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金觀濤、劉青峰>興盛與危機>第五章:中國封建王朝的修複機製第2小節

《興盛與危機》第五章:中國封建王朝的修複機製

第2小節
金觀濤、劉青峰作品

  [續興盛與危機第五章:中國封建王朝的修複機製上一小節]晉、隋等。

  這說明,新王朝的穩定xing與無組織力量的殘存程度成反比。在農民大起義掃蕩無組織力量較徹底的情況下,新王朝初期無組織力量比較小,社會也相對安定。而較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一般要到這些正朝的中後期才會發生。在割據基礎上統一起來的王朝,保存的無組織力量較大,所以一般不太穩定。比如北宋建朝後不久,就有十幾萬人的農民起義在四川爆發。這和局部地區還存在著較大的無組織力量是密切相關的。

  衆所周知,唐末農民大起義對全guo十一個省的無組織力量來了一次大掃蕩。此後是五代十guo,混亂時間持續了半個世紀。動亂有效地殺傷了中原地區的無組織力量。這是宋代得以建立的條件之一。但唯獨四川的情況較特殊:唐僖宗于公元885年驚慌逃竄到四川,一些世族、官僚也紛紛入蜀。史稱五代時期,“yi冠之族,多避亂在蜀,蜀主禮而用之”,“有唐之遺風”。所以,宋代建guo時,四川保存下來的無組織力量最大。在經濟結構中。這一點更爲明顯。宋初中原一帶,“京畿周環二十三州,幅員數千裏,地之墾者十才二三”,荒地極多。到真宗時,宋代已開guo六十年了(即王、李起義三十年後),全guo總戶數爲八百六十七萬七千六百七十七,其中客戶爲二百六十三萬八千三百四十六,占三分之一左右。這說明全guo土地兼並還不很嚴重,中原地區無組織力量相對弱小。但四川例外,大土地所有製相當嚴重,以川峽路的統計爲例,客戶高達百分之四十一點八,夔州路客戶的比例更是高達百分之七十。地主階級過著“鬥ji破百萬,呼戶縱大噱”的紙醉金迷的生活。正因爲宋初四川省無組織力量很大,不掃除之,社會就不能安定,所以農民起義又一次執行了自己的曆史使命,王小波、李順起義在四川爆發了。

  經過王小波、李順起義的清掃,殘存于四川的無組織力量也被消除大半。宋代四川省經濟的繁榮和這次掃蕩有很大的關系。這個曆史事實說明,不僅一個王朝末期的全guo農民大起義可以有效地殺傷無組織力量,發揮調節作用,而且一個王朝局部地區的農民起義,也能對這個地區起到調節作用。

  上一章中,我們分析過農民大起義烈度曲線和無組織力量增長曲線的相關xing。圖10中曲線表明,1860年清代無組織力量大規模減少,這是太平天guo農民革命調節的結果。一般說來,只有農民起義大到一定的規模、波及相當地區,才有這種調節作用;而當農民起義規模很小、很快就被鎮壓下去對,其解決土地兼並、打擊官僚機構的效果馬上就會被地主的反攻倒算抵消。這說明了小規模起義的調節作用不大。因此,雖然在一個王朝中前期,農民小規模起義不斷發生,但不能遏製無組織力量的增長。

  農民大起義殺傷無組織力量起到對社會的調節作用,它是王朝修複的基礎,這一點也可以從反面得到證明。在某種特殊的曆史條件下,動亂調節作用失靈,無組織力重不能被消除,統一消新王朝也建立不起來。東漢末年和唐代末年就是這樣。農民起義調節作用失靈的原因,是強大的無組織力量和軍事武裝力量相結合。當農民起義掃蕩無組織力量時,那些擁有武裝力量的豪強乘著鎮壓在民起義的機會,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們擁有相當的經濟、軍事、政治實力,于是割據的局面就出現了。

  東漢末年,世家望族的勢力惡xing膨脹,商業和高利貸資本也極有勢力。同時,guo家兵役製度很不完善。自漢光武帝撤消內郡征兵機構,代以募兵製以後,征兵成爲一紙空文,老百姓長期不知道兵役爲何物了。募兵製給豪強以發展私人武裝的可能。所以,黃巾一舉事,腐敗無能的中央政府不得不號召各地豪強地主自行組織武裝力量參加“平亂”。著名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就是在地主張飛的莊園裏舉行的。臭名昭彰的董卓原爲隴西臨洮一惡霸,桓帝末年他以自己的佃戶和家奴爲基礎,組織了強大的私人武裝,在鎮壓農民起義中迅速發展了自己的勢力。大軍閥袁紹、袁術,則更是出身于著名的四世三公的大貴族家庭。袁術的那個南陽太守,是他自封的。孫堅起兵時,有孫靜“糾大鄉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爲保障”。可見,東漢末年無組織力量和軍事力量結合了。于是,農民起義被殘酷鎮壓之後,馬上形成了軍閥混戰的局勢。

  唐代的情況也很類似。爲了保持強大的軍事力量,唐代實行了府兵製,但隨著均田製被土地兼並破壞,府兵製也相應衰落。于是邊防軍不得不招募了。節度使可以發展地方武裝力量。唐代中期,各藩鎮實際上已是擁有對本鎮經濟、政治、軍事大權的地方武裝割據勢力。唐末農民大起義爆發時,唐廷也是利用地方武裝割據勢力來圍剿農民起義軍的。唐中央政府任命平廬節度使宋威爲諸道行管招討使。在征討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各藩鎮紛紛擴充自己的實力。其中宣武節度使朱溫和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最強,朱、李之間惡鬥十余年。朱溫殺唐昭宗後不久,便自稱皇帝,建後梁,開始了五代十guo

  東漢末年及唐代末年分裂,從反面說明:如果由于某種障礙使得農民起義不能有效地掃蕩無組織力量,那麼新王朝建立的修複機製就會暫時失靈。應該指出,只有在一ti化結構尚不完善時,才會出現無組織力量與軍事勢力結合的問題。宋以後,一ti化結構完善了,就再也沒有發生過農民戰爭調節失靈和地方武裝割據的情況了。

  本書第十章,我們將通過數學模型,討論新王朝殘存無組織力量的大小與王朝的壽命的關系,以及在什麼條件下無組織力量不能被殺傷,而造成割據等等。

  5.4第一塊修複模板:宗法同構ti

  農民大起義殺傷無組織力量所起的調節作用,只是王朝得以修複的第一個必要條件。它只是割除了寄生的惡xing腫瘤,爲統一的新王朝的重建廓清了道路。它本身並不是建設xing的。封建大guo的迅速重建,第二個必要條件是它內部存在著一套非常有效的修複機製。

  我們曾分析了中guo封建社會在組織層次上的特點,指出了封建guo家和宗法家庭(家族)是兩個同構ti。由子孝、婦從、父慈所建立起來的家庭關系,不過是民順、臣忠、君仁的社會關系的縮影。在王朝統治時期,宗法家族製度發揮了與guo家結構的同構效應,大大加強了封建guo家對個人的控製、管理作用。可以說。宗法家庭結構象細胞那樣,保存了guo家組織的信息。

  這一點非常重要、它使得舊王朝崩潰之時,保存了guo家組織結構信息的家庭,能夠成爲新王朝重建的第一塊模板。這裏,“模板”是借用遺傳學的名詞。……

興盛與危機第五章:中國封建王朝的修複機製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五章:中國封建王朝的修複機製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