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卡爾·波普爾>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第4章 變化與靜止第3小節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第4章 變化與靜止

第3小節
卡爾·波普爾作品

  [續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第4章 變化與靜止上一小節]種製度的精彩描述,絕大部分是在他敘述最好或完美guo家的幾個特定部分之中給出的,榮譽政製同完美guo家非常相似(通過他的認定斯巴達與完美guo家二者之間具有相似xing的信條,柏拉圖成爲我想稱之爲“斯巴達的偉大神話”——至高無上的斯巴達政ti與生活方式的曆久不衰而又影響甚巨的神話的最爲成功的宣傳者之一)。

  最好的或理想的guo家與榮譽政製二者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後者包含著一種不穩定的因素;一度團結爲一ti的父權製統治階級現在分崩離析了,而且就是這種分裂導致了下一步驟,導致向寡頭政製的退化。分裂是野心帶來的結果。“起初,”柏拉圖提及熱愛榮譽的年輕人時說道,“他聽到他母qin抱怨說,她的丈夫不是統治者中的一員……。”因此他變得野心勃勃,並渴望著獲得榮譽。但是,在引發下一步變化方面具有決定xing的則是競爭xing的和貪婪的社會傾向。“我們必須說明”,柏拉圖說道,“榮譽政製如何變化成爲寡頭政製……甚至是一個盲人也一定看得出它是怎樣變化的……正是財庫毀掉了這種政製。”他們那些熱衷榮譽的統治者們“開始想方設法炫耀和揮霍錢財,結果他們歪曲了法律,他們及其妻子違背法律……;而且他們力圖在競爭中相互勝過對方。”以這種方式産生了最早的階級沖突:在美德與金錢二者之間的沖突,或是在久已建立起來的采邑的簡樸方式與新的財富聚斂方式二者之間的沖突。一旦富人們製訂一種“取消所有那些其財産達不到規定數量者擔任公職的資格”的法律時,向寡頭政製的轉變就完成了。“這種變化假如以恫嚇和脅迫不能取得成功的話,就要由武力強製實施……”。

  隨著寡頭政製的建立,就形成了在寡頭與較爲貧窮的各個階級之間存在潛在內戰的一種狀態:“就像患病的身ti……有時chu于同它自身沖突的狀態……,這種有病的城邦也是如此。無論何時當一方或另一方設法從外界獲得了幫助,一方從一個寡頭統治的城邦獲得幫助,或另一方從某一民主城邦獲得幫助,它就陷于病痛且以最微不足道的借口發起內戰。而且即使沒有任何這種外界援助,這個有病的城邦不也是有時爆發內戰嗎?”這種內戰産生了民主政製:“當貧民獲得勝利,chu死一些人……,把另一些人流放guo外,而與其余的人按平等方式分享公民權和擔任公職的權利,民主政製就産生了……”

  柏拉圖對民主政製的描述,是對雅典政治生活的一種生動逼真但又抱有極度的敵視態度,且極不公正的嘲諷,也是對大約在柏拉圖出生的3年以前,伯裏克利以一種至今從未有人超過的方式系統透徹闡述的民主信條的嘲弄。(伯裏克利的綱領將在下面第1o章中加以討論)柏拉圖的描述是一份精彩的政治宣傳資料,而且,如果我們考慮到,例如,像亞當這樣一個人,一位出se的學者和《理想guo》的編輯者,末能抗拒柏拉圖咒罵其母邦的言辭,我們就能夠覺察到它已經造成了什麼樣的危害。“柏拉圖對民主派人物的出現的描述”,亞當寫道,“是整個文學領域內,無論是古代的或是近代的文學中,最壯麗華美的篇章之一。”而且當同一位作者繼續寫道:“把民主派人物刻劃成人類社會的變se龍,這種描述成爲這種人物的永久畫像”時,于是我們看到,柏拉圖至少成功地使這位思想家轉而反對民主製,而且我們會産生疑問,當他的含有思想毒素的著作無人反對地呈現給那些資質較差的頭腦時,已經造成了多麼大的損害……。

  似乎每當柏拉圖的風格,若用亞當的話來說,成爲一種“崇高的思想和形象與語言的gāo cháo”時,他就急切需要一個幌子遮蓋住他的論證中的破綻和漏洞,或者甚至是理xing論點的完全缺失,就像目前這種情形一樣。取而代之的情況是,他運用咒罵的言辭,把自由與目無法紀、自由與放縱以及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與秩序混亂混爲一談。民主派被描述爲恣意揮霍而又俚吝、傲慢無禮、無法無天而又鮮廉寡恥,他們被描述爲殘酷好鬥而如同捕獲到的可怕野獸一般,耽于縱容一切異想天開的念頭,僅僅爲了尋歡作樂和無謂而龌龊的慾望而生活。(“他們像禽獸一樣滿足其口腹之慾”,這是赫拉克利特談到這個問題時的說法。)他們被指責爲視“崇敬爲愚行……;他們把克製說成怯懦……;節製適度和有條不紊地安排用度,他們叫做吝啬和土氣”,等等。“而且還有更多這類ji毛蒜皮的瑣事”,當柏拉圖嚴辭咒罵的chaoshui開始減退之時,他說道,“這位老師畏懼和討好他的學生……,而且老人遷就年輕人……以避免讓人不快和顯得霸道。”(是柏拉圖這位學園老師把這些話假借蘇格拉底之口說了出來,他忘記了後者從來沒有當過老師,而且即使是作爲一位長者,他也從來沒有顯得不得人心和專橫霸道。他不是“遷就”年輕人,而總是充滿慈愛之心地對待他們,例如對作爲其夥伴和朋友的年輕的柏拉圖就是這樣。至于柏拉圖本人,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不大願意“遷就”他的學生們,並同他們一起討論問題。)“但是一旦這種充分的自由達到頂點……”,柏拉圖繼續說道,“在市場上買來的男女奴隸們,就完完全全地同那些擁有這些奴隸所有權的人們一樣自由了……而所有這些情況的累積效果是什麼呢?公民們的心腸變得如此柔軟溫情,以致他們僅僅是看見受奴役的狀態,就會氣憤,而且不讓任何一個人遭受屈從于奴隸製之苦,即使是以其最溫和的形式也不行。”在這裏,柏拉圖畢竟向其母邦表示了敬意,盡管他是在無意之中這麼做的。雅典的民主政製以仁愛之心對待奴隸,這將永遠是雅典民主政製的一項最偉大的勝利,而且,雖然有像柏拉圖本人和亞裏士多德這樣的哲學家的沒有人xing的宣傳,他也注意到,它非常接近于徹底廢除奴隸製度。

  柏拉圖更重大的貢獻是他對僭主政治特別是對向僭主政治的轉變的描述,盡管這是出于仇恨之心。他堅持說,他所描述的是他qin眼所見的那些事物;無疑,這是影射他在老狄奧尼修斯,即敘拉古僭主的宮廷裏的經曆。柏拉圖說,從民主政製向僭主政製的轉變,是一位公衆領袖極其容易地帶來的,他知道怎樣利用民主政製guo家裏富人與窮人二者之間的階級對立,而且成功地建立起屬于他自己的一支警衛隊或一支私人軍隊。開始把他當作自由的捍衛者的人民,不久就會遭受奴役;而且接著他們必須爲他而戰鬥,投入“他必定要煽動起來的接連不斷的征戰……,因爲他使人民感到需要一位統帥”。隨著僭主政治的建立,就發展到了這種糟糕透頂的guo家。

  在《政治家篇》中,可以……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第4章 變化與靜止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4章 變化與靜止第4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