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西藏生死書第十一章 對臨終關懷者的叮咛上一小節]來,面對它,並善巧地驅除。你會發現,面對自己的恐懼,不僅可以讓你變得比較慈悲、勇敢和聰明,還可以讓你變得比較善巧;那種善巧將使你懂得運用許多方法,來幫助臨終者了解和面對自己。
我們最容易驅除的恐懼就是擔心在死亡過程中會有舒緩不了的痛苦。我認爲世上的每一個人目前都可以不需要有這種恐懼了。肉的痛苦必須被減到最少;畢竟死亡的痛苦已經夠多了。倫敦聖克裏斯多福臨終關懷醫院是我很熟悉的一家醫院,我的幾位學生就是在那兒過世的。那家醫院所做的一項研究顯示,只要給予正確的照顧,百分之九十八的病人都可以死得安詳。臨終關懷運動已經發展出各種以合成葯物控製痛苦的方法,而不只是使用*醉劑。佛教上師強調臨終時要意識清醒,心要盡可能清明、無挂礙和甯靜。達到這個狀態的首要條件,就是控製痛苦而不是遮蔽臨終者的意識。目前這是可以辦到的事:在最緊要的時刻裏,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獲得這個簡單的幫助。未完成的事
臨終者經常會爲一些未完成的事焦慮。上師告訴我們必須安詳地死,「沒有攀緣、渴望和執著」。如果我們不能清理一生未完成的事就不可能全然地放下。有時候你會發現,人們緊緊抓住生命,害怕放下去世,因爲他們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爲不能釋懷。當一個人去世時還懷著罪惡感或對別人有惡意,那些尚存者就會受到更多的痛苦。
有時候人們會問我:「治療過去的痛苦不是太晚了嗎?我和我臨終的友之間這麼多的痛苦經驗,還可能愈合嗎?」我的信念和經驗告訴我,絕不會太晚;即使經過巨大的痛苦和虐待,人們仍然可以發現彼此寬恕的方法。死亡的時刻有它的莊嚴、肅穆和結局,比較能夠讓人接受和准備寬恕,這是他們從前不能忍受的。即使在生命的最尾端,一生的錯誤還是可以挽回的。
我和那些照顧臨終者的學生發現,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完成未了的事。這個方法取材自佛教的「施受法」(tonglen,意爲給予和接受)和西方的「完形治療(gestalt,譯注:完形心理治療法是一種心理治療法,可以幫助人理未完成的心事。)完形治療是克莉斯汀·龍雅葛(christine longaker)設計的,克莉斯汀是我最早期的學生,在她的丈夫死于白血病之後,進入臨終關懷的研究領域。未完成的事往往是溝通受阻的結果;當我們受傷之後,常常會
防衛自己,總是以自己的立場爭辯,拒絕去了解別人的觀點。這不但毫無幫助,還凍結了任何可能的交流。因此,在你做這種修習時,必須把所有的負面思想和感覺都提出來,然後嘗試了解、
理和解決,最後是放下。
現在,觀想眼前這個令你感到棘手的人。在你的心眼裏,看到他如同往昔一般。想象現在真有改變發生了。他變得比較願意接受和聽你要說的話了,也比較願意誠懇地解決你們兩人之間的問題。清晰地觀想他是在這種嶄新的開放狀態中,這會幫助你對他比較開放。然後在心中真正感覺最需要向他說的話是什麼,告訴他問題在哪裏,告訴他你的一切感覺、你的困難、你的傷害、你的遺憾;告訴他過去你覺得不方便、不適合說的話。
現在拿一張紙,寫下所有你想說的話。寫完之後,再寫下他可能回答你的話。不要想他習慣會說的話;記住,就像你所觀想的,現在,他真的已經聽到你說的話了,也比較開放了。因此,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同時在你的心裏,也允許他完全表達他的問題。
想想是否還有其他你想對他說的話,任何你一直保留或從未表達的舊創傷或遺憾。同樣的,寫完你的感覺之後,就寫下他的反應,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繼續這種對話,直到你確實覺得再也沒有什麼好保留的話爲止。
准備結束對話時,深深問你自己,是否現在可以全心放下過去的事,是否滿意這種紙上對談所給你的智慧和治療,而讓你原諒他,或者他原諒你。當你覺得你已經完成了這件事,記住要表達你可能一直保留不說的愛或感激,然後說再見。觀想他現在離開了;即使你必須放下他,記住你在心裏永遠能夠保留他的愛,以及過去最美好的回憶。
爲了讓過去的困難更清楚地和解,找一位朋友,把你的紙上對談念給他聽,或者自己在家裏大聲地念。當你大聲讀完這些對話之後,你將驚訝地注意到自己的改變,仿佛已經實際和對方溝通過,也和他一起實際解決了所有的問題。然後,你將發現更容易放下,更容易和對方直接討論你的困難。當你已經確實放下後,你和他之間的關系,就會發生微妙的轉變,長久以來的緊張關系往往從此溶化。有時候,更驚人的,你們甚至會成爲最好的朋友。千萬不要忘記西藏著名的宗喀巴(tsongkhapa)大師曾經說過:「朋友會變成敵人,敵人也會變成朋友。」道別
你必須學會放下的,不只是緊張關系而已,還有臨終者。如果你攀緣著臨終者,你會帶給他一大堆不必要的頭痛,讓他很難放下和安詳地去世。
有時候,臨終者會比醫生所預計的多活幾個月或幾個星期,經驗到深刻的肉痛苦。龍雅葛發現,這樣的人要放下而安詳地去世,必須從他所愛的人聽到兩個明確的口頭保證。第一,允許他去世。第二,保證在他死後,他會過得很好,沒有必要爲他擔心。
當人們問我如何允許某人去世,我就會告訴他們,想象坐在他們所愛的人邊,以最深切、最誠懇的柔和語氣說:「我就在這裏陪你,我愛你。你將要過世,死亡是正常的事。我希望你可以留下來陪我,但我不要你再受更多苦。我們相
的日子已經夠了,我將會永遠珍惜。現在請不要再執著生命,放下,我完全誠懇地允許你去世。你並不孤獨,現在乃至永遠。你擁有我全部的愛。」
一位在臨終關懷醫院工作的學生,告訴我有一位年老的蘇格蘭婦女瑪琪,在她的丈夫昏迷不省人事幾近死亡時,來到醫院。瑪琪傷心慾絕,因爲她從來沒有把她對丈夫的愛說出來,也沒有機會道別,她覺得太遲了,醫院的工作者鼓勵她說,雖然病人看起來沒有反應,但他可能還可以聽到她說話。我的學生讀過文章提到,許多人雖然喪失意識,但事實上知覺作用仍然存在。她鼓勵瑪琪花些時間陪丈夫,告訴他心裏頭想說的話。瑪琪沒有想過要這麼做,但還是接受建議,告訴丈夫過去相的一切美好回憶,她多麼想他,多麼愛他。最後,她對丈夫說了一聲再見:「沒有你,我會很難過,但我不想看到你繼續受苦,因此你應該放下了。」一說完這句話,她的丈夫發出一聲長歎,安詳地過……
西藏生死書第十一章 對臨終關懷者的叮咛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