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現代化的陷阱>第三章 經濟改革的“瓶頸”——國有企業改革

《現代化的陷阱》第三章 經濟改革的“瓶頸”——國有企業改革

經濟類作品

  中guoguo有企業反正最後都得走上改製這條道,問題是如果主動選擇改革,所花的代價相對要少,社會震蕩也可避免,現在被動流夫只使少數人得利,必然會釀成深刻的政治經濟危機。

  欠債還錢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但guo有企業不遵守這一遊戲規則,日積月累,不但使整個guo民經濟的發展爲此付出高昂代價,還給中guo金融系統深種禍根。

  計劃經濟ti製積累的龐大遺産,企業職工理所當然應有自己的份額。

  ※        ※         ※

  中guo當代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中,guo有企業的guo有資産是不少人展開尋皿活動的重要獵物。guo有企業存在的問題是舊ti製深層次矛盾的集中反映,是計劃經濟ti製的一大重要“遺産”。而guo有企業的改革,已經成了我guo經濟改革中一個非常難以通過的“瓶頸”。

  

guo有企業改革的軌迹

  本節闡述了我guochu理計劃經濟ti製遺産——guo有企業的問題上所走過的“漸進式”道路和開過的種種“葯方”,包括自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所有權與法人財産權相分離的現代企業製度以來,我guoguo有企業“摸著石頭過河”進行的種種改革,以及目前guo有企業改革的困境:想放手改革卻沒有找到“突破口”。

  之所以說中guoguo有企業改革己成爲中guo經濟改革的一個“瓶頸口”,是因爲guo有企業現在被“三座大山”壓住。這“三座大山”是債務過重、企業辦社會、冗員過多。這三大問題中,由于企業辦社會和冗員問題牽涉到安定團結,以及社會承受力和政治承受力問題,並非一個純粹的經濟問題,即便是在建立市場經濟方面走得最遠的廣東省,也得在1996年初推出措施,限製企業經濟xing裁員。所以大家現在寄望于通過社會保險ti製改革的成功來解決這兩大問題。而債務問題因爲已成爲中guo的金融ti製改革的一個障礙,並影響到guo家財政,因此討論得比較多。

  guo有企業如何改革,這一問題早已成爲近幾年的討論重點。從dang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現代企業製度以來,到作者成書這段時間裏,在全guo範圍內,還沒有多少企業摸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子。理論界也持比較謹慎的態度,不再像以前搞“承包經營責任製”和“gu份製改造”時那樣,總是樂觀地預言“一包就靈”,“一改就靈”。因爲在經10多年改革以後,大家已開始明白,guo有企業改革的問題並不僅僅是個經濟製度創新的問題,從本質上來看,它是一個如何chu理計劃經濟ti製遺産的問題,而這正是轉軌時期主要社會矛盾的集結點。

  自從1983年以來,中guo的企業改革已經通過“漸進”方式走過了幾個階段:

  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實行利潤留成,改變高度集中的計劃ti製,推動企業走向市場。

  頒布《企業法》,推行承包經營責任製,實行廠長(經理)負責製,明確企業是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産者、經營者,促使資産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

  貫徹《guo有企業轉換經營機製條例》,劃分政府與企業的權限.推動企業轉換機製,政府轉變職能,進而推行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製度。

  從利改稅、放權讓利到所有權和經營權適當分離,從單項改革到多項改革,進而到建立現代企業製度,風風雨雨十幾年,什麼葯方都用過了,可以說還沒有找到包醫guo有企業頑症的靈丹。如前所述,曾有部分經濟學家提出用gu份製改組guo有企業,但是經過5年的試驗以後,發現效果並不理想,只是使許多企業成了“翻牌公司”。dang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所有權和法人財産權劄分離的現代企業製度,並將現代企業製度的特點概括爲“産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這十六個字。當時許多人的理解是:十六字真訣的要點是前八個字,改革的主要目標是把企業的所有權和同有資産管理權劃分開,確立企業的法人財産權。但這一條從理論上看起來似乎已經弄清楚的改製措施,而實際上可caoxing不強:法人代表都是由上級機關委派的,且不知哪一天又會被更換,所有權又如何與法人財産權相分離?一些guo有企業的經營者更妙,總是琢磨著如何從guo有資産存量中拿出一部分來作爲“經營者産權”。按待“經營者産權”論者的說法,仿佛虧損連年的guo有企業只要劃出一部分作爲“經營者産權”,重新進行利益組合,企業馬上就能扭虧爲盈,資産就能極快增值。對這種說法,除了能分得“産權”的經營者之外,深谙中guoguo情的人士都不做此想——類似的說法在“gu份製改造”時說得太多了。

  正囚爲如何改還chu于迷茫狀態,從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決策出臺至作者寫完此書時,中guo現代企業製度的改革一直還停留在籌劃階段,實際動作很小。在沒有找到更佳方案以前,guo有企業的改革也就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了,或“摸”著進行有限責任公司的改組;或“摸”著進行中外合資,利用外資“嫁接”改造老企業;或“摸”著進行破産兼並。受了“gu份製改造”的啓發,知道一家企業可以拆成若幹gu份,形同被人收購;也可以只賣少部分,自己仍舊控gu掌握經營權。于是各地效益好的guo有企業和集ti企業紛紛出售大比例gu份給外商,人稱“皇帝女兒嫁鬼佬”,許多中guo的名牌産品都紛紛挂上“中外合資”的招牌,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富有時代特se和富有中guose的事情。這類“皇帝女兒嫁鬼佬”的事在全guo各地都有發生,有的是只賣一個企業,有的是賣一個集團,有的甚至是出售整個系統。

  guo有企業“嫁”外啊,井非今日今時的發明。早在yin年代後期,就有人提出用外資改造老企業,組建“嫁接式”的中外合資企業。但因爲一直想讓外商“嫁接”改造經營管理不善的老企業,而這些企業缺乏吸引力,因此這項改革多年來沒有成效。而現在“出嫁”的guo有企業因多是“靓女”,對于外商來說,通過購買控gu權取得中guo優質企業的經營權與無形資産,既可不冒辦新企業的風險,又可以更快地打入中guo市場,故此出資動辄逾千萬美元,甚至逾億美元。毫無疑問,這種“嫁接”是guo有企業轉換經營機製的一個重要契機,但並非所有的guo有企業都可以這樣做,大批guo有企業只有另尋它途。于是不少企業就搞假兼並、假破産逃避債務,人稱“大船擱淺,舢板逃生”,即將債務及老弱病殘留給原企業,將有效資産和技術骨幹、精壯勞力組成一個新的企業,以規避債務,另謀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不免互相埋怨:企業抱怨政府部門始終不肯給他們徹底松綁,更有部分企業則抱怨政府沒有給它們在融資上提供……

現代化的陷阱第三章 經濟改革的“瓶頸”——國有企業改革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三章 經濟改革的“瓶頸”——國有企業改革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