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周恩來傳>六、十年談判

《周恩來傳》六、十年談判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了政治局會議後,周恩來兼任中共中央東北軍工作委員會書記。這時起,guo共雙方已經陸陸續續有一些談判和接觸,周恩來也指導了這項工作。後來,guodang同共産dang發展到第二次合作,周恩來受中共中央委派,常駐guodang統治區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和dang的領導工作。這樣,從1936年到1946年,同guodang代表協商談判,就成爲周恩來的主要工作。guo外稱他是一個偉大的談判家。

  1946年4月,周恩來在一個茶會上說過:“差不多十年了。我一直爲團結商談而奔走渝、延之間。談判耗去了我現有生命的五分之一,我已經談老了!……民主事業的進程是多麼艱難啊!”

  從他的內心說,在炮火連天的民族革命戰爭中,他是深願到前方抗日的。這從他在悼念左權同志的文章中,看得很清楚。他寫道,“遙望大河以北.請纓有願;困chu莖門之內,殺敵無緣。這雖因崗位有別.但髀肉複生的我,遙聞哀耗,究不能無動于衷”。他是多麼希望qin上前線,揮師殺敵呀!

  但是,dang和革命事業需要他在後方,而且是在guodang地區,去從事艱難的前所未有的談判工作。他服從組織的分派,在白se恐怖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在新的戰線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十年談判生涯,可以從1936年4月9日晚同張學良的會談說起。

  4月9日下午,張學良在王以哲、劉鼎等陪同下從洛川飛抵膚施(延安)。他們來到天主教堂,在暮se蒼茫中等候著。馬蹄聲裏,周恩來和李克農到達了。會談進行了一晚上,周恩來的高屋建瓴、深刻透辟的發言和周到恰切、解決實際問題的分析,使張學良感到解決了很多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張學良的愛guo熱忱,在聯共抗日問題上的主張和積極態度,也使周恩來感到欣慰。談的結果,張學良完全同意共産dang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同意組織guo防政府和抗日聯軍,願意參與醞釀這事。對于蔣介石,張學良認爲蔣現在是在歧路上,有可能爭取其抗戰。要他本人目前反蔣還做不到,但是蔣介石如果投降日本,他會離開蔣介石。周恩來表示,關于朕蔣抗日的政策,中共中央已有考慮,願意把張學良的意見帶回去慎重研究。

  “張學良得到周恩來同志這樣明朗、切實的表示,就好像一塊石頭落了地。幾個月來思想上不能解決的問題一下解決了,頓時表現非常高興,並說:‘你們在外邊逼,我們在裏邊勸,我們對蔣介石來個內外夾攻,一定可以把他扭轉過來。’”

  這次會談,爲中guo共産dang同張學良、楊虎城的合作打下了基礎。

  同年12月12日,發生了西安事變。

  事變發生後,張學良立刻致電當時在保安的中共中央,希望聽取中guo共産dang的意見。當晚,毛澤東、周恩來電複張學良,表示“恩來擬來西安與兄協商爾後大計”。

  12月15日,周恩來偕羅瑞卿、杜理卿等18人啓程,17日到達西安,傍晚就同張學良會談。行前,中共中央交代的是去看一看,了解具ti情況以便作出決斷。會談中,周恩來表示的態度是:要保證蔣介石的安全,可以聲明如果南京挑起內戰,則蔣介石的安全無保障。雙方商定了同宋子文的談判條件。6日,他電告中共中央說,南京qin日派的目的在造成內戰,不在救蔣,蔣介石的態度開始時表示強硬,現在也轉取調和以求恢複自由。接到周恩來的電報後,中共中央發出致guodang中央電,指出“武力的討伐,適足以杜塞雙方和解的余地”,呼籲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9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後發表通電,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團結全guo,一致抗日。周恩來同張學良、楊虎城一起,迫使蔣介石接受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促使團結抗日的局面在中guo出現。事變中,蔣介石的諾言是:“決不打內戰了,我一定要抗日。”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了時局轉換的樞紐:在新形勢下的guo內的合作形成了,全guo的抗日戰爭發動了。”爲了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周恩來一到杭州,二上廬山,同蔣介石直接談判。以guo共兩dang合作爲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成立後,周恩來代表中guo共産dangguodang地區做統一戰線工作,努力團結各方面主張抗日救guo的力量,並領導過中共中央長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堅持guo共合作,反對投降、分裂、倒退,團結民主dang派、進步知識分子、愛guo人士和guo際友好人士,爲製止反共逆流,克服對日投降的危險,做了大量的工作。周恩來認爲,在抗戰時期,中guo共産dang對蔣介石guodang的總方針是又聯合又鬥爭。由于蔣介石在各段時間裏對抗日、對中共的態度、政策是有變化的,形勢是發展的,所以中guo共産dang的政策應當隨之而相應地有所側重而不要定型化。他說:“抗戰前一段時間裏,我們的政策重心在爭取他抗戰,故強調其可變xing與革命xing,而只注意其動搖xing與被動xing就夠了。抗戰初期,我們的政策重心在爭取他長期抗戰,全面抗戰,故強調持久戰,強調團結、進步,反對投降、分裂、倒退,于是就要深刻地認識他的妥協xing與兩面xing。”到了1943年,“他的抗戰作用日益減少,反動方面日益擴大,並且著書立說,出了《中guo之命運》一書。這樣下去,必致抗戰失敗,內戰重起。故我們就要公開地揭穿其法西斯實質了。”

  蔣介石在抗成初期有過假手日軍消滅開往前線的八路軍的打算,但未能實現。1938年,他主要想從組織上溶化共産dang,想把共産dang並入guodang成爲其中的一個派,但也沒有得逞。在1938年以前,總的說蔣介石抗戰還比較努力,周恩來往往耐心地就guo共合作問題解釋中共方面的態度,注重于推動蔣走向進步。1939年以後,蔣介石的重心轉向了反共。從這時起直到抗戰勝利,他的反共傾向總的說是逐漸增加的。從1939年1月guodang五屆五中全會開始到1942年以前,他采取了軍事上削弱以至消滅共産dang的策略。1940年策劃把八路軍、新四軍趕到黃河以北。這期間,周恩來對蔣介石仍在抗戰這一點,還是鼓勵的,但同時批評蔣介石guodang“溶共”、“剿共”等行爲是在破壞抗戰。1941年guodang采取軍事“剿共”行動,發動皖南事變,周恩來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的著名題詩“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cao戈,相煎何急?!”已經成爲這一事件的重要曆史見證。但是在這一年的反共轉入低chao後,周恩來立即努力爭取改善guo共兩dang關系,後來就恢複了對話。1942年和1943年,蔣介石看到從軍事上采取反共gāo cháo不能達到目的,反而……

周恩來傳六、十年談判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六、十年談判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