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不久即舉行的大選中,英人民抛棄了剛剛帶領他們走向戰爭勝利的丘吉爾。此前在出席雅爾塔會議時,有一天丘吉爾參加由羅斯福作東的宴會。在宴會上非正式的談話中,丘吉爾說,他是經常被當作反動派“被痛打”的。但是在他和羅斯福、斯大林三個人中,只有他隨時可能由他的人民通過投票把他趕下臺。他個人倒是以這種危險而引以爲榮的。斯大林接口和他開玩笑說:首相顯然是害怕英
即將舉行的大選的結果。丘吉爾回答說:他不僅不害怕,反而以英
人民任何時候只要願意這樣做,他們就有把他們的政府撤換掉的權利而感到自豪。丘吉爾當時這麼說大概也是真心的。但事情一旦真正擺在面前,丘吉爾就不大自豪得起來了。當保守
的失敗最終被確認後,丘吉爾感到的是失望和迷惘,他十分沮喪,並且不無微詞。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一卷中談到嚴厲而又卓越的法
前總理克列孟梭“一下子就被法
人抛棄了”時,引用了古希臘哲人普魯塔克的名言:“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強大民族的標志。”這句頗具嘲諷意味的話被丘吉爾說出來,多少也反映出了他的無奈和氣憤。丘吉爾緊接著又抨擊道:“法
在遭到如此嚴重削弱的關頭,便犯這種脾氣,那是很輕率的事。”這是否是在某種程度上對英
人的批評與指責呢?
7月26日,丘吉爾正式向王遞交了辭呈,並請
王召見工
領袖艾德禮。爲了安慰丘吉爾,
王提出向他頒發嘉德勳章,但丘吉爾認爲在此時接受這一榮譽不太合適而謝絕了。丘吉爾最後在唐甯街發表了一項聲明,“向在危難的歲月中我曾爲之服務過的不列顛人民表達我深厚的謝忱”。他爲不能完成對日本的戰爭而感到遺憾,但他宣稱:“然而這方面的一切計劃和准備都已做好,而且結果的來臨可能比我們目前所預料的要快得多。”
兩天以後,當艾德禮和新任外交大臣貝文准備飛往波茨坦去時,丘吉爾拒絕了艾德禮建議他作爲代表團成員重返波茨坦的邀請,而是到契克斯度過了一個沈悶的周末。他很快搬離了唐甯街,因爲他對抛棄了他的英民衆深感失望,使他“不願再耽上一個小時來負責管理他們的事務”。
當8月1日議會複會時,丘吉爾在下院已經是反對的領袖了。他在走進議會時,保守
議員們高喊著“一個快活的好夥伴”來迎接他,但這喊聲很快就被人數遠遠超過保守
的工
議員的勝利歡呼所淹沒。這使丘吉爾深感不快。
丘吉爾在告別聲明中的預言很快就更爲迅速地兌現了。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天,丘吉爾再次走在議長身後到聖瑪格麗特教堂參加戰爭勝利的感恩祈禱,不過這一次他是作爲反對領袖陪同新首相罷了。
在其後的日子裏,丘吉爾也偶爾在議會作簡短發言,對工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評,但大部分時間他都在訪問西歐,接受紛至沓來的榮譽學位、榮譽公民稱號、各種獎章和禮品。9月,議會休會了。在決定今後何去何從之前,丘吉爾決定先度假。他在意大利北部的科莫湖畔作了充分的休息,然後計劃撰寫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回憶錄。11月,他在布魯塞爾的一次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建立“歐洲合衆
”的創議設想,此後他又在多次演講中提到這一思想,他認爲這不失爲一種解決戰後政治、經濟問題的救世良方。
1946年初,他將保守的領導事務交由艾登代理,自己應邀前往美
。他乘“伊麗莎白皇後號”先赴紐約。2月初,他應古巴政府之邀在哈瓦那作了短暫訪問。3月4—5日,他由杜魯門總統
自陪同,來到了這位美
總統的家鄉密蘇裏州,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說。他呼籲聯合
成立維護和平部隊;主張西方
家保持“有關原子彈的知識和經驗的秘密”;並力促“保持英語
家的特殊關系”。他對“東歐傳統的暴政”進行了抨擊,並提出了“鐵幕”的說法:
“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裏亞海邊的裏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在這條線的背後,座落著所有中歐和東歐古的首都……幾乎在每一
都是警察政府占了上風。到目前爲止,除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外,根本沒有真正的民主。”
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蘇聯作爲盟在大西洋兩岸的公衆心目中仍保持著友好
家的形象,所以丘吉爾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輿論大嘩。斯大林很快作出了反應,他在接見《真理報》記者時說,丘吉爾“現在采取了戰爭販子的立場”。但杜魯門似乎對此說法抱著贊賞態度。雖然杜魯門拒絕對丘吉爾的講話作公開評論,但丘吉爾向艾德禮報告說,在他講話前後,杜魯門似乎同樣高興。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當納粹戰犯尚在受審之時,丘吉爾就曾公開敦促及早恢複德
在
際大家庭中的應有地位。
丘吉爾的許多朋友都曾勸他退出政治舞臺,專心致志地撰寫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但丘吉爾沒有接受勸告。他宣布,將在議會中全力以赴地研究戰後所面臨的所有問題,並將繼續領導保守戰勝工
,重主
政。對此他充滿了自信。他說:“工
不會永久存在,上帝保佑,在我們返回之前,
家不要遭受更多的損害。我們應當回去。我們一定回去,這是必然的,就像太陽明天必然會重新升起一樣。”
當時的工政府面臨著許多嚴重的問題。戰爭使英
付出了極其巨大的代價,嚴重削弱了的英
在
際上的政治和經濟地位,英
的戰爭支出超過250億英鎊,使
債增加了兩倍,連續長時期地遭受轟炸使整個
家的財富損失了約1c4。與戰前相比,英
工業生産大幅度下降,出口貿易嚴重滑坡。
工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刺激本
工業生産增長。他們增加工業投資,對電力、運輸、煤炭、天然氣等能源和交通部門實行了
有化,利用英聯邦特惠製和金融集團的杠杆作用擴大貿易出口。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程度的效果。
在外交政策方面,工政府走的是一條
美反蘇的“冷戰”路線。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發生共産
政變。爲此,英
與法
、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
政府在布魯塞爾簽訂了聯合防禦條約。1949年4月,英
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成爲該組織的主要成員
之一,這也是英
在和平年代裏所承擔的最大的歐洲軍事義務。1950年,英
和美
一道參加了對朝鮮的戰爭,1951年,英
又簽訂了對日和約。在英
的贊許下,日本變成了美
在遠東的軍事基地。
丘吉爾在外交政策方面贊成和支持工政府的路線,在內政和經濟方面則持……
丘吉爾傳尾聲 晚年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