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蓋瑞·金德>尋找黃金船>第二節 “中美洲”號 1857年9月12日,星期六

《尋找黃金船》第二節 “中美洲”號 1857年9月12日,星期六

蓋瑞·金德作品

  黎明一到,“中美洲”號全船男人精神大振。從雨中可以看到天邊的yin霆,海lang不如先前洶湧,雲層也開始變薄。風向轉成西風和西南風,風力轉弱,風速差不多是40海裏。然而,陣陣強風仍然吹得船只搖晃顛簸。賀登船長明白,雲層變薄是暴風雨減弱的前兆。但他仍然鼓勵舀shui的人們;他說暴風雨正在減弱,只要繼續舀shui,到了中午必會保住船只。他對大艙的客人也作了同樣的宣布,要大家千萬不可放棄希望。蒙森法官說:“這個宣布鼓舞了工作人員,也爲女士們帶來了歡欣和勇氣。”

  旅客雖感歡欣,賀登卻知道這些都是子虛烏有的希望。他知道海lang還會增高,風勢也會加強。他知道750 噸重的鍋爐和引擎,外加滿艙的積shui,以及源源湧入的海shui,將使“中美洲”號沈沒。他也知道舀掉一桶shui,只不過爲旅客和船只爭取到幾秒鍾的時間;但也許就在這爭取到的極短時間內,天外會飛來救星。“中美洲”號位于繁忙的航線上,如果能夠撐過風暴,也許全船的人都能獲救。

  早上8 點,賀登到了蒙森的艙房,告訴蒙森,除非風雨馬上停止或遇到他船,否則他們就毫無希望了。

  蒙森事後說:“我可能是船上唯一由他告知真相的人。賀登船長非常鎮靜,他的一切作爲,是要維持大家的勇氣,直到最後一刻。”

  賀登船長下令降旗,然後倒挂旗子重新升上,這是船只遇難,向附近船只求救的信號。接著他下令在尾桅杆基座裝上輸紗,拉了繩子,綁上空的豬肉桶跟牛肉桶,從後艙的3 個通道伸下。下面的人用shui桶舀shui,裝滿肉桶以後,拉上倒進海中,如此每分鍾可以清除400加侖的積shui

  整個上午,9組索具就這樣運作。湯姆士說:“手傳shui桶的人員也有3列。女士再度要求加入,也再度遭到拒絕。在這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時刻,她們鼓舞了我們的工作情緒。其後兩個小時,shui位明顯下降。”

  賀登船長繼續到chu打氣,鼓勵大家賣力工作,懷抱希望。10點鍾左右,湯姆士向賀登船長報告,風雨雖然稍弱,shui位卻一再上升。引擎、鍋爐、火爐都已浸在14英尺深的shui中,shui位離二層甲板已經不到4英尺了。

  湯姆士說:“船只一定會沈沒。”

  船長同意:“一定會沈。我早有了心理准備。”

  兩人談話時,輪機長艾斯比沖進船長室。

  湯姆士告訴他,船只一定會沈沒。

  艾斯比大吃一驚:“不會的!它不會沈!我絕不讓它沈沒。我們必須趕快工作,把shui舀光。”

  湯姆士回答,要是這麼說能夠降低shui位,該有多好。可是大家都已經拼命工作整整一個晚上了,shui位還在繼續上升。雖然時辰未定,但船只一定會沈。

  賀登船長終于在這兩人面前透露真情:他也在爲生死掙紮,在爲即將和jiao妻艾倫、愛女伊蓮永別而哀傷。他既疲憊又灰心。這樣和家人永別,實在萬分艱難。身爲船長,縱使旅客可以獲救,他也決心與船只共存亡。離開船長艙,賀登又成了勇敢果決的指揮官。他可能失掉船只、郵件和價值幾百萬的黃金,但是將近600 條生命交付在他手中,直到海shui淹沒甲板,把他們連同船只一起吞噬,走進永恒爲止。他還是寄托于渺茫的希望,期望他們都能獲救。在甲板上、在船艙裏,他鼓舞大家的熱望,好像獲救時刻即將來臨。大家都受到感染,緊緊擁抱著微弱的希望。

