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網路書店的顧客
幾乎遍布全球一百個家。
但它不曾在這些家開設店面,
也幾乎不曾在美之外做廣告。
從傳統到網路
在網路的經濟活動中,消費者與業者不常有機會在店面市場上碰頭,但卻能隨時在網路的“空間市場”(marketspace)中互動。就如哈佛商學院的教授雷波特(jeffery
rayprot)及史維奧克拉(john sviokla)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所定義的:“今天,每個企業都在兩個世界中競爭.一個是管理者可以看得到、摸得著的實世界;另一個則是由資訊所建構而成的虛擬世界。”
當企業從傳統的店面市場轉移到網路的空間市場時,必須注意到三個主要的改變.第一,企業的基礎架構不再是磚牆泥,而是電腦網路。第二,與顧客在電腦熒幕上互動形同與顧客面對面接觸。第三,人們的交易標的不是有形的貨品,而是無形的資訊。
以電腦爲媒介的網路市場當然不致于取代傳統市場的地位,但市場與網路也不是兩條永不聚頭的平行線。這兩種不同的經濟型態當然會有交集的時候,比如說,網路的接觸通常會使得消費者和業者有碰頭的機會,甚至有時網路上的數位資訊代表的就是即將遞送到府的貨品。
但是,這兩位哈佛教授也指出,這兩個世界的交易過程與創造價值的方式都不同。網路企業並沒有參與實際的製造過程,如原料的取得、加工及配送等,而是以最先進的方式搜集、組織、選取、綜合及傳送資訊。
網路事業的成本相當低廉,而這種成本結構是以前的企業不曾擁有過的。在這樣的結構下,任何芝麻綠豆大的公司,都有機會躍身際大舞臺。這點也許是網路商務最大的好
。不幸的是,很多在網路上設站的公司,都是到後來才有這樣的眼光與了悟。
很多網路企業都忽略了際市場的商機,導致這種現象的最大原因就是
籍本位主義心態。不管
家之間的利益如何息息相關,在美
,大衆媒
一直在灌輸民衆一個觀念:你們是美
的公民。新聞報導所涵蓋的都是發生在美
境內的議題與事件,政治家把眼光集中在
內經濟、聯邦預算等問題上,所有的廣告內容也幾乎都是爲了美
市場而量身訂製的。
全球網路市場消彌了與
之間的界線,讓芝麻綠豆大的公司也能拓展到全世界各個角落。事實上,www的前兩個w代表的是一種影響深遠的重要科技變化。這種科技使得消費者隨時都能買到自己想買的東西,不管商店是遠在天邊或近在咫尺,他們都能來去自如。
如果消費者想到海外享受一下小小的購物之旅的話,也不需要出示護照或踏出家門。通常,上網到其他家浏覽一番並不需要政府特別發給許可。在進口某此一商品時,如果需要相關文件的話,聯邦快遞、優比速及dhl等貨運公司也可以迅速幫你辦妥進出口文件。事實上,很多的作業都可以在網路上完成。
參與這個世界的數位商場必須要有一些基本配備:個人電腦、網路浏覽器及網際網路連線系統。然後,在堪薩斯市的某人就可以到哥斯大黎加購買新鮮的咖啡豆;從東京到加州訂購一籃杏仁也是易如反掌,而且網路的售價通常都比當地還便宜。但是,最常買賣的跨
産品可能還是純粹的位元資訊:新聞報導、圖片、音樂及商業資訊。
從事位元交易的公司,不需要考慮顧客群的多寡。麻省理工學院媒實驗室的尼葛洛龐帝指出,如果産品是由原子組成的(如氫與氧——礦泉
就是一例)那麼公司想要賺錢的話,就必須在各地有足夠的消費群。他說:“如果你賣的是由原子所組成的産品,那麼該市場的消費者必需購買足夠多的産品,才夠你支付運銷成本。相反地,如果你販賣的是由位元所構成的産品,就不用擔心有多少人買你的産品了。即使每個城市只有一個人買,也沒有關系。”
此外,網路上的公司可以在單一定點提供顧客服務。尼葛洛龐帝舉另外一個例子說明:假如有汽車公司在某個家停止銷售該廠牌的汽車,當地的消費者就很難取得原廠的零件與服務。一九九一年,美
的標致汽車公司就曾發生這種情形。然而,專門提供娛樂與資訊的網路公司卻能輕而易舉地在單一定點繼續提供産品與服務。“這是位元與原子最美好的不同
,”他說。
網絡貿易平衡
毫不令人意外地,網路上的企業逐漸在全球市場上獲致成功。根據市場調查公司“主動媒”的研究顯示,每十家美
公司中只有一家是以傳統的供銷方式營業(指未上網經營),而每三家上網營業的美
公司中就有一家從事外銷。
該公司最近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整而言,設站于美
的網路公司中,大約有百分之十八從事外銷。這是個很正常的數字。奇異電器、克萊斯勒及柯達等全球
大公司的出口營收比率也只比前述的數字稍微高一些。、
美公司在出口方面一直都擁有優勢。它們通常比其他
家的公司更早發現網路的價值,而且也更早一步上網。在網路剛誕生的初期,大部分業績不錯的網站都設站于美
。然而,這個領先的優勢很快就要消失了。雖然到一九九六年中爲止,有營收的網站中只有百分之十設站于歐洲。但是,這些公司很可能都是行銷全球的公司,而且,根據主動媒
的調查顯示,其中有一半皆從事外銷。
雖然,該調查顯示亞太地區只有百分之五的網站開始有營收,但是,它也指出這地區的網站發展速度是全球之冠,而且每三家公司中就有一家從事外銷。這個比率幾乎與美不相上下。
隨著全球各地這麼多公司都上網設站行銷,這場爭奪全球消費者芳心的戰爭將只會更加激烈。美市場尤其是一塊豐饒的大餅。主動媒
的狄琪斷言道:“美
衆多的網路消費人口,將成爲海外公司直效行銷時垂涎的對象。”
但是,全球資訊網上的貿易關系應該還是會于相當平衡的狀況。在傳統經濟中,巨額的貿易差額經常是引起政治緊張的原因之一。比如說,每年美
與日本之間巨大的貿易逆差,就讓兩
一再地舉行高
會談。美方認爲日本蓄意占便宜,甚至以文化的理由保護該
的某些産業,所以美方代表一直努力說服日本降低貿易關卡,而日本政府總是一味地拒絕。
在兩政府商談這些遊戲規則與法令規章的時候,消費者總是屬于被遺忘的一群。這種貿易赤字的狀況就不大可能發生在網路上。因爲在電子商務的字典中找不到關稅、限額配給、及該限等……
一個新名詞背後的無限商機第八章、網際市場,小兵擅長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