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一個新名詞背後的無限商機第一章、網路經驗,質重于量上一小節]的本質正以無可逆轉的驚人方式,慢慢改變新聞事業。如果你想要一瞥這個現象,請嘗試一下這個小小的實驗。請在某個工作日的下午看看“點播”或是其他提供美聯社或路透社新聞的新聞網站(甚或美線上的新聞區)。讀一讀當天重大新聞的摘要,瞄一眼頭條新聞,找幾個你特別感興趣的故事。然後,在你從辦公室開車回家的路上,把收音機轉到
家公共電臺(national public radio)。當你回到家裏,你可以收看美
三大電視網、有線電視新聞網(cnn)、msnbc或其他電視臺的晚間新聞。然後,第二天早上,請在你當地的報紙頭版找尋一下
內新聞與
際新聞的頭條。很有可能的是,等你吃過早餐,你已經把同樣的新聞至少消化吸收過四遍了。
這項練習也會強迫你思考知名的“零售”新聞組織如何在新聞通訊社提供的基本“批發”産品上增添附加價值。在全球資訊網上,零售新聞與批發新聞比肩並有。大家不再心存錯誤觀念,認爲他們最喜愛的新聞機構提供的所有資訊都是這個機構第一手搜集到的。“那種神秘感已經去除了,”路透社新媒部門的編輯尼布利(andrew nibley)說。他也是那個讓路透社出現在全球資訊網上的人。
高附加價值新聞
當你的讀者已經知道當天的批發新聞時,如何讓自己的零售新聞不同于競爭對手,就成爲一件空前艱巨的任務。這也是爲什麼希望在網路上吸引讀者注意力的新聞機構必須要加倍努力,必須比製作以傳統通路發行的産品還要付出更多心血的原因。這些新聞機構必須增加一些重要的價值——這些東西要能讓它們的新聞産品明顯勝過其他新聞機構的産品。
從這個方面來看,“附加價值”這個名詞已經成爲新聞和資訊事業的新魔法。“新聞無所不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前任執行編輯法蘭哥(max frankel)寫到:“因此新聞的理包裝方式變得越來越重要。”
《今日美》(usa today)自從涉足全球資訊網以來,一直在和這個議題奮戰。一九九五年四月,這份由甘尼特公司(gannett inc.)發行的全
報紙宣布即將提供軟
,讓大家能夠到它的新網站讀取新聞,每個月三小時的線上閱報費用是十二點九五美元,其後每小時二點五美元。但是,四個月以後,《今日美
》只勉強吸引了大約一千名訂戶,對于一個每日發行量將近兩百萬份的報紙來說,這樣的場面算是一敗塗地的。
副總裁兼網站服務總經理齊考斯基(lorraine cichowski)說,這家報紙的第一大錯誤就是“毫無必要地”進入網路服務事業,因爲美線上、非凡網路、電腦服務、微軟以及網康(netcom)等公司已經在爲這個市場提供完善的服務。第二大錯誤就是高估自己基本新聞産品的價值,一開始就向讀者收取訂閱費用。因此,從一九九五年八月開始,《今日美
》開始逐漸退出軟
事業,並讓讀者免費閱讀網站內容。
結果,這個動作立刻增加了網站的訪客人數。到了那年年底,這個網站每天已經有八萬名訪客。當然,每天來訪的八萬名訪客不是同一批人。但是因爲訪客不需要登記注冊,因此這家報紙無從得知吸引到的究竟是很多老顧客,抑或只是一大批、心存好奇、只光臨一次就不再回頭的尋訪者。或者是兩者都有。其實這無所謂,因爲這個網站正是缺乏高品質閱覽經驗的明顯例證。
每天上全球資訊網或是線上服務查閱好幾次批發新聞的人都可以立刻看出,《今日美》網站對基本新聞增添的價值不夠。如果想要了解爲什麼會這樣,我們必須回頭檢視《今日美
》網站的原始價值條件。
多年以來,《今日美》一直被出版界視爲一個圈內的笑話。當這家報紙在一九八一年冒出來時,大家都覺得,要在美
如此領土廣大的
家發行一份全
的報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在此之前,一般大衆閱讀的報紙都是地方發行的。即使連《紐約時報》都打從心裏自認是一份地方
報紙,而且一直到現在還這樣覺得。
當問卷調查問到讀者與新聞專業人員,他們認爲一份報紙最重要的部分是什麼時,絕大多數人總說是地方新聞。一九九六年《新聞界時間》(presstime)雜志所做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受訪的三百一十八位發行人與總編輯全部都認爲,地方新聞對于讀者的吸引力是“向或是非常高的”。全的新聞被排入第二名,對嗎?不對,不管你相不相信,第二名是訃聞(另外一種形式的地方新聞)。全
新聞排名第七,落後于地方新聞、訃聞、分類廣告、普通廣告、
育新聞以及娛樂新聞。在報業的世界裏,地方新聞一直是最具附加價值的新聞。事實上,以全
新聞以及
際新聞而言,很多報紙不過就是將通訊社提供的新聞加以改寫,甚至根本直接付印。
《今日美》的想法不同。這家報紙的彩
印刷、小巧
圖以及全
統一的哲學,爲自己博得一個嘲弄的小名:“麥當勞報紙”。然而,它在美
卻變成最廣受談論、引用、模仿以及最暢銷的報紙,超越《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以及《洛杉機時報》(los angeles times),與《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並駕齊驅,爭取第一大報的位置。《今日美
》展現出,全
報紙的市場的確存在。當然,甘尼特公司爲此付出天價。這家報紙虧損連連,一直到一九九三年才開始賺錢。
不幸地,投入《今日美》的巨額投資不曾在網站上轉換爲優勢。這家報紙一連十二年不曾賺錢的主要理由是,爲一份極度昂貴、全彩印刷的新聞産品鞏固全
的每日發行通路,需要付出相當高昂的支出。過去沒有一家報紙曾經嘗試使用如此豐富的彩
,因爲這要比黑白印刷昂貴太多。而且,沒有一份大衆發行的報紙嘗試讓自己幾乎無所不在——所有大都市街角的販賣機、各個角落的報攤、旅館、機場。這樣一來,這份報紙可以開發爲數龐大的出差人士市場,這些旅行的企業界人士希望讀到一份熟悉的報紙。“這是一群出差的讀者,”齊考斯基說:“這個市場與全球資訊網的搭配是天
無縫的。”
不過,在全球資訊網上,大家都可以進行全的發行。事實上,每個人都有
際發行通路。而且,大家都能以全部彩
發行,價格只比黑白印刷高一點。大家不需要購買昂貴的油墨,只……
一個新名詞背後的無限商機第一章、網路經驗,質重于量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