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貝爾納>科學的社會功能>第五章 科學研究的效率

《科學的社會功能》第五章 科學研究的效率

貝爾納作品

  我們一旦承認科學在社會中的功能,就有可能問一下:究竟科學是有效率地還是效率低下地執行著這個功能?取得的成果是不是以現有人力和物力資源所能取得的最好成果?不過,我們對科學效率低下程度的判斷將主要取決于我們對于什麼是科學的功能的看法。什麼是科學的功能乃是本書的中心問題。在對這個問題不預先作出判斷的情況下,還是有可能就科學的各種假定的功能,來談談科學研究的效率的。

  科學的三個目的——心理目的、理xing目的和社會目的。

  我們可以認爲,科學作爲一種職業,具有三個彼此互不排斥的目的:使科學家得到樂趣並且滿足他天生的好奇心、發現外面世界並對它有全面的了解、而且還把這種了解用來解決人類福利的問題。可以把這些稱爲科學的心理目的、理xing目的和社會目的。科學的社會功用將是下一章 的課題。我們在這裏僅涉及另外兩個目的。

  顯然不可能在任何嚴格的意義上,聯系科學的心理目的來估量科學的效率。不過由于心理上的快慰在進行科研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只要討論科學的總的效率,都應該把這種心理上的快慰考慮進去。

  無可否認,對于願意從事科研工作的人來說,這種工作是極爲令人快慰的。總的說來,人們正由于預料到這種樂趣才願意當科學家。不過這並不是科學所特有的一種樂趣。在幾乎一切職業中,都存在著運用有訓練的好奇心的機會。這種好奇心在本質上無殊于在科研中所表現出來的好奇心。科學界發展到目前的規模,並不說明天生有好奇心的人的數目自發地有所增加,而只是說明人們認識到科學可以給科學事業的資助者帶來多少價值。心理上預先存在的天生好奇心就是用于這一目的的。科學利用好奇心,它需要好奇心,可是好奇心卻不就是科學。

  說來很奇怪,直到比較近的時期,科學家們自己才設法用科學所帶來的心理上的快慰來爲科學辯護。最初,人們本來是用科學是對上帝的贊頌或科學可以造福人類的說法來爲科學辯護的。這些說法雖然等于默認心理上的快慰是從事科學事業的理由,但在表面上卻把科學同神和功利聯系起來,因爲神和功利在當時被認爲是人類總的社會目的。十七世紀的科學家有明顯的理由堅持科學的功利論,因爲只有他們能看出科學的潛力,而且他們還需要外界的支持,而只有指出它的物質好chu才有可能獲得這種支持。他們也不得不堅持這種實用的功利論以便反對象斯威夫特教長那樣的誹謗者。當時,斯威夫特教長曾經譏笑當代的科學家從事空虛和無益的幻想。但是,沒有理由認爲,科學家們並不真誠地認爲自己的工作是有益于社會的,他們也的確沒有想到把科學的成就用于任何其他目的。

純科學的理想

  早期的這一信念在十九世紀開始動搖了。那時,已經可以明顯看出,科學可以用于而且正用于卑鄙的目的;因此,早期的信念就被純科學的理想主義——從事科學而不求應用和報酬——所取而代之。托馬斯·亨利·赫胥黎在他的頗有說服力的文章中,說出了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科學家的感想。

  “事實上,自然科學的曆史教導我們(我們無論怎樣仔細地牢記住這個教訓都不過分):對于生來就有解釋自然界的天才的人們來說,通過自然科學可以取得的實際好chu從來都沒有、而且以後永遠也不會有足夠的吸引力,足以使他們鼓起勇氣去經受勞苦,去作出這個職業要求它的從業者們作出的犧牲。推動他們的脈搏跳動的是他們對知識的熱愛和他們由于發現古代詩人所歌頌的事物的原因而感到的歡樂——由于把存在規律的領域不斷推向那無法達到的無窮大和無窮小目標而感到的無上歡欣。我們的小小生命競賽便是在這兩個大小極端之間進行的。自然哲學家在這項工作的過程中,有時是有心地、更常見的是無心地發現一些證明有實用價值的事物。

  由此而受惠的人十分歡欣,科學一時成爲一切工匠的黛安娜。不過就是在歡呼聲響徹雲霄的時候,就在這種研究langchao所帶來的漂流物正在變成工人的工資和資本家的財富的時候,科學研究的langfeng早已遠遠地翻騰于無限的未知事物海洋之中了。”

  “因此,雖然我們一刻也不假裝瞧不起增進自然知識的實際成果和自然知識對物質文明所起的有益作用,我認爲:我們必須承認,我已經指出一二的偉大思想和我過去力圖在自己所能支配的短暫時間中加以概括描述的道德精神,構成了自然知識的真正和永恒的意義。

  假如這些思想正如我所相信的那樣,注定會隨著世上歲月的荏苒而越來越牢固地確立起來,假如那種精神會象我相信的那樣注定要擴及人類思想的一切領域,而且會隨著知識的範圍的擴展而擴展;假如我們的種族在逐漸接近成熟的時候,象我們相信的那樣,發現世上僅僅存在一種知識,而且也只有一種方法來獲致它;那末,尚在幼冬時期的我們這些人,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感到:我們的最高職責就是認識到增進自然知識是正確的,從而幫助我們自身和後人走向人類未來的崇高目標。”——

  《方法和成果》第54及第41頁。

  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純科學的理想是一種勢利習氣的表現,是科學家追隨大人先生亦步亦趨的標志。一個應用科學家一定顯得有點象生意人;他冒著失去業余愛好者地位的危險。可是,由于堅持爲科學而科學,純科學家就抛棄了自己的工作所起借的肮髒的物質基礎。

  把科學作爲一種逃避現實的方法

  隨著戰後産生的普遍幻滅,連純科學的觀念也開始褪se了。這種心理的産生似乎說明:追求知識只不過是把童年的好奇心繼續帶到成人生活中去而已。赫胥黎的一個孫子在描寫科學家時,叫他的一個角se說出下面的一段話:——

  “我現在認識到:知識分子的生活——致力于學問、科學研究、哲學、美學、批判的生活——的真正美妙之chu是它的輕松愉快。這是以簡單的知識圖案來代替複雜的現實;以靜止的和形式的死的東西來取代令人迷惑不解的生命的運動。了解很多藝術史——舉例來說——的知識,對形而上學和社會學形成深刻的觀念,要比qin自直覺地了解自己同伴的許多事情,要比同自己的朋友、戀人、妻子和兒女保持滿意的關系容易得多。生活要比梵文或化學或經濟學難得多。知識分子的生涯是小兒的遊戲: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知識分子往往變成小孩子——

  然後變成白癡,最後,正如前幾世紀的政治和工業發展史所清楚顯示的那樣,變成殺人的狂人和野獸。受壓抑的功能不會消亡;它們……

科學的社會功能第五章 科學研究的效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五章 科學研究的效率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