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松下幸之助經營之道>一 健全企業各項製度第2小節

《松下幸之助經營之道》一 健全企業各項製度

第2小節
經濟類作品

  [續松下幸之助經營之道一 健全企業各項製度上一小節]求,也是松下的企業精神之一。一個新的員工進入公司,立刻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關系網:與領導、上司的關系,與其他員工的關系,與舊規矩、老傳統的關系,個xing與團隊xing的關系,個人與整個企業的關系。應該教導自己的員工在企業內采取怎樣的態勢呢?松下指出的結論是“順應同化”。

  顧名思義,“順應”是要員工順從、遵守企業既定的方針、規劃、傳統、品格,並逐漸取得一致,融爲一ti,達到“同化”。這樣,企業才能成爲一個shuiru交融的整ti,才能有強有力的戰鬥力。順應同化和張揚個xing、突出自我是針鋒相對的。對此二者,松下警告:過分對工作熱心,以致強調自我,就容易走到任xing獨斷那邊去。當此之時,職位越高,越是能幹、肯幹,給團ti造成的損失就越大。

  松下的這種觀點,也是基于對人的認識。他認爲個人的才智不論怎樣卓越,也只不過是暗地裏的手提燈,照亮的範圍有限;他的主張難免狹益和偏執。如果固執己見,必然會對公司的業務産生這樣那樣的影響,自己也會遭受失敗。

  怎樣讓員工順應同化呢?松下講兩點。一是培養一種能夠透視事物背後的chao流和事物間關系的眼光,並從中獲得發展。有了正確的眼光,和公司的方針、計劃統一起來,自然也就不會有沖突的問題了。

  另一條,是溝通,即對下的了解和對上的請示。松下特別強調了得到上司信賴時的請示。他說:“越是受到上司信賴的時候,越是應該拿自己的判斷去請示上司。不可自視過高,謙虛和謹慎的修養都是很重要的。彼此既然都在參與經營,便應該有批判和接受批判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享受順應同化的喜悅。”

  松下還談到了自己初創時期的ti驗。那時,他是小小的三人公司的當家人,但去不拘囿自己的主張,而是把guo家、社會的利益,從業人員的意見,作爲參考。

  如果說,小生産對團隊精神的要求還不那麼要緊的話,集團化大生産就不是這樣了。它首先要求服從和順應,然後才是發展。因此,應該教導自己的員工,首先是繼承,然後才是發揚。

  有些問題是需要經常提點和整頓的。朝會和夕會就是這樣的機製。晨起之時而計劃,夕寢之時而反省,必能日新月異。個人如此,公司又何嘗不是這樣?

  松下電器公司很早就建立了一項製度,即朝會和夕會。所謂朝會(早會)、夕會(晚會),就是在每天上班的開始五分鍾和下班的最後五分鍾,各單位的全ti員工要在一起,宣誓和總結。具ti來說,朝會的時候,要唱社歌,還要朗誦松下電器的“七大精神”。值日者在會上發表聯絡事項和感想,員工也可以輪流發言。這樣,不僅有助于明確上下班界限,整頓精神,也能傳遞信息、交流感想。夕會的情況則較爲簡單。

  朝會的緣起,是松下幸之助的創業有成、建新廠于大開街時的做法。當時,每天工作開始的時候,松下都要訓誨員工幾句。後來,在1933年,松下電器遷到門真以後,朝會的製度確定了下來,以後再沒有變更好。除非休假日,否則,朝會必定是每天的早課。

  對于這種製度,當然有許多人不以爲然。有些大學畢業生聽說松下電器的這種規矩,避而不來。許多新到松下的員工,參加起來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而且,這朝會的五分鍾占的是上班時間,直接影響到生産。即使如此,松下電器仍然堅持這種製度,原因何在?

  松下幸之助指出,這是因爲重要的事情即使反複說許多遍,聽的人也會馬上忘記。除非印象很深刻,大概過了兩三天,就會忘得一幹二淨。可是,說過話的那個人,卻以爲對方時刻牢記著他的話。等到對方不記得時,他便會認爲對方是個莫明其妙的人。怎麼辦呢?最首要的辦法就是反複地說。重要的事情,希望對方記住的事情,要反複說、反複講,說到、講到縱使不想記也會記住的地步。

  朗讀松下電器的“七大精神”,松下先生解釋說:“當然是爲了提醒員工們在工作時應有什麼態度,同時也是爲了鞭策我自己而規定的。爲了要達成松下電器公司的使命,決不能忪懈,更不可忘記。如果放任不定的話,便會逐漸淡忘。所以要有此規定,于每天開始工作時,講給自己聽,使自己心裏有所警覺。”

  在松下電器公司,還真有不舉行朝會朗讀七大精神、迷失了松下基本經營方針的事情發生。那是一間生産馬達的工廠,在戰後重建時老是不能扭轉虧損的局面。當時的顧問高橋荒太郎檢討了該公司的方方面面,才發現問題不在于那些細微末節的事情,關鍵在從廠幹部到員工都迷失了松下經營的基本方針,因爲他們根本沒有組織朝會。于是高橋指導幹部員工重新認識松下的經營觀念,並以此來檢查各個環節,諸如質量、成本、服務等等,加以改善。此後不到半年,就使工廠起死回生,走上了正規軌道。

  一個企業有什麼樣的結構,直接關系到它的命運。壞的製度足以延滯企業的進程;好的製度則足以因好的組合、結構而産生幾何級數的跳躍,使1+1遠大于2。

  優秀的經營理念,還需要一定的製度來保證;人員的使用也有待于製度的規範。成功的松下電器,其硬件組織製度當然也是有借鑒意義的。

  松下電器硬件組織製度最突出的一項,就是事業部製度。這項製度實施于1932年,是松下電器長足發展時候的産物。事業部製度的直接動因,是公司規模的擴大。松下創業伊始,攤子小,一切都由他自己一人cao持,雖說辛苦,尚可應付。事業的發展,導致事物紛繁,千頭萬緒,松下自己已經感受到了其中的煩雜。他想把事情分給別人負責,而他一貫的觀念又是委任即要放權,于是就有了設立事業部的分權組織設想。踏車車燈及幹電池部,三是配電線器具及電熱器的製造與銷售部。這一次的分設,銷售部是隸屬于第三事業部的,其他部則沒有專門的銷售機構,各部門的銷售其實還是公司一手包攬的。松下覺得上述的分權製度還不夠徹底,不能算是名副其實,因此效果也就差一些。基于這樣的認識,1934年3月,又進行了進一步的改組。這一次,把原來第三部的電熱器具製造獨立爲第四部門。要重要的是,在各部門都設了營業課,專門負責各部門的銷售業務。由此,松下電器相當長時間采用的硬ti組織製度就這樣形成了。

  這個製度的特點,就是從研究、開發至製造、銷售、宣傳,全部嚴格地實施公司內部各組織單位的全權責任製。這些事業部的部長,都以自己的名義設立戶頭,經濟實行內部核算;當然工作也由自己全權決斷。這樣,每一個事業部實質上和一家獨立機構……

松下幸之助經營之道一 健全企業各項製度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一 健全企業各項製度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