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誰妨礙了我們致富第一編 微觀經濟(二)上一小節]場上我生産糧食的相對劣勢沒有充分暴露出來,如果
內農産品價格上升到均衡價格,將會有大量糧食進口,這將迫使我
農業勞動力更迅速地轉移到其他地區和其他部門,或者發展花卉、葯材、蔬菜等勞動密集型的農業。這雖然是一個優化資源配置的有利條件,但這樣引起的結構大變動我們似乎缺乏必要的准備。農民受業培訓,城市就業開拓,要支付相當大的成本來實現這種調整。
當前最令人憂慮的是當局壓製農産品價格的政策。過去計劃經濟時代糧食産量基本上靠計劃保證,播種面積、搶種搶收、催交公余糧都是在計劃安排下完成的。現在把生産、收購逐步交給了市場,價格就起了關鍵作用。壓抑糧價就是向農民發出減少生産的信號。可是我糧食並不充裕,糧食減産蘊含著很大的危險。尤其令人不解的是一方面強調要增加農業的投入,要迅速提高農民的收入,要辦好農村教育和社會保險,可是另一方面卻又違背市場規則去壓抑農産品價格,實際上就是通過價格管製減少農民收入。這種互相打架的政策實在叫人費解。
1994年7月7日
在這篇文章結稿時聽了中央文件的傳達,決定提高糧食的購銷價格。這真是一個好消息。可是叫人不解的是今年年初就已宣布取消糧票。糧食可以自由買賣,價格隨行就市,爲什麼現在又要通過中央文件通知糧食漲價呢?今年上半年大部分東西都漲了價,這些漲價並沒有中央文件通知,爲什麼糧價變動還要中央發文件呢?文件中還提到不許搭車漲價,不知這是指的什麼,如果糧食漲了價,食堂裏的慢頭,食品店裏的點心等等卻不許漲價,這又將造成新的價格扭曲。一物的價格應該包含一切直接間接的與價格有關的信息。害怕價格連鎖反應,說到底,還是“消費者偏見”在起作用。平抑物價確實是政府的職責,但其方法首先是控製貨幣發行,其次是鼓勵和保證公平競爭,而不是用行政手段去禁止漲價。
最近報上熱烈地討論買東西時用于包裝的塑料袋是否應收費的問題。從前到雜貨鋪買白糖,多半用一張粗牛皮紙作包裝,有時候用報紙作包裝。確實,廢品回收公司收購的報紙很大一部分都用作包裝了。至今一些小城鎮還繼續用報紙,但大城市幾乎全都用了塑料袋來代替粗牛皮紙。
討論的結果似乎是反對收費的一派占了上風。一位男顧客說,“一兩角錢,說起來不是什麼大錢,可是現在漲價、收費的名目多了,這也要收費,那也要交錢。”(《人民日報》1994年5月18日第二版)。中人民享受了幾十年社會主義的“優越
”,這也免費,那也低價,現在忽然要收費了,連汽車上公路也要交錢。而且锱铢必較,感到似乎吃了大虧,因而噴有煩言,喜歡占小便宜是常人的心理,大騙子、小騙子都利用這一點心理賺了別人。從個人來看,占便宜就是實惠。大便宜是大實惠,小便宜是小實惠。可是從整
來看,此人占了便宜,必有另一人吃了虧,因爲天上沒有餡餅掉下來,一切財富都是勞動創造的。所以任何一種製度
的規定讓人們占一點便宜,實際上必定暗中傷害了另一些人。
家不可能靠著大家占便宜而變得富強起來。包裝袋收不收費是一種製度,表面上不收費比收費好,可是再往深裏想一想就會發現事情並非如此簡單。
塑料袋是製造塑料袋工廠的工人生産的。他們通過生産塑料袋創造了財富,按照按勞分配的原則,他們的勞動應該得到補償。上面反對收費的那位男顧客也不會主張叫做塑料袋的工人們義務勞動。主張不收費的人大概希望塑料的成本由雜貨鋪去承擔,換句話說,用他們的利潤來支付塑料袋的成本,可是第一,雜貨鋪未必都有利潤,有不少鋪子還虧錢。第二,如果有利潤的話,也是雜貨鋪的職工創造的,憑什麼理由他們要送塑料袋給顧客?別的行業的職工創造了利潤是否也要送東西給他們的顧客?爲什麼要特殊虧待雜貨行業的職工?
問到這裏,贊成不收費的人也許感到有點理屈同窮了。但他們還可以反駁說:不收費不一定要揩雜貨鋪的油,他們滿可以把塑料袋的成本打入商品價格之內。上面提到的那篇報道文章介紹說,藍島大廈的食品部提供六種大小不同的包袋,全部免費。還有許多豪華商場專門爲顧客提供奢侈包袋,也不收費。他們的利潤未必低,不收包裝費正是爲了增加利潤,而不是讓利給顧客,因爲他們早已摸透了顧客喜歡占小便宜的心理。表面上是顧客占了便宜,實質上恰好被別人賺了。
我愛人是一個勤儉持家的人,家裏買東西帶回的塑料袋,她都一個個洗幹淨,收起來,准備再用。可是消耗的速度比不上增加的速度,家裏的塑料袋已經上了百,商店還在免費提供塑料袋。最後這些塑料袋或者當垃圾扔掉,去製造“白汙染”(大風把袋子吹得漫山遍野,幾十年也不會腐爛),或者當廢品回收利用。後一種情況當然很好,但精心收集它到廢品回收部去出售都要消耗勞動。最好是在開始的時候就避免發生可能的
費。其辦法就是塑料袋收費。這一政策有利于充分利用塑料袋。事實上,注意環境保護的發達
家不少超級市場已從免費提供塑料袋改爲收費提供,上年我去維也納開會時
身經曆了這一變化。說到這裏,把深奧的經濟學中一條根本道理引了出來,即一切商品都要收費,不但要收費,而且收費標准要恰能反映其成本,使顧客能根據其價格決定是否消費它。
按照這個道理,行人和汽車使用公路就應交“租路錢”。因爲一條馬路代價極高,這個代價只能由用路的人去負擔。但收錢會增加巨大的不便,費大家許多時間。所以城市道路還沒有聽說哪個
家收費的。這筆造馬路的費用只能由一般的納稅人來負擔,但長距離的超級公路則多數
家都要收費,那些沒有收費的超級公路繼續用吃大碗飯的方法在維持,並不符合經濟學的原理,造成的弊端極多。要論證這個問題需要專門寫一篇很長的論文。
目前我普遍存在的收費問題是標准顛倒,一類是該收費的沒有收,如塑料袋;或收費太低,如許多大城市的公共汽車,還有郵資(指郵資調整以前),公家的住房。另一類是不該收費的,沒有提供服務或並不增加成本的卻收了費,或者收費大大超出了成本,成了變相敲詐。電話局對用戶設置傳真機要收數倍于電話機的費用,其實用傳真和用電話所引起的成本是相同的。發達
家中對用戶傳真機和電話機執行同樣的收費標准。又如出
和回
的健康檢查,規定了許多不必要的項目,而且收費大大超過成本。猶……
誰妨礙了我們致富第一編 微觀經濟(二)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