲首的一部分宗教恢複他們的權利,可是社會的趨勢是傾向"權力"、"金錢"、"物質的價值"等人間的"外"在方向,而忘記了"開發內在"的因素——對這個傾向的危機意識,雅戈布列夫先生十分強調。相信他對佛教的共鳴可說是源于這種危機意識。當然,經濟是很重要的,金錢也是必要的,但若是只追求這一方面,則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人的滿足感。不是應該再一次將焦點放在人的內面嗎?不單只是經濟的滿足,而是要認真思考"如何令精神富裕起來"的時期正在到來的吧!您在訪問創價大學時也曾對此一問題作過剀切的論析。

  金庸:現在社會的大多數人被物質的豐富所目眩,重視的是商品的擁有和消費價值,卻不重視精神的價值。與以前相比,我們的物質生活確實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卻未必一定會生活得更富足。人的幸福和不幸是不能以金錢或物質的多寡來計算的,須以內心的滿足程度與精神價值來衡量。真正的近代文明必須這樣重視精社和人格。倘若人人都將商品或物質作爲追求目標的話,由于物質有限而人的慾望元窮,就會演變爲奪、掠奪、鬥爭、戰爭,更有可能引發世界大戰吧!爲了回避這種大災難,就要發展、創造精神和人格的價值,對之日益重視,除此以外別無他途。如果人類的精神和人格漸趨崇高,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否定掠奪行爲,這難道不就是産生恒久和平的根源嗎?

  池田:"得隴望蜀"這句成語,指的是人的慾望是會得寸進尺的。去年,美guo總統選舉之前,《新聞周刊》曾發表《理想的社會在哪裏?》一文,在文章開頭有這樣一段話:"日子已過得不錯了,卻誰都懷有不滿,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矛盾(paradox)。"然後是經濟的繁榮和個人的自由、勞動條件、衛生狀況、社會保障製度、種族和xing別的歧視等等,"一言以蔽之,美guo已成爲容易居住的guo家,可是老百姓仍臭罵guo家領導人,對將來感到悲觀。"物質文明可謂世界第一的美guo尚且如此,何況其他guo家,人類必須從這種迷妄中清醒過來!

  金庸:我也深以爲然。我們必須克服的是,每個人心中都存在的那種可無限膨脹、永遠無法知足的慾望。慾望可分"好的慾望"和"壞的慾望",不知足的慾望就是"壞的慾望"。東方哲學的精髓就包含跨越這種"惡慾"。

  池田:我們在談到香港的回歸問題時,您曾強調中guo的精神文化價值,也就是這個意思吧!

  金庸:中guo的精神文化,譬如可從儒家的道德方面學到不少東西,儒家有所謂"修身、……

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談香港的明天、佛法與人生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談香港的明天、佛法與人生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