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外國人物傳記>丘吉爾傳>1 重任海軍大臣第2小節

《丘吉爾傳》1 重任海軍大臣

第2小節
外國人物傳記作品

  [續丘吉爾傳1 重任海軍大臣上一小節]它的秘密。從此以後,英guo的船只上都裝上了各種消磁裝置。

  在英guo解決這一技術難題的同時,蘇聯爲在其西北部提供一條更有效的防線,在收服了拉tuo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之後,又向芬蘭發起了進攻。芬蘭人開始時進行了成功的抵抗,但後來卻無法頂住蘇聯紅軍的強大壓力。在芬蘭呼籲下,guo際聯盟于1939年12月作出了譴責蘇聯的決議並將其開除。英法兩guo在經過長時間的辯論後,提出了一項從挪威和瑞典借道援助芬蘭的計劃,但挪威和瑞典遲遲不表示同意。拖了幾個月後,芬蘭在外無援兵的情況下,被迫于1940年3月13日按照蘇聯開出的條件簽訂了和平協議。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法guoguo內的政治形勢,使達拉第政府倒臺;以保羅·雷諾爲首組成了新內閣。在此期間,丘吉爾于2月間曾陪同張伯倫前往巴黎出席最高軍事委員會會議。此行使他了解到,法guo在開辟西部戰線上毫無積極xing

  1940年4月,英guo的戰爭領導ti製發生了一些變化。由于陸、海軍大臣直接參加戰時內閣,使guo防協調大臣一職成爲多余。擔任該職務的查特菲爾德勳爵辭職後,政府公告明確表示不准備派人接任,而打算由丘吉爾以資曆最久的軍務大臣的身份,主持軍事協調委員會。于是丘吉爾從4月8日起便擔任了會議主席。丘吉爾發現,他這個主席實際上無任何權力;而且指揮戰爭的機構層次太多,運轉太慢,容易産生分歧。“一切問題都必須解釋又解釋,等到這個程序完成以後,整個局勢往往早已發生了變化。”這種情況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戰爭形勢,很易于誤事。丘吉爾認爲,只有首相才有權威主持軍事協調委員會。于是他在15日請張伯倫擔任了主席。

  在此期間,戰時內閣曾就丘吉爾的兩項布防shui雷的計劃爭取法guo的支持。對在萊茵河投放漂浮shui雷的“皇家海軍陸戰隊計劃”,由于雖已下臺但仍很有權勢的達拉第擔心這樣會引起德guo報複而加以反對,遭到否定。英guo決定先實施在挪威沿海布雷,但行動的日期由4月5日推到了8日。就在8日夜晚,德guo軍隊同時向挪威和丹麥發動了進攻。

  此前,4月5日晚上,德guo駐奧斯陸公使邀請了一些包括挪威政府成員的顯要人物,觀看德guo征服波蘭經過的電影。電影在轟炸華沙的恐怖場面達到gāo cháo的同時,推出了“對于這種結局,他們應該感謝他們的英、法朋友”的字幕,然後就結束了。這個結尾對挪威政府是意味深長的;而挪威政府也想努力保持自己的中立地位。所以,當得知英guo海軍4月8日的布雷行動後,當天挪威外交部的精力都花在了起草對英guo政府的抗議上。

  但是事實說明:“挪威嚴格遵守中立是造成了它現在所遭受的痛苦以及我們只能給它有限援助的原因。”從德guo方面的行動看,“奇襲、殘酷和准確,這些都是進攻無辜的和毫無防禦的挪威時表現出來的特點”。德guo軍隊乘著海軍的驅逐艦,在按照常規駛回挪威的實際上裝滿了軍火和補給品的礦石運輸船的掩護下,輕而易舉地攻占了納爾維克等港口。在48小時之內,挪威的主要港口均落入德軍手中。與此同時,德軍從陸路大舉進犯丹麥。武裝力量弱小的丹麥無法進行有效抵抗,很快被德軍占領。哥本哈根機場成了德guo人向挪威運送增援的最好基地。

