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論建立新殖民地的動機
歐洲人最初在美洲及西印度建立殖民地的動機,並沒蒙古希臘羅馬建立殖民地的動機那麼明顯、那麼容易看得出來。
古希臘各邦,各占有極小的領土;任何一邦人民,增多到本邦領土不易維持的時候,便遣送一部分人民出去,在世界上遼遠的地方,尋找新的住。他們四周的好戰鄰人,使他們任何一邦,很難在
內大大擴大其領地。多裏安人大都到意大利及西西裏去殖民。這兩地,在羅馬建立以前,爲野蠻未開化人民所占居。伊沃尼亞人及伊沃利亞人(希臘另外兩大部落)大都到小亞細亞及愛琴海各島去殖民。這兩地居民,在當時似與意大利及西西裏當時的情況大致相同。母市雖視殖民地爲兒子,常常給與大的恩惠與援助,也得到殖民地的感戴,但卻視殖民地爲已解放的兒子,不要求直接的統治。殖民地自決政
,自定法律,自選官吏,而且以獨立
資格向鄰
宣戰媾和,無需母市的承認或同意。沒有什麼能比樹立這種殖民的動機更明顯、更容易看得出來。
古羅馬,象其他大部分古代共和一樣,原來是建立在一種土地分配法上,即按一定比例,將所有的公有領地,分配給構成
家的各市民。但人事的變遷,結婚哪,承繼哪,割讓哪,必然會把原來的分配搞亂,常使原來分作許多家族維持手段的土地,歸一個人所有。爲糾正此種弊病——他們也認爲這是一種弊病,他們頒布了新的法律,限製各市民所占有的土地量,不得超過五百朱格拉,約合英畝三百五十畝。但這法律,據我所知,雖施行過一兩次,但大都被人忽視或回避,而財産越來越不平均。大部分市民,是沒有土地的;但按當時風俗人情,無土地即難于維持自由人的獨立。現時,無土地貧民,若稍有資財,可租耕他人土地域經營某一種零售業;即使毫無資財,亦可充任農村勞動者或技工。但在古羅馬,豪富人家的土地,都由奴隸耕種;奴隸在監工的監督下工作,監工本身也是奴隸;所以,貧窮自由人,很少有機會成爲農民或農村勞動者。一切商業、製造業,甚至零售業,亦都爲主人的利益而由奴隸經營。主人們的財富、權威與防衛,使一個貧窮的自由人,很難和他們競爭。所以,無土地市民,除了在每年選舉時,得到候選人的贈金以外,幾乎沒有別種生計了。當護民官想鼓勵人民反抗豪富時。就叫人民回想古代的土地分配,並說限製那種私産的法律是共和
的基本法律。人民吵吵鬧鬧地要求土地,但我們自可相信,富豪們是十分決意不把任何部分土地分給他們的。但爲了要繪他們相當程度的滿足,富豪們往往提議建立新殖民地。但作爲征服者的羅馬,即在這場合,也沒有必要道送市民到世界各地去尋找出路,如果我可這樣說。它要先知道市民究竟將在什麼地方定居。它大都把意大利被征服各地的土地,指定給與他們。他們在那裏,亦象在共和
領土上一樣,不能建立任何獨立的共和
,至多只能形成一種自治團
。這種自治團
,雖有製定地方法律的權能,但須受母市的統治和懲罰,並遵守母市製定的法律。但這種殖民地的建立,不僅僅在于滿足一部分的要求,而且因爲一個地方新被征服,當地人民是否服從還屬疑問,常可借此在當地設置一種守備隊。所以,羅馬殖民地,無論就其
質說或就其建立的動機說,都與希臘殖民地完全不相同。因此,原來用以表示這種建製的字眼,亦有極不相同的意義。拉一丁語colonaa表示殖民;反之,希臘語則表示離家、離鄉、出門。羅馬殖民地雖在許多點上,與希臘殖民地不同,但建立的動機,卻是同樣明顯同樣容易看得出來的。這兩種製度,都溯源于無可奈何的必要或明白顯著的實利。
歐洲人在美洲及西印度建立殖民地,不是起因于必要;樹立的結果,雖得到很大的利益,但其利益也並不那麼明白顯著。在殖民地剛剛建立的時候,誰都不知道這種利益;其建立及其發現的動機,也不是這種利益。而且,直到今日,這種利益的質、範圍及界限,也還不大爲人所理解。
十四世紀到十五世紀間,威尼斯人經營一種極有利的貿易,即販運香料及其他東印度貨物,售給歐洲其他各。他們大都在埃及購買。埃及當時由高加索軍人統洽。高加索軍人是土耳其人的敵人,而威尼斯人也是土耳其人的敵人。這種利害關系的一致,加上威尼斯貨幣的援助,使得他們結合起來,這樣就使威尼斯人幾乎享有一種貿易獨占權。
威尼斯人所得的巨大利潤,誘發了葡萄牙人的貪慾。在十五世紀中,他們努力發現一條海道,通過摩爾人跨沙漠給他們帶來象牙和金砂的那個地方。他們發現了馬德拉群島、卡內裏群島、亞速爾群島、佛德角群島、幾內亞海岸、盧安果、剛果、安哥拉、本格拉各海岸,最後發現了好望角。他們早就希望分占威尼斯人有利的貿易;最後那一次發現,爲他們開拓了可能分占的機會。1497年,瓦斯戈·德·加馬,又從裏斯本港開航,以四船結成一隊,經過十一個月航行,達到了印度斯坦海岸。一世紀來,以非常的堅毅心,不斷的努力,所進行的那種發現工作,就這樣完成了。
在此若幹年之前,歐洲人對葡萄牙未必能成功的計劃,還在疑惑的時候,有個熱那亞舵工,提出更大膽的計劃,要西航達東印度。東印度各的情況,在當時的歐洲,還是不大清楚的。少數歐洲旅行家,曾誇大這些地方的距離,這也許出自純樸無知,在那些不能計量距離的人看來,原來確是很遠的距離,就顯得無限的遠,也許是借此誇示他們自己冒險訪問離歐洲很遠的地方的奇迹。哥倫布很有道理地說,向東走這一路程越遠,那末向西走便越近。他建議走這一條路,因爲這條路最近又最穩當。幸而他說服了克斯梯的伊薩伯拉,使她相信他的計劃是可能實現的。于是,他就在1492年8月,即比瓦斯戈·德。加馬從葡萄牙出發的時候大約早五年,從帕羅斯港出航,經過兩三個月的航程,先發現了小巴哈馬群島,即廬克圓群島中若幹小島,然後發現了聖多明各大島。
但哥倫布這次航海以及以後各次航海所發現的地方,都和他原要訪問的地方不相似。他不曾發現中和印度的財富、農功與稠密人口,卻在聖多明各以及他曾經到過的新世界一切其他地方,發現一個叢林未墾的地方,僅爲躶
窮苦野蠻人所占據。但他不大願意相信,自己所發現的地方,不是馬哥·孛羅所描寫的一些地方。馬哥·孛羅在歐洲人中,是第一個到過中
和東印度的,至少,把當地情況描寫下來的,他是第一個。于是,哥倫布在發現了聖多……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第七章 論殖民地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