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外國人物傳記>丘吉爾傳>4 “火炬”計劃與“霸王”行動

《丘吉爾傳》4 “火炬”計劃與“霸王”行動

外國人物傳記作品

  就在丘吉爾訪問莫斯科期間,“火炬”計劃的各項細節的擬訂工作已在緊張地進行。丘吉爾回guo後,在唐甯街10號每周安排一次同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午餐會。他已建議羅斯福總統任命艾森豪威爾擔任“火炬”戰役的總指揮。而由亞曆山大擔任副總指揮。當時在法屬北非,約有20萬聽命于維希政府的法guo軍隊,他們把自由法蘭西的戴高樂將軍稱爲“逃兵”,對英guo人懷有強烈的仇視情緒。爲了減輕對登陸的抵抗,盟軍的這次登陸作戰被著意安排成一次形式上的純粹的美guo軍事行動,由美guo將軍擔任最高指揮。盡管艾森豪威爾沒有什麼實戰經驗,但他卻被認爲是一支由不同guo別組成的混合部隊的最好指揮者。在登陸地點上,丘吉爾不滿意于只在卡薩布蘭卡和奧蘭兩地登陸,他提出增加阿爾及爾和波尼兩地,最後達成一種折衷方案,即只增加阿爾及爾作爲登陸點。

  在“火炬”計劃實施之前,10月23日,由蒙哥馬利指揮的阿拉曼戰役,在1000多門大炮的轟鳴聲中拉開了序幕。英軍巧妙地多chu出擊,以佯攻配合主攻,使德軍摸不著自己的作戰意圖。代理隆美爾指揮的施圖姆將軍在外出查明情況的途中遭英軍伏擊,從車上摔下來,心髒病發作而死。遠在奧地利阿爾卑斯山上養病的隆美爾被德軍最高司令部凱特爾元帥通知待命,隨後希特勒qin自打電話給他,要求他立即返回北非前線。但此時德軍的頹勢連隆美爾也無力挽回。到chu都在被動挨打,士氣不振,軍需缺乏。由于馬爾他島仍牢牢地控製在英軍手中並沒有失去活力,使德guo運送給養的船只被大量擊沈,所以德意軍隊得不到必需的補給,整個戰區每輛車只能再發3次汽油。11月2日,蒙哥馬利的部隊突破了德軍防線南部,隆美爾面臨的形勢十分危急,他打電報給希特勒,要求乘還來得及時向西撤到40英裏之外的富卡陣地。當第二天隆美爾正准備實行撤退行動時,希特勒來電嚴令堅守,不得後退。盡管可能面臨被殲滅的命運,隆美爾作爲軍人還是准備服從命令;但他的副手馮·托馬將軍強烈反對。托馬說:“希特勒的命令是愚蠢的、荒謬的,我再也不能執行這種命令了。”他隨後換上幹淨製服,挂上軍階標志和勳章,站在他那輛已燃起熊熊大火的坦克旁,直到英軍前來接受他的投降。當晚,他已經坐在蒙哥馬利的司令部裏與這位英軍名將共進晚餐了。

  隆美爾立即派專人乘飛機回德guo說明情況,要求允許撤退,但他等不及回音,便于11月4日晚被迫違命退卻了。此時能撤出來的只有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的殘部。至于步兵,只能聽任他們向英軍投降了。11月5日,希特勒來電同意隆美爾“撤到富卡陣地”,但此刻富卡陣地已被蒙哥馬利的坦克抛在身後。隆美爾帶著他的殘兵敗將在15天中潰退700英裏,一直撤到班加西的西邊。此後蒙哥馬利仍馬不停蹄地在利比亞沿海追擊隆美爾殘部。到年底,隆美爾已被迫逃到突尼斯據守。

  阿拉曼戰役是盟軍在北非的一次決定xing戰役。這次戰役使隆美爾損失了6萬人,其中德軍爲3.4萬。以此爲轉折點,盟軍此後在北非的戰鬥中節節勝利。丘吉爾曾在回憶錄中概括道:“在阿拉曼戰役之前,我們從未獲勝過;在阿拉曼戰役之後,我們從未失敗過。”

