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一個新名詞背後的無限商機第一章、網路經驗,質重于量上一小節]靈感來自于現實生活一群狂放不羁的人,這群不受傳統拘束的人就在芝加哥一間波西米亞式的公寓來來去去。這個網站是以一個自由奔放的女人爲名,這個五十多歲的新時代女被大家稱爲碧豔卡,她常常突如其來地造訪,住上幾夜以後又離去。在現實生活中,似乎沒有人知道她的真實名字。她最後爲人所知的行蹤是在尼泊爾長途跋涉旅行。
這個網站在一九九四年初就已經出現,是全球資訊網上前五百個製作內容的網路之一。這個網站是由托大衛(david thau)、米勒(chris "freedom" miller)以及艾金森(jill atkinson)所共同開發經營,他們這群朋友曾經在這棟傳說中大爲有名的芝加哥公寓徘徊閑蕩。然後他們搬到舊金山,白天在《熱線》雜志上班,晚上經營碧豔卡情小築。“碧豔卡情
小築是大家自由發表言論與對話的場所,大家跑進來,把一切抛在腦後,”托大衛說:“這個網站無意成爲狂歡亂舞的地方。事實上,碧豔卡是以獨身生活聞名。但越來越多人來訪以後,這裏就變得越來越
情。”
雖然碧豔卡情小築是僅次于《花花公子》與《閣樓》(penthouse)的第三大成人網站,它每天吸引的訪客人數通常只有《花花公子》網站的四分之一。但是,這個網站被認爲比《花花公子》更爲成功,原因如下:根據這個網站主機電腦(host computer)的簽入檔案顯示,一般訪客每個月來訪十次,每一次平均花費一小時。“有些人每天都來,”托大衛說:“碧豔卡情
小築的社區意識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在這裏相聚的人已經在美
、蘇格蘭及英
幾個城市舉行過派對。有幾對在此相遇的情侶甚至已經結爲夫婦。托大衛說,其中至少有一對夫妻已經有了孩子。
這是全球資訊網最令人訝異的一面:當大家上網時,找尋的不僅僅是資訊而已。他們把全球資訊網當成是一個可以與他人互動的地方。最有效的網站不只是路邊的廣告招牌,它更像是一個大家都知道你名字的地方——即使那不是你真正的名字。這些資訊,或者是內容,可能成爲他們談話的中心。但是,大家在網站的整經驗,才是促使他們一再回到同一個地方的原因。社區的觀念是網路經濟學反複出現的主題之了
碧豔卡情小築顯然比《花花公子》更善于運用這一點優勢。雖然《花花公子》挾著全世界最知名的品牌(與可口可樂及麥當勞齊名)席卷全球資訊網,但碧豔卡情
小築卻漸漸建立起品牌認同感以及忠誠度。怎麼做到的?因爲這個網站發散出一種隨興、有趣、诙諧以及情
的感覺。碧豔卡情
小築致力于建立大家的互動能力,並帶動氣氛。而相形之下,《花花公子》網站則是以觀賞幾張雜志中取出的照片爲主。前者完全從全球資訊網的泥土中成長茁壯,後者則是從另外一片完全不同的地勢移植過來的、這就是兩者之間的差別。
《花花公子》網站不常改變它的內容,也不太容許訪客參與,但碧豔卡情小築就不一樣,它像是派對或討論小組一樣,隨著每一位新訪客的來到而有所改變。在《花花公子》網站,訪客事先就大致知道自己會看到什麼,做些什麼,在碧豔卡情
小築,每次來訪都是一次驚喜。很簡單地說,碧豔卡情
小築是比較美好的經驗。
碧豔卡情小築的訪客忠誠度或許可以轉換成利潤,或許不行。這個網站吸引贊助廠商的成效不一。“在碧豔卡情
小築外面的人多半覺得,要他們和名爲‘情
小築’
這樣的地方扯上關系,感覺上很不自在,”托大衛說。但是在一九九六年中,碧豔卡情小築推出一項會員服務,每年收費十美元,會員可以登記一個永久的線上名字、設計自己的網頁、主持自己的聊天區、注冊進入會員區。碧豔卡情
小築也出售運動衫、貼紙及其他東西賺取收入。同時,它也經營一條付費電話線,讓會員能以匿名方式打電話給其他人。碧豔卡情
小築善加利用這些點子及技術,有可能成爲第一個建立起社區、又同時獲利的成人網站。
是互動媒,不是大衆媒
愛與情
不是大家造訪全球資訊網的唯一理由。雖然這些不妥的字眼始終稱霸前十大搜尋名詞,但它們全部加起來,只代表大家在全球資訊網上搜尋名詞的一小部分——大約只有百分之二到三。“這些所謂的禁忌字眼高居榜首,”alta vista的莫尼爾說:“但是,與
有關的查詢總數不過只有幾個百分點。其他的查詢都是有關人名、地名、中古車、編織俱樂部等等的名詞,而這些加起來也只占全部查詢的一小部分。”換句話說,大家造訪全球資訊網的原因不一而足。
但是,不論任何特定網站的專長何在,這個原則總是真確的:網站訪客的經驗品質遠比到訪人數重要。與某些人的想法恰巧相反的是,全球資訊網不是大衆媒。它是個特定媒
、個人媒
,也是互動媒
。
漫遊全球資訊網的人可能多達數千萬,但是,這不像黃金時段的電視節目,你永遠不會在某個特定網站上找到絕大多數人。全球資訊網上的網站成千上萬,任何一個網站都不可能獨霸數位天地。全球資訊網上任何內容製作網站的首要任務,就是找到一個獨特的市場利基,然後利用全球資訊網的互動特,針對一群非常特定而忠實的個人,滿足他們的需求。這群觀衆的實際人數多寡,應該是次要考慮。
在某些市場中,有成千上萬個赫赫有名與沒沒無聞的品牌在爭奪觀衆的注意力,因此,前面提到的這一點尤其真切。新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全球資訊網上形形的新聞,是吸引大家每天上網的主要磁石之。幾乎所有稍具規模的報紙都對此有所回應,不是已經推出網站,就是正在規劃之中。不過,一天二十四小時放送的頭條新聞已經變成唾手可得的日用品,而提供線上新聞的來源則多得讓你數不清。
今天,網路上的新聞簡直無所不在。在過去,美聯社(ap, associated press)、道瓊新聞社(dow jones)與路透社(reuters)等主要新聞通訊社只針對訂閱新聞的報紙、電視與收音機提供服務。現在,消費大衆在網路上免費就可看到這些全日放送的新聞服務。有一個名爲“點播”(pointcast)的服務甚至每幾個小時就自動爲你撥接上網、取得這些通訊新聞、再根據你的喜好加以整理組織、並以一1種非常容易使用的圖像介面呈現所有新聞,而這種介面則用來取代你的熒幕保護程式。
現代新聞無所不在……
一個新名詞背後的無限商機第一章、網路經驗,質重于量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