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臨終者可以讓你悲切地覺察到不僅他們會死,而且你自己也會死。太多的迷障讓我們忘了自己正在邁向死亡。當我們終于知道自己正在邁向死亡,其他衆生也跟著我們一起邁向死亡時,我們開始産生一種燃燒的、幾乎心碎的脆弱感,感受到每一個時刻、每一個衆生都是那麼珍貴,從而對一切衆生産生深刻、清晰與無限的慈悲。我聽說,湯姆斯·摩爾爵士(sir thomas more )就在他被斬首之前寫下這一句話:「我們都在同一輛車上,即將被死,我怎麼可以怨恨任何人或希望任何人受到傷害呢?」把你的心完全開放,感覺生命無常的威力,會讓你發起包容一切而無憂無懼的慈悲心,這個慈悲心能夠讓那些誠心幫助人者的生命充滿力量。
因此,直到現在,我所談對于臨終者的關懷可以歸納成兩點:愛和慈悲。慈悲是什麼?慈悲不只是對受苦者表達憐憫或關懷,不只是了解他們的需要和痛苦而已,它更是一種持續和實際的決心,願意盡一切可能來幫助他們緩和痛苦。
如果慈悲不付諸行動,就不是真正的慈悲。在西藏,大悲觀世音菩薩(avalokiteshvara )的雕像通常是千眼千手的,千眼是用來看到宇宙各個角落的痛苦,千手是用來伸到宇宙各個角落提供幫助。慈悲的邏輯
我們都知道也感覺得到慈悲的好。但佛法的特別力量在于清楚告訴你慈悲有它的「邏輯」。一旦掌握了它的邏輯,你的慈悲行爲立刻變得比較急切而普遍、穩定而有基礎,因爲它建立在清晰的推理上,在你從事和考驗的路上,會發現它的真理越來越明顯。
我們也許會說,甚至有點相信,慈悲真好,但在實際的行動上卻相當不慈悲,帶給我們自己和別人的,大部分是挫折和悲痛,而不是我們想追求的快樂。
我們一直在期待快樂,但我們的行動和感覺幾乎都在把我們帶到相反的方向,這不是太荒謬了嗎?這不就是代表我們對于真正的快樂和獲得快樂的方法,認知上可能有嚴重的錯誤嗎?
究竟什麼能夠讓我們快樂?精明的自我追尋、千方百計的自私行爲、自我保護,誠如大家都知道的,有些時候會讓我們變得非常殘暴。但事實上正好相反,當你真正看清我執(self-grasping )和我愛(self-cherishing ),就會發現它們是傷害別人,更是傷害自己的根源。
我們曾經想過或做過的每一件壞事,都是因爲我們執著一個虛假的自我,以及愛惜那個虛假的自我,使得自我變成生命最愛、最重要的元素。所有造成惡業的負面思想、情緒、慾望和行動,都是由我執和我愛所産生的。它們是黑暗的、有力的磁鐵,導致我們生生世世的每一種障礙、每一個不幸、每一個痛苦、每一次災禍;因此,它們是一切輪回痛苦的根源。
當我們真正掌握業的法則,如何在許多世産生強大力量和複雜回響時;當我們看到我執和我愛在生生世世裏,如何反覆把我們織進無明的網子,而且束縛越來越緊時;當我們真正了解我執的造作多麼危險和具有毀滅時;當我們真正探究到我執的最細微隱密
時;當我們真正了解整個凡夫心和行動如何被我執所限定、縮小和變暗時;當我們真正了解我執幾乎使我們無法發揮無條件的愛,阻塞我們真愛和慈悲的源頭時,我們就可以完全了解寂天(shantideva )菩薩和話:
如果世界上的一切傷害、
恐懼和痛苦都來自我執,
爲什麼我需要
這種大惡念呢?
同時我們會生起決心,努力去摧毀那個惡念--我們最大的敵人。當那種惡念熄滅之後,我們就可以清除一切痛苦的原因,我們就可以發放壯闊活躍的真。
在對抗你最大的敵人(我執和我愛)的戰爭中,最強大的盟友莫過慈悲行。慈悲(奉獻自己給別人,承受別人的苦難而不自我愛惜)加上無我的智慧,可以有效摧毀虛假自我的古老執著,滅度無盡的輪回。這就是爲什麼在傳統裏,我們把慈悲看成是覺悟的來源和要素,也是覺悟行爲的中心。誠如寂天菩薩所說的:
還需要多說什麼呢?
幼稚者謀求自己的利益,
一切諸佛謀求別人的利益,
看看他們是多麼不同。
如果我不把我的快樂
與別人的痛苦交換,
我就無法成佛,
即使在輪回裏我也不會有真正的快樂。
悟我所謂慈悲的智慧,就是完全看清楚慈悲的好
,以及不慈悲對我們的傷害。我們需要把自我的利益和我們的終極利益分辨得非常清楚;把其中的一種誤以爲是另一種,便是我們一切痛苦的來源。我們繼續固執地相信我愛是生命中最好的保護,但事實卻完全相反。我執製造我愛,我愛又針對傷害和痛苦産生根深蒂固的嗔恨。然而,傷害和痛苦並沒有客觀的存在;給它們存在和力量的,只是我們對于它們的嗔恨。當你了解這點之後,就會知道,事實上是我們的嗔恨招惹來逆境和障礙,也使得我們的生命充滿焦慮、期待和恐懼。驅除我執心及其對不存在的自我的執著,我們就驅除了那種嗔恨,也就可以驅除任何障礙和逆境對你産生的影響。因爲你怎麼可能攻擊不存在的某人或某事?
因此,慈悲才是最好的保護,誠如古代大師們所知道的,它也是一切治療的來源。假設你得了癌症或愛滋之類的病,如果你能夠以充滿慈悲的心,不只承擔你自己的痛苦,還承擔那些罹患同樣疾病的人的痛苦,毫無疑問的,你將淨化過去的惡業--現在和未來使你的痛苦延續的原因。
在西藏,我聽過許多不可思議的例子,許多人在聽到他們即將死于末期疾病之後,就把一切的財産布施掉,前往墳場准備死亡。在那兒他們修習承擔別人痛苦的法門;奇怪的是,他們沒死,反而好端端地回家了。
我一再經驗到,照顧臨終者是實踐慈悲最需要、也是最直接的機會。
你的慈悲,對于臨終者可能産生三項重大的利益:第一,慈悲行可以打開你的心,你將因此發現更容易付出臨終最需要的無條件的愛。在比較深的精神層面上,我一再看到,如果你嘗試把慈悲付諸行動,你將創造合適的環境,啓發別人的精神層面,甚或從事修行。在最深的層面上,如果你不斷爲臨終者修慈悲,也因而啓發他們修慈悲,你可能不只是在精神上治療他們,甚至在肉
上也治療了他們。你將很驚奇地
自發現一切精神上師所言不虛,慈悲的力量廣大無邊。
無著(asanga )是第四世紀最著名的印度佛教聖者。他進入山中閉關,專門觀想彌勒菩薩(buddha maitreya ),熱切……
西藏生死書第十二章 慈悲:如意寶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