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的回答是說:減少顧客受騙的機會。但經濟學家卻看到遠爲複雜的緣由,用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經濟效率最高的定價原則是“價格定在邊際成本上”。這裏包含著深刻的經濟學理論。
從經濟學理論來看,商品有兩種互小相關彼此獨立的價格。一是消費者願意出的價格,它隨某一具的消費者而定。同樣一件商品,不同的消費者由于收入
平不同,興趣不同,會出不同的價。這被稱之爲需求價。二是生産者爲了不致賠本而按成本定的價,稱爲生産價。生産價對于不同的生産者也是不同的,管理得好的企業成本較低,反之則成本較高。
顯然,生産者希望多賺錢,因此索價決不會是生産價,而是瞄准著消費平高的用戶,猜測他可以出得起的最高價來索價。我們在最近一段時間裏聽到的各種駭人聽聞的、極其離譜的價格,都不是生産價,而是大款們的需求價。生産者爲了盡量增大利潤,在價格談判時總是隱瞞自己的生産價,而將生産價作爲底線,同時試探對人的需求價。如果需求價高于生産價,生産者將獲得純利潤。反之,如果需求價低于生産價買賣將無法成交。
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告訴我們,價格必須向社會傳遞商品真實價值的信息,即社會爲生産此種商品至少要消耗多少資源,消費者根據這一信息來決定自己是否應該消費它。所以價格必須按全社會的邊際生産成本來確定,即全社會爲了多生産這件産品要耗用多少用價值表示的資源。然而上述生産者隱瞞成本索取需求價的行爲,顯然違背了微觀經濟學中使社會效益最佳的邊際成本定價原則。因此才有明碼標價的要求。
明碼標價是否能使生産者按成本定價呢?不一定,因爲生産者仍可能標一個超出自己成本的價格。然而當存在生産者競爭的情況下,采用明碼標價製度,生産者就不敢將價格定得太高。他必須了解競爭者標多少價。爲了招來顧客,他會把價格定得比競爭者定的價略低,當然不能低于生産成本。但競爭者也會奉行同樣的策略。因此彼此競爭的結果將是使定價下降到成本線上。
如此說來,通過競爭的作用,明碼標價的結果是使生産者按成本出售産品,利潤爲零。生産者還會有積極去生産商品嗎?還有的。因爲各個生産者的成本不同,通過競爭市場價可能降低到另一位生産者的成本線上,對于經營得更好的生産者而言仍有利潤可得。因此明碼標價將促進生産者改善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降低成本。退一步來說,價格等于成本時生産者也不吃虧,他的一切開銷,包括他本人應得的工資
報酬都可以從價格中得到回報。但他必須謹慎,努力降低成本,以免市場價降到了別的經營得好的生産者的成本線上。那時他只好關門歇業。此時競爭揭示出他並沒有從事此項生産的優勢,他必須另外尋求對他有優勢的謀生之道。
明碼標價的另一個優點是節省了交易費用。通過買賣雙方的價格談判,如果需求一方對市場了解得很清楚,也可以將價格殺到邊際成本上。但這要求需求方到各個沒有明碼標價的市場上去收集價格信息,其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談判本身消耗時間和精力,也是有成本的。從這一點我們將理解,超級市場執行明碼標價製度,這在提高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中建立了豐功偉績。另一方面,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的近于欺詐的商業行爲上但是不道德的,而且大大地惡化了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不論從什麼角度看,我們都沒有理由推崇這種做法,而應該全力抵製它。可惜首都幾家報紙競相標榜說,只有這樣才能現出商品的真實價值。從這一點看,目前商業道德的混亂,經濟理論的混亂,確實堪憂!
我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決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飯問題,這一數字一向用來證明我
農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然而就在這一成就的背後,同時隱藏著危險。如果我們被成績所陶醉,對它的負面作用缺乏認識,終有一天會吃大虧。
這兩個百分比所揭示的基本事實有二,一是我糧食飼料油料作物的人均消耗量大大低于發達同家。要使我
人民在膳食方面的生活
平提高到發達
家的標准,耕地有限的因素立刻會成爲一個幾乎無法逾越的主要障礙。有的同志說,中
人的膳食結構不同于西方人,中
人以糧食爲主,西方人以肉食爲主,而肉食要消耗大量飼料,所以中
人均糧食消耗的低
平是合理的,可是要知道中
人並不是天
不喜歡吃肉,而是沒有錢買肉吃,大多數農村人口至今仍只有過年過節才吃肉。第二是,我
耕地的土地利用強度非常之大。休耕在美
和歐洲是普遍實施的一種耕作製度,更不用說在地廣人稀的加拿人和澳大利業。可是在我
,休耕已不人聽說,相反,倒是竭盡全力地提高複種指數。我
農地上單位向積化肥的用量已超過了包括美同在內的大部分
家,造成土地結構的惡化和環境汙染。這兩個後果對保護地力,維持穩定的農業産量是極爲不利的。尤其令人們憂的是我
農業土地製度迄今沒能找主小平既能鼓勵農民愛護地力又不致因農村貧富分化而造成大量無地農民的兩全政策。
土地利用強度的提高,不僅要大量施用化肥,還必須大量投入勞動,我農業人口占了很高的比例,所以大量投入勞動並無多大困難。可是勞動生産率則非常之低,農村的貧困與這一點是互爲因果,相互依存的。我們常說農村有上億的過剩勞動力,是因爲農業勞動有巨大的季節
。在一年中大部分農閑季節勞動力是過剩的,但是在農忙季節勞動力就不夠用,所以許多在城市打工的農民都要在農忙時回家幫忙。由于土地的限製,農業的勞動生産力低,農民報酬不可能提高,因而在我
有“無工不富”的說法。在江慚滯富裕地區,農村裏的勞動力幾乎全部轉移到了收入較高的鄉鎮工業,造成大片肥沃土地撂荒的嚴重
費。近幾年對農村勞動力流動的限製進一步放寬,內地農民不僅去沿海省份打工,而且也去務農,從而減少了土地撂荒,這是一個好現象。
土地相對稀缺,按經濟學的原理,地租應該相應較高,地租收入應屬于土地的所有者。在我,農業用地是屬于生産隊的,因此地租應當成爲農業的收入並繼續用于改善土地質量,擴大對耕地等的投資。但我
沒有明確地征收地租,農業收入中也沒有地租這一項。其結果是農産品價格相對較低,造成了工農産品價格的剪刀差。這種剪刀差極不利于農業生産率的提高,當然也不利于農民生活
平的提高。我
農産品價低的另一個作用是在
際市……
誰妨礙了我們致富第一編 微觀經濟(二)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