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外國人物傳記>丘吉爾傳>4 “火炬”計劃與“霸王”行動第2小節

《丘吉爾傳》4 “火炬”計劃與“霸王”行動

第2小節
外國人物傳記作品

  [續丘吉爾傳4 “火炬”計劃與“霸王”行動上一小節]又形成了一個全面協議,以北非的法guo軍政官員和平民與盟軍合作爲條件,盟軍承認達爾朗對法屬北非行政事務的管理權,而北非的所有法guo軍隊則由吉羅將軍指揮。此後不久,盟軍以這種模式也爭取到法屬西非的皮埃爾·布瓦松的合作。

  但是,盟軍與達爾朗達成協議一事在英美guo內以及在自由法蘭西的擁護者中引起了強烈不滿。丘吉爾也爲之深感不安,專門打電報給羅斯福提請他注意。羅斯福遂于11月18日發表聲明稱:“目前在北非和西非所作的安排,僅是由于戰事緊迫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種權宜之計。”兩天後羅斯福又對記者引用了一個流傳在巴爾幹的古老的希臘教會的格言:“在大難臨頭之際,你們可與魔鬼同行。”以此說明美guochu理“達爾朗——戴高樂問題”上的態度。聲名狼藉的達爾朗哀歎自己“僅是一個被美guo人擠幹後將要扔掉的檸檬”。12月23日,達爾朗被年輕的戴高樂分子刺殺身亡。

  希特勒對法guo人與盟guo合作十分惱怒,11月10日,他發出了占領法guo南部的命令,11日德意軍隊占領了法guo“自由區”,導致了維希政府的垮臺。11月27日,德軍進攻土倫港,法guo海軍被迫鑿沈了該港口的73艘法guo軍艦。

  1943年1月中旬,丘吉爾與羅斯福在摩洛哥舉行了卡薩布蘭卡會議。會議本來邀請了斯大林,但他聲稱因冬季有“重大戰役”而無法前來。通過討論,雙方認爲北非之戰結束後應將下一步的進攻方向放在地中海,開展西西裏戰役。雙方還費盡周折,說服戴高樂飛到北非與吉羅談判,以達成政治上的和解。會議結束後,爲了打消蘇聯人的懷疑,丘吉爾和羅斯福還舉行了記者招待會,重申了盟guo戰鬥到底的決心,聲明迫使德guo、意大利和日本“無條件投降”是盟guo決不改變的目標。

  2月上旬,丘吉爾回guo後因感冒轉爲肺炎被迫休息,但他毫不放松地關注著正在議會內正在進行的“關于guo內事務的生動討論”。討論是由貝弗裏奇爵士發表的關于戰後複興問題的研究報告所引起。報告提出了激進的改革建議,認爲政府應該承認需要實行家庭補貼、實行全民健康保險以及維持充分就業,通過擴大社會服務完成社會革命。情報部長布雷肯向內閣報告說,貝弗裏奇“已經准備就此問題掀起一場政治風波”。徹韋爾子爵即林德曼教授則警告丘吉爾,如果這一文件得以實施,戰後英guo要想延長租借法案就困難了。財政大臣金斯利·伍德在內閣中傳閱了一份題爲《社會保險計劃的財政方面問題》,其中提出爲維護戰後軍備所需的費用以打消人們關于福利社會的不切實想法。2月,下院就此問題進行辯論並表決,結果忠于政府的人以335票對119票獲勝。激進派的反叛沒有成功,但造成的政治影響很大。這實際上反映了英guo政治向左轉的趨勢。

  1943年初至2月中旬,德軍在突尼斯集結兵力,于2月14日發起反撲,被盟軍擊敗。3月下旬,英美聯軍向敵人據守的馬雷特防線發動進攻受挫。4月6日,新的一輪進攻終于奏效;德意軍隊被迫于4月中旬撤到突尼斯北部。4月19日,盟軍發動總攻,經過18天激戰,于5月7日分別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由于沒有運輸船只可用于撤退,成爲甕中之鼈的25萬德意軍隊只得于5月13日全部投降。