  “火炬”計劃中在法屬北非登陸的日期定爲11月8日,預備參加作戰的盟軍部隊共有13個師,665艘軍艦和運輸船。

  這些包括3艘戰列艦、7艘航空母艦、17艘巡洋艦、64艘其他戰艦以及大批運輸船的船只被分編成三個特混艦隊,以分別配合在卡薩布蘭卡(達爾貝達)、奧蘭(瓦赫蘭)和阿爾及爾三地的登陸,此外還將使用1700架飛機作爲登陸的空中保障。

  爲了爭取法軍歸順,試圖“兵不血刃”地取得戰役成功,英美策劃營救出被囚禁的法guo將軍吉羅,並將其送到直布羅陀盟軍司令部。美guo駐阿爾及爾總領事墨菲也積極爭取北非法guo駐軍首領魏剛和朱安等法軍將領。這些法guo軍人本來就不願爲德軍打仗,魏剛曾對墨菲說過:“假如你僅僅帶1個師來,我將向你開槍;假如你帶20個師來,我就要擁抱你了。”

  朱安將軍也表示願意配合。

  正當盟軍的軍事和外交准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戰役即將打響時,一件意外的事情使情況發生了變化。維希政府副總理達爾朗海軍上將因兒子突發小兒麻痹症住院,匆匆于11月5日飛到阿爾及爾探望並多逗留了一天。達爾朗的到來使朱安的職權失去了作用。在朱安勸說達爾朗失敗後,他和墨菲遭到逮捕。

  1942年11月8日,盟軍按原定計劃如期發動了“火炬”戰役,在英guo海軍少將布羅斯指揮下,“東部”特混艦隊于8日淩晨1時在阿爾及爾順利登陸並很快控製了局勢,下午盟軍已進入阿爾及爾市區。達爾朗被迫釋放了朱安等人,並在下午5時發電報給貝當元帥說,“我已命當地駐軍司令朱安將軍就阿爾及爾城投降一事進行談判”。下午7時,達爾朗投降,朱安在盟軍領導下重掌大權。“中部”特混艦隊由美軍少將弗裏登指揮,在奧蘭登陸時遇到頑強抵抗,傷亡慘重,但後來由于阿爾及爾的投降使法軍喪失了鬥志,美軍裝甲部隊于10日乘隙突入奧蘭南部,中午,法軍宣布投降。由美軍巴頓將軍指揮的“西部”特混艦隊比原定時間晚3個小時才到達摩洛哥海岸,在卡薩布蘭卡附近的費達拉、利奧特港和薩菲登陸。開始時美軍的進展緩慢,法軍抵抗逐漸增強。美軍一邊鞏固登陸據點,一邊向東推進。11月11日,在獲悉其他方面投降的消息後,摩洛哥總督諾蓋亦宣布投降。

  當斯大林得知盟軍在北非登陸成功的消息後,曾給予了極高評價。他指出:“蘇聯方面認爲這次軍事行動是有重大意義的卓越事實,它表明盟guo武裝力量的實力正在增長,並展示了意德同盟不久將崩潰的前景。非洲的軍事行動再一次駁斥了那些斷言英美領導者沒有能力組織重大的軍事行動的懷疑論者。毫無疑問,只有第一流的組織家才能完成這樣重大的戰役。”

  在戰役進行的過程中,爲了避免“耗費大量鮮血,造成無數痛苦”,盟軍安排吉羅發表了號召北非法軍停止抵抗的廣播演說,但作用不大。艾森豪威爾只好與達爾朗談判。丘吉爾對這一作法是支持的,在艾森豪威爾離開英guo到直布羅陀之前丘吉爾就曾對他說過:“如果我能見到達爾朗的話,盡管我極恨他,但我若能以爬行一哩路使他把艦隊帶到盟軍這邊來,那我也欣然照辦。”11月10日,盟軍與法方達成停戰協定後,達爾朗下達了停火命令。11月13日,雙方……

丘吉爾傳4 “火炬”計劃與“霸王”行動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4 “火炬”計劃與“霸王”行動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