  愛德琳如此描寫星期六上午的情形:感謝上帝慈悲,晨曦終于出現。新的努力再度展開。3 組辘轳的shui桶在日光中上上下下。有時好像shui位稍退——至少沒有升高。雲層稍淡,風勢稍停。大家精神煥發,工作情緒更爲高昂。船身幾乎浮正。煤氣燈恢複了平穩的景象,真是美妙可愛。可是海上看不到帆影。我們談到曾經有艘汽船進了shui,漂浮了11天。大家都覺得蠻有希望。

  希望只持續了幾小時。中午烏雲籠罩,風勢變強,海lang更高。500 人拼命工作,shui位還是繼續升高。 船身下沈厲害,海shui已經從右舷的窗口流入,有些船艙浸shui3英尺。

  愛德琳回憶:“不論大家如何努力,還是輸給海shui。風聲雨勢繼續增強,大家都有說不出的恐懼。”

  一位婦女悄悄地帶著孩子進入艙房,“如果船真的要沈,可以沈在一起。”

  湯姆士離開船長室前來安慰太太珍時,她說:“我准備好了……”湯姆士認爲放棄希望于事無補。不錯,可能大家都會死,可是幾百人還在繼續努力,不肯停止,他必須讓工作繼續。所以珍還沒說完,湯姆士已經轉身上了甲板。珍盡量不讓別人看到她流淚哭泣。經過片刻努力之後,她轉向身邊一位女士,強顔歡笑地說:“上帝慈悲。也許會有別的船只來救我們。”

  獲救的機會逐漸渺茫,但舀shui工作繼續進行。時間和海shui終于摧毀了所有的希望。他們幾乎忘了恐懼、忘了憤怒,只是機械般地繼續工作,一切聽天由命。又有幾位男人離開舀shui行列,把自己鎖在艙房裏。他們都已筋疲力竭、沮喪萬分,再也不肯出來。

  繼續工作的人,也不再幻想能夠憑自己的努力重新發動弓博。每桶倒掉的shui,都只能換得幾秒鍾的苟延殘喘而已,但大家還是甯願工作得筋疲力盡,而不願焦慮無助地坐以待斃。

  不眠不休的奮鬥持續了24小時。 到了周六下午2 點鍾左右, 突然一聲大叫:“有船來了!”

  8 月29日,雙桅帆船“海事號”(marine)從古巴卡迪那港出海,裝運糖精,前往波士頓。船只全長120英尺,船上有5名shui手。他們在黎明啓航,航行的前12天風平lang靜,然後在薩凡那外海遭遇飓風。船身軋軋作響。因爲放置在船頭裝了大量淡shuishui桶破裂,只好砍破右舷,讓shui流掉。周五上午,大lang沖走第二斜桅、前帆,以及全部的纜索。接著風雨交加,主帆架、中桅帆都被吹走。

  “海事號”船長海藍·帕特(hiram burt)回憶:“星期五下午,刮的是十足的飓風。”他下令降下所有船帆,剩下光禿禿的桅杆;希望船頭沖破海lang,免得海lang打到船上,“可是整夜風勢強勁,絲毫沒有減弱”。

  周六破曉時,風雨略小。柏特在5點調整航向,准備頂風開往諾福克港(norfolk)整修。這時風力減爲中等飓風,但海lang仍舊洶湧不停。船帆所剩無幾,“海事號”光著船桅,順風前進。在“中美洲”號上,賀登命人隨時觀察海面。正午剛過,觀測人員發現天邊一個黑點很快地變成在風lang中搖晃前進的船。“有船來了”,這一消息震撼了所有的人。消息傳過甲板、舀shui線,然後到達大廳。……

尋找黃金船第二節 “中美洲”號 1857年9月12日,星期六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節 “中美洲”號 1857年9月12日,星期六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