  與此相呼應的是蘇聯紅軍在蘇德戰場上獲得的巨大勝利。自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會戰開始之日起,在經過4個月的頑強防禦並消耗了敵人大量有生力量之後,蘇聯紅軍于11月19日轉入反攻。蘇聯以100萬兵力、13500門大炮、900輛坦克和1400架飛機的巨大優勢,于23日對33萬德軍形成合圍。戰鬥進行至1943年2月2日才告結束,被圍德軍全部被殲滅。這次大會戰宣告了德guo戰略進攻的破産,成爲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分shui嶺。

  丘吉爾認爲:“一旦非洲的局勢肯定之後,就有重大的理由促使我非趕往華盛頓不可。”巨大的勝利之後産生了一些新的問題。丘吉爾意識到,在關于下一步重大戰略的製訂中,不僅英蘇之間存在嚴重分歧,就是英美之間也有矛盾,一些至關重大的問題“只有我與總統qin自會談才能解決”。1943年5月4日,丘吉爾一行乘坐豪華的“瑪麗王後號”前往美guo。5月12日,受到熱烈歡迎的丘吉爾一行在華盛頓與美guo軍政首腦在白宮舉行了代號爲“三叉戟”的秘密軍事會議。經過充分討論,確定了英美兩guo的全面戰略思想:“同俄guo和其他盟guo合作,盡早促成歐洲軸心guo家的無條件投降;與太平洋的其他有關guo家合作,維持並擴大對日本施加不懈的壓力,以便繼續削弱日本的軍事力量……,盡早促成日本的無條件投降。”圍繞這一指導思想,會議規定的基本任務是:打破軸心guo潛艇的威脅;加強空中優勢;盡力援助蘇聯和中guo;促使非洲法軍在今後戰爭中起積極作用;在地中海作戰以迫使意大利退出戰爭;集中最大限度的人力和物力于英guo以便在1944年春在法guo登陸,對德實施決定xing進攻。

  會議結束後,丘吉爾和馬歇爾一起飛往阿爾及爾,與艾森豪威爾討論了下一步戰鬥部署,授權他在攻占西西裏島後采取迫使意大利退出戰爭的適當措施。

  丘吉爾飛抵北非的消息導致了一場悲劇。一架由裏斯本飛往英guo的客機被德軍戰鬥機擊落了,座上13名旅客全部喪生,其中有著名的英guo電影明星萊斯利·霍華德;其原因是該機起飛前曾有一個口銜雪茄煙的矮胖之人走向飛機,德guo間諜誤以爲是丘吉爾登上了該機。

  7月10日,代號爲“哈斯基”的西西裏戰役開始了。運載著16萬英美軍隊的3200艘大小軍艦和運輸船,在1000架飛機的掩護下,利用風狂lang湧的惡劣天氣出乎敵人意外地發起進攻,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終于解放了西西裏全島。在這次戰役中,盟軍的傷亡和失蹤人員爲31158人,而德意軍隊傷亡和被俘人員共計16.5萬人;撤退到意大利本土的約10萬人以上。

  一連串的失敗導致了意大利法西斯頭子墨索裏尼的垮臺。以guo王埃曼努爾和總參謀長安布羅西奧將軍及巴多格裏奧爲一派,以法西斯dang內的元老爲另一派形成了兩個密謀集團,出于不同的目的分別進行著推翻墨索裏尼的活動。盟軍的前進步伐和希特勒對意大利的加緊控製更加速了事態的發展。意大利法西斯dang最高委員會于7月24日開會,以19票贊成、8票反對、1票棄權的比數通過了解除墨索裏尼軍政權力的決議。連他的女婿齊亞諾也投了贊成票。7月25……

丘吉爾傳4 “火炬”計劃與“霸王”行動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4 “火炬”計劃與“霸王”行動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