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把人類生活及其發展當做我們研究的中心,科學活動就會呈現不同的面貌,而且彼此聯系的方式就會顯得和前一章 所描述的有所不同。人的需要和願望不斷地爲探索和行動提供動力,因此,可以把科學看作是我們取得必需的知識以滿足某一特定需要的方法之一。我們可以把科學中的人的需要依照迫迫切程度分爲四等,科學同其中每一類需要都有一定的關系。首先是對于食品、住所、健康和娛樂的基本生物學需要。其次是對于滿足這些要求的各種手段的需要。
這些手段就是生産事業、運輸和交通以及文明社會的整個行政管理、經濟和政治機構。不過社會不但要存在下去而且還繼續發展。舊的需要要求得到更好的滿足,新的需要也會不斷出現。政治運動成爲人類社會的這些動態的需要的推動力,不過這些需要的最終
現形式是由科學決定的。因此,科學往往變成社會和經濟變革的主要力量。最後,社會在自己的所謂文化——禮儀,藝術和對于生活的總的態度——中認識和表現了自己。在這裏,不但實用科學,而且科學所展現的世界面貌都再次成爲主要因素。
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
人們開始第一次認識到:社會終于能夠充分地滿足人類的基本需要了。只是在最近只是靠了科學,這才成爲可能,不過我們也知道:我們還沒有做到我們應當可以做到的地步,並不是因爲沒有科學,而是因爲社會和經濟製度有缺陷。從已知的人類基本需要出發,我們現在已經有可能建立一個生産和分配的技術系來滿足這些需要。這樣做的好
在于:一旦明確說明了需要的數量,供應的問題也就多少確定下來了,因而也就可以按照現有技術來衡量每一個要求切實可行的程度。例如最近對食物的研究已經說明:一旦有可能用科學方法確立最低營養標准和最宜營養標准,就可以采取政治和經濟行動來加以實現。
在這種情況下所采取的行動要比人們用含糊不清的措詞表明同樣真實的饑餓的時候我們所可以采取的行動有力得多。一旦一種需要可以大上從數量上來闡明,要滿足它就變成了一個明確的技術和經濟問題了。如果有組織的社會決定滿足這個需要並且准備支付其費用,它就變成純技術問題了。技術可以用比到現在爲止快得多的速度應付這些問題。現在我們已經有可能相當准確地預測爲了這一目的需要采取哪些技術改革措施。
我們將在下文嘗試進行一下這種預測。這種預測略爲超出了現行技術趨勢的範圍,但決不是空想的,換言之,我們並沒有提出任何我們不知道怎樣實現的改革建議。
我們可以把人類基本需要分爲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不過人是高度社會的動物,因此,這種劃分必然是人爲的。社會需要可以支配行動,不下于生理需要。在不少情況下,人們甯願忍受饑餓和艱苦生活而不願破壞社會准則。實際上,我們目前社會製度中的極度不平等的現象所以能夠維持下去,是靠了社會習慣的約束力,遠勝于靠了暴力。不過生理的需要有更大的迫切
。因爲缺乏必需的東西達到一定程度,人就活不下去了。全世界發生的絕大部分疾病大概都是直接或間接由于缺乏基本必需品的緣故,一般是由于缺乏食物,其余的疾病有很多可以歸咎于勞動條件差。換言之,人們確確實實是被他們的社會製度害死的,說得更明確一點,就是:如能充分供應人類的基本必需品,就能使世界上每一個人平均多活二三十年左右。這句話聽起來可能是太極端了,但它只不過是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英
人平均壽命是五十五年,印度人平均壽命是二十六年,可是沒有一個人從兩者的差數中得出明白的結論。
頭一個同時也是主要的必需品是食物。現在要估計現有人口或者任何一定的世界人口的食物需要量是很容易的,但是要估計爲了使這批人口的食物消費量達到最宜標准所必需的農業生産總量卻比較困難。不過所有的估計都一致認爲,如果全世界現有的優良農田都用最好的現代方法耕種,所提供的食物就會達到最宜標准所需數量的二至二十倍。我們用另一個方法也可以得到這一結論。約翰·奧爾爵士在他提出的關于英(這方面條件比較優越的
家)的營養狀況的報告中,不但指出有一半人口食物不足,而且說明其中有五分之一的健康狀況甚至在最低標准以下。從這些數字我們可以估計出整個人口食物消費量達到充足
平所需的食物數量。這個數量的價值比目下消費量總值多百分之二十,大約爲英
農業産值的三倍。如果假定英
人口爲四千四百萬人,耕地面積爲一千二百萬英畝,依照英
標准,每人所需耕地僅爲一英畝以下,亦即全世界共需二十億英畝耕地,還不及現有四十二億耕地面積的一半,而目前的耕地面積本身則不到地球陸地面積的百分之十二。
新農業
這些數字雖然很粗略,但是毫無疑問,把科學成果加以最低限度的應用就能把農業生産提高好幾倍。
對土壤和動植物育種進行科學研究,再加上生産一定數量的人工肥料和農業機械,就一定能在二十年左右,不但提高每英畝單産數量,而且擴大可耕面積,從而提高世界食物産量。經濟作物更能推動人們改進生産。因此,經濟作物方面的發展情況更能證明這個結論的正確。例如,在路易斯安那州,甘蔗生産在三年中從每英畝6.8噸提高到18.8噸。
實際上在目前製度下這種發展給人帶來的只是災難。當局事實上已經通過精心製訂的辦法來推遲經濟作物的發展,甚至銷毀經濟作物,而不是發展經濟作物。蘇聯已經取得的成就說明即令在一個極其落後的家也可以取得很大成就。在蘇聯,除了我們在邊碼第227頁以及以下部分所述的情況之外,由于大規模引進新科學技術而得到了巨大進展。這些技術中有人工授精法和春化法。人工授精已經使畜牧業面目一新。
春化法用人工方法使麥種獲得冬小麥的種種優點。
腺生理學和遺傳學的進展可能在畜牧業中引起更大的變革。迄今這些變革的動機幾乎完全是商業質的。雖然這些變革使蛋和牛
的産量大有增加,卻提高了疾病的發病率。例如在牛
含有結核菌的情況下,就會把疾病傳染給人類。促進牲畜早日發育成熟的方法不僅不自然和殘忍,而且效率不高。沒有理由說,在一個井井有序的經濟製度中,爲什麼不能把牲畜生活得好當作畜牧業的一個基本考慮。
不過這一切還只是把科學成果應用于食物生産的第一階段,還只是使現有的傳統方法合理化……
科學的社會功能第十四章 科學爲人類服務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