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正在重塑現代經濟,改變著企業和消費者。這裏的“e ”並不只是關于電子商務(e-commerce)、電子郵件(e一mail)、電子交易(e-trade)或電子文件(e-file),而是與經濟(economy)機遇息息相關。
——威廉·達利,美商務部長
現在,在21世紀來臨之際,因特網改變一切已成爲商業的一個新的基本規則。至少,因特網技術正在改變每一家公司與其雇員、合作夥伴以及供貨商打交道的方式,即使是小公司也不例外。當然,並不是每一家公司都需要立即到網上去接待顧客,但很快一個顧客可在其上理商務的公司網站的地位就會和昔日電話號碼和通信地址一樣至關重要。《幸福》雜志500強中絕大多數的公司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網址。
因特網正在削減交易和分銷的成本,改變著公司和他們的客戶之間的關系。因特網爲商家製造了更多的競爭,同時也爲潛在的客戶提供了與商家接觸的更多機會。
在因特網尚未普及的時代,顧客從大多數製造商那兒得到産品的唯一方式是通過分銷商和零售商構成的層層“金字塔”。今天的消費者可以直接與迫切想提供網上服務的製造商打交道。如今任何廠家都可以在因特網上提供相當于工廠批發店的網站。
在“前網絡時代”,收集金融産品、旅遊選擇及其他消費品的信息要消耗大量時間。許多服務公司靠爲顧客收集整理這類信息來賺錢。今天,盡管搜索工具還不夠完美,消費者們已經可以從因特網上找到他們需要的許多信息。並且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通過因特網廉價地發布有價值的信息,無需設立分支機構。
因特網爲幾乎每一次的商務交易都削減了大量成本,正如預定機票、銀行交易、保險和支付賬單的抽樣數據所示。
1995年時,我在《未來之路)一書中使用了“無摩擦的資本主義”一詞來描繪因特網是如何幫助創建了亞當·斯密的“理想市場”的;在“理想市場”中,無論顧客還是商家都可以輕松地找到對方而不必花費更多的時間或金錢。在大多數的市場中首要的問題是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對方。其次是了解産品和服務的質與質量。因特網使得購物者可以方便地得到關于一種産品的背景資料——包括消費者協會的評價和其他的獨立評論——從而可以方便地比較價格。購物者可以告訴商家他們對産品的更多要求,然後商家就可以把他們的産品定位在最感興趣的顧客上面,而且可以捆綁銷售相關的産品。
因特網是幫助顧客發現最佳交易的強大工具。對顧客來說,通過從一個零售站點跳到另一個來得到一些商品的最優價格是相當容易的事情。至少兩種不同的服務——書和唱碟——提供了實時價格比較,供顧客在選購時參考。有些旅遊站點以可自動搜尋到廉價機票的搜索引擎爲其特。至少一家公司,priceline,com,通過一種方式對調了買賣雙方的地位:讓購物者來開價決定他們願意爲一張汽車票或一張飛機票付的價錢,然後到
向賣方兜售這個價格。將來這種途徑會在多大範圍內推廣尚不清楚,但只有通過因特網的範圍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軟件將能使價格的比較更加自動化。“討價還價”很容易就可以“電子化”。至少有一家在線購物中心已經在檢查其他商家的主頁,找出熱門商品的價格,然後據此自動降價,以確保他們的價格稍微低一些。這是一種電子形式的“特價商品”,即使那些“既沒有磚又沒有泥”(譯者注:指沒有實際售貨點的商店)的商人依然在竭力維持著那點兒薄利。消費者將能夠通過電子手段聯合起來得到批量價格,這在以前並不容易。甚至會出現這種情況:代表銷售者的軟件與相應的代表不止一個而是成百上千個消費者的軟件來就價格問題進行談判。
現有的大宗交易的諸如鋼鐵和煤炭之類商品的大型市場已經有了很好的價格仲裁
製。因特網或許不會對價格或買賣雙方的匹配産生那麼大的影響。網絡在那些買賣雙方難以匹配的領域裏會更有價值,例如服務業,或那些市場小或者分散的地方。一個消費者怎麼才能方便地找到有一定的
能且價格在一定範圍內的二手貨,例如汽車、計算機或者立
聲收錄機?那些試圖買賣各種各樣不常見物品——比如古董、舊設備的部件或是其他特殊物件——的人們會從中受益。例如加普公司,將會發現它的網上
店的常客是一些在尋找普通
店裏沒有的特殊尺寸
物的人,加普公司無需增加它的零售倉儲成本即可滿足這些顧客的需求。虛擬拍賣比真實的拍賣行提供更豐富得多的貨物,並且它可以吸引五湖四海的人們,而不僅僅限于某個特定場所的人。通過它獨一無二的召集人群的能力,網絡將會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市場。
一些網上商家會采用彈的價格,這已經是普通市場上的固定做法了。許多電子和日用品商店都登廣告保證低價,許諾給消費者提供他能找到的最低價格。這種戰略使得他們總是說他們不可能賣得更便宜,即便與此同時他們的標價依然居高不下。一些商店銷路很多以至他們的多數商品事實上有兩種價格——爲沖動的顧客准備的固定價和爲耐心的顧客准備的折扣。郵購商們常常在針對不同的市場的價目表上公布不同的價格,當您打電話訂貨的時候,經銷代表會首先問您的顧客編號或目錄編號,這樣他或她就知道該向您開多少價。
上述做法及其他相似的價格小伎倆的目的很簡單:抓住那些對價格敏感的顧客的生意,同時從那些不善于侃價或是不在乎價錢的顧客身上大賺一筆。實際上,商人們往往根據每個顧客願意出多少價錢來調整價格。這說法聽起來似乎有點偏激,但它事實上和累進稅一樣古老。大學教育就是這樣定價的,它通過一種叫做“經濟援助”的折扣,額度依各人家庭的收入及資産狀況而定。
與因特網上將使用的方法相比,那些直銷商的伎倆是十分拙劣的。網上商家可以認出常到他們的網上商店逛的人,然後依據其個人特點提供信息及服務。如果一個商店的網站認識到一個顧客過去願意或不願意付出何種價錢,它可以通過減價來促使顧客購買。
許多網站要求訪問者提供登記信息,包括姓名、地址、人口統計數據及信貸情況等。在這些數據使得企業能提供更好的服務、更好地爲顧客提供支持並更有針對地進行營銷的同時,消費者應能預先准許其個人數據的使用及是否可將其個人數據轉交給其他商家。今天的電子商務靠信用製度運作,商家會就要使用的信息征得用戶的同……
未來時速第五章 中間商必須增加價值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