  英guo海軍與德guo海軍在挪威沿海一帶進行了殊死的戰鬥。4月9日,5艘英guo驅逐艦進入納爾維克港灣,憑著出其不意的有利條件,將兵力上占優勢的德guo驅逐艦擊沈了兩艘,擊傷了好幾艘。但在成功地進行了三次襲擊後,返回途中與增援的德guo戰艦相遇,在德軍重型大炮的轟擊下,英guo海軍的“獵人號”被擊沈,“哈代號”受創後擱淺,另外兩艘也都受到創傷,跟著“哈沃克號”撤向公海。10日,英guo海軍艦隊繼續封鎖所有的入口chu,同時海軍飛機襲擊德guo艦隊獲得成功,將德guo巡洋艦“克尼希堡號”炸沈了。在戰鬥的第一個星期內,英軍潛艇至少擊沈了9艘敵人的運輸艦和供應船,使德軍喪失了大批海員。但是英guo人自己的損失也較嚴重。

  這段時間裏,丘吉爾日夜cao勞,極度疲乏,差點沒有累倒。尼科爾森在日記中對他4月11日在下院報告戰況時的情形這樣寫道:

  “當他站起來講話時,顯得非常疲倦。開始時他作出一副發表演講的架勢,繼而就沈溺于含糊不清的修辭之中,還伴以令人厭倦的嘲笑,我很少看見他這樣被動……。他支支吾吾,把報告草稿的次序都搞錯了,戴錯了一副眼鏡,又到chu亂摸那合適的一副;講話時,他要講的是‘丹麥’,卻又一再說成‘瑞典’,一出又一出,成了一次拙劣的表演。”

  兩天後,即4日13日,英guo海軍又取得了一次勝利。

  “沃斯帕特號”戰列艦在9艘驅逐艦護衛下,進入佛斯特峽灣,在納爾維克港外的海戰中,一舉消滅了8艘德guo驅逐艦,而英guo海軍未損失一只艦艇。德guo以犧牲大部分艦只爲代價,將英guo海軍的主力吸引在挪威北部。但他們在挪威中部和南部的陸上進軍則十分順利,力量迅速增強。盟軍曾試圖攻占中部的特隆赫姆,丘吉爾就此向最高軍事會議說明了參謀部製定的計劃並得到內閣批准。但後來因爲三軍參謀長觀點變化,這個代號“鐵錘”的計劃被迫放棄。新的鉗形攻勢計劃在執行過程中由于德軍飛機的狂轟濫炸,加上惡劣的自然條件,終于未能成功。最後英guo軍隊“在特隆赫姆,是失敗了!在納爾維克,是進退維谷!”5月,當歐洲大陸上新的戰事爆發以後,盟軍被迫放棄“經過艱難困苦所贏得的一切”,從挪威全面撤退。

  在挪威戰役付出沈重代價仍令人失望地失敗之後,英guoguo內“引起了深刻的騒動”。反對dang要求對戰爭的形勢進行辯論。5月7日,關于挪威軍事行動的辯論在下院舉行。下院的議員們情緒激昂,反對張伯倫繼續執政的傾向逐漸趨于明朗化了,張伯倫的開場白在敵意的嘲笑聲中被打斷。而無論是執政dang還是反對dang的議員都以激憤的態度爭相發言,矛頭直指張伯倫。發言者們都博得了整個下院的支持,四面八方的歡呼聲響徹議會大廳。

  5月8日,辯論仍繼續進行。反對dang議員赫伯特·莫裏森在發言中宣布,要求對政府舉行信任投票。老資格的自由dang人勞合—喬治的發言更爲明確也更具決定xing,他說:“我莊嚴地聲明,首相應該以身作則,首先作出犧牲,因爲在這次戰爭中,沒有比首相犧牲自己的職位,更能對勝利作出貢獻的了。”在勞合—喬治說到“我並不認爲海軍大臣對于在挪威發生的一切,應負全部的責任”時,丘吉爾立即聲明……

丘吉爾傳1 重任海軍大臣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1 重任海軍大臣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