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卡耐基口才學>一 迫使他人信服第3小節

《卡耐基口才學》一 迫使他人信服

第3小節
經濟類作品

  [續卡耐基口才學一 迫使他人信服上一小節]開始了他千古不朽的演說:“你們雅典人,我知道你們非常具有宗教熱誠。”他先稱贊他們,讓他們歡喜,他們遂感到溫煦起來,高明的演說術裏有條法則,是以例證支持論述,他就是這樣做的:

  “因爲,當我路經此地時,見到了你們的虔誠。我發現一chu神壇,上面題著‘獻給不知名的神’。”

  你瞧,這就證明了他們非常虔誠。他們極害怕會忽略了任何一位神祗,因此竟建立神壇獻給不知名的神,有點象多項目的保險,對一切未查覺的疏忽與無意的遺漏皆提供保險,保羅提到這一特別的神壇,便是要指出自己不是在奉承,他說明了,自己的評論乃是出于觀察之後真心的贊賞。現在,就可以做這最貼切不過的開場了:“你們一無所知和所崇拜的神,而今由我來將他宣告給你們。”

  “新教義……新奇的事物?”只字未提。他在那兒只是解釋有關一位神祗的一些事實,這位神祗則是他們早已崇奉而不知道的。你看,把他們原不相信的事情和他們已經狂熱接受的相比擬,這便是他至高無上的技巧。

  他宣達自己救贖與複活的教義,引述了他們希臘人自己的一位詩人的一些詩句,這樣他就算講完了。聽衆裏有人嘲笑他,但其他的人卻說:“我們要再聽聽你講這件事。”

  在說服人或使人印象深刻的演說中,通常的問題只是在于,一味想把自己的意念植入人們心裏,卻反使相反和對立的意念不斷地滋生。而精于演說的人,說起話來則威力無窮,深深影響著他人。

  幾乎在每日的生活當中,你都會在討論某一題目時與和你意見相左的人談論。你不是常常在家裏、在辦公室裏、在各式各樣的社交場合裏想贏取人心,使他們與你思想一致嗎?

  你的方法是否仍有改進的余地呢?你是如何開始的呢?利用的是林肯和麥克米蘭的智巧嗎?果若如此,你真是一位罕見的外交高才,是一位思慮審慎嚴密的高人。

  要想讓一般的聽衆長時間忍受抽象式的聲明,是很困難而且很費力氣的。舉例說明則很容易使聽衆聽得下去,並且容易使他人信服自己的觀點。既然如此,爲什麼不在開頭時就舉個例子呢?很多說服xing演說者都是這樣作的。有些講演者覺得,必須先發表一些一般xing的聲明,事實上並不見得必須如此。你可以一開頭就舉出一個例子,引起聽衆的興趣,然後再說出你的評論。

  羅威爾·陶馬士是舉世知名的新聞分析家、演說家及電影製片人,在講論“阿拉伯的勞倫斯”時,他這樣開始:

  “一天,我在耶路撒冷的基督街上走著,忽然遇見一位身著華麗的東方君主袍服的男子,他身側挂著一把黃金彎刀,是只爲先知穆罕默德的傳人所佩挂的……。”他以自己的經驗故事啓程,這便是吸引注意力之chu。這種開場方式多半十分靈光,不會失敗。它有行動,它往前推進,我們所以緊緊想隨,是由于我們已經融于某種情況當中,成爲其中的一部分。

  卡耐基曾講過多次的講演,其中有一次是這樣開始的:

  “就在我大學剛畢業之後,一天晚上我在一條街上走著,突然見一個人站在一個箱子上頭對著人群講話。我很好奇,所以也加入人群去聽。‘你可覺察到,’這個人說,‘你從未見過一個禿頭的印第安人?或從未見過禿頂的女人,是不是?現在我來告訴你爲什麼……’”他的這個講演是很成功的,因爲只要直接朝事件中推進,便可輕易攫住聽衆的注意。

  講演者以自己的經驗故事開始,必立于不敗之地,因爲毋需搜索枯腸。他敘述的是自己的經驗,是他部分生命的再造,是他自身筋脈的一部分。結果,他那自信閑適的神態即能助他與聽衆建立起友好的關系,並從而贏得聽衆的信服。

  這兒是鮑威爾·希利先生在費城一次講演的方法:

  “八十二年前,大約是在這個季節,倫敦出版了一本小書,是一段故事,它注定了要永垂不朽。許多人稱它爲‘舉世最偉大的小書’。它剛出現時,朋友們在街上遇到時,總會彼此相問:‘你讀過它了嗎?’回答總是一成不變的:‘是的,上帝保佑它,我讀過了。’它出版那天賣出了一千本,兩星期之內需求量便達到一萬五千本。自那時以後,它曾經再版無數次,並且翻譯成普天下的各guo文字。數年前,摩根以極高的價格購得原稿。它現在正與許多無價珍寶安憩于他莊嚴偉麗的藝術館中。這本舉世聞名的書究竟是什麼呢?”

  你感到有興趣嗎?你是否急于知道更多?講演者是不是有力地在抓住了聽衆的注意?你是否覺得這段開場白已捉住了你的注意力,並隨著情節的進展提高了你的興趣?爲什麼?

  因爲它激起了你的好奇,它以懸宕氣氛掌握了你。

  說不定你已好奇了,你會問作者是誰?上面所提的是什麼書?爲了滿足你的好奇,就告訴你答案吧,作者是查爾斯·狄更斯,書名是《聖誕歡歌》。

  因此,你在第一個句子裏就要引起聽衆的好奇心,然後他們就會對你産生興趣並加以注意,在別人已集中注意力聽你講演時,你是否有更好的觀點,使別人産生信服的觀點和信心呢,答案是肯定的。

  卡耐基本人講述勞倫斯在阿拉伯的冒險事迹時,是以下面這種方式作開場白的:

  “洛伊德·喬治說,他認爲勞倫斯是現代最lang漫和最多彩多姿的一個人物。”

  這段開場白有兩個特點。第一,引述了一位著名人物所說的話,而這個人經常受到大衆的注目。第二,它引起了聽衆的好奇心,“爲什麼是最lang漫的”這個問題自然會出現在聽衆腦海裏。還有,“爲什麼說他是最多彩多姿的?”“我以前從未聽說過這個人,他是幹什麼的?”聽衆肯定想知道。

  有一位學生在發表演說時,一開頭就問道:

  “各位知道嗎?在今天這個世界裏,還有奴隸存在于十七個guo家中。”他不僅引起了聽衆的好奇,甚至令他們大吃一驚。

  “奴隸?今天?十七個guo家?似乎令人難以相信。是哪些guo家?

  在什麼地方?”

  我們可以利用一段事實來引起大家的好奇,然後使他們急于知道這段事實的原因。例如,有位學生一開頭就說出這段令人震驚的聲明:

  “最近,我們的一位議員先生在議會上發言,他要求通過一項法律,禁止距離任何學校二哩以內的蝌蚪變成青蛙。”

  你聽後一定會莞爾一笑。這位演說者是不是在說笑話呢?

  真有這一回事嗎?真是玄之又玄。

  《星期六晚郵》雜志上有一篇文章,題目是:《論歹徒》。

  它一開頭就說:

  “歹徒是否真有組織?從某一種規則來看,他們確實有組織。怎麼說呢?……”

  你瞧,這位作者只用短短的……

卡耐基口才學一 迫使他人信服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一 迫使他人信服第4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