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認識經濟論第一章 從經濟角度看知識和懷疑論上一小節]事物以意義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也是我們的內在結構特征之一我們不能心安理得地生存在一個一無所知的環境裏。對我們來說,認知意念具有實踐意義,認知意念混亂則令人沮喪,痛苦。
知識可以帶來雙重收益:理論(純粹認識的)收益和實踐(或實用)收益。知識的理論/認識收益與自我滿足有關, 因爲理解本身就是目的,它是重要的、實質收益的載
,這種收益是純認識收益,只與知識的獲取有關。另一方面,知識的實踐收益與滿足自身(非認識的)需求的過程有關,它在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滿足吃住需求,免遭風雨的侵襲,免受自然或他人的威脅,所有這一切都需要信息。人們的desiderata(拉丁文,意爲:迫切需要之物)都應得到滿足。我們能夠、並且確實有必要把知識付諸實踐,以便達到我們在世界上的目的,指導我們的各種行爲和活動,得到結果和回報。只有如此,知識才會有實際報償。
于是,在嚴格的經濟意義上,探索考察、研究和獲取信息的原動力得到了證明,它與潛在的理論收益和實際收益都有關系。人類在智力上和肉上都得與外界協調,擴大知識之所以有價值就是因爲它具有成本效應。我們獲取的補償收益超過了爲目的而耗費的資源 。
知識的成本
人類的所有活動都不是免費的。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成本時間、精力、力氣、和物質等的成本。我們要爲在世界上做的一切付出有限的資源,知識也不例外。與人類的其它活動一樣,知識的獲取、加工、儲存、恢複和使用也有成本。在實用層次之上,純粹認識也有出 錯的時候,並有副作用它得爲無知、錯誤和混淆付出代價。
知識的獲取問題當然不會沒有經濟上的派生物。人們所的條件和環境不同,獲取知識的成本和收益也不一樣。時間是一很重要的條件。18世紀的病人無論花多少錢都得不到20世紀的醫學知識;事後才知道賽馬、選舉或戰爭的結果也沒有什麼用,因爲獲取利益的機會已經過去。追求信息就像尋找食物一樣,我們只能得到當時所能得到的最好的東西。我們有許多問題需要答案但最好的答案是此時此地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答案,既使它並不完滿。我們等不到一切都有清楚的結論,必要與需求迫使我們只能利用此時此地得到的最佳答案來解決問題。我們最需要的不是理想的知識, 或信息完整、毫無瑕疵的知識,而是此時此地所能使用 的、能對事物做出最佳判斷的知識。
需要強調的是,對我們來說,關鍵問題不在于有知識,而在于隨時能夠利用它。我認識一個人,他的電話號碼肯定記在我的電話號碼本上,但是,如果我忘記了他的名字,電話本對我就沒有什麼用。如果我儲存的信息大大超出了需要,尋找一條信息就像大海撈針一樣困難 ,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有時信息是可以得到的,但是它們太分散,配置得沒有聯系,那麼,它們也不會有用。一般說來,在現代世界裏,一個很重要的認識問題是怎樣把已經獲得的信息組織得井然有序,使人們能夠隨時使用組織信息的過程相當困難,相當昂貴。在理信息時,左手常常不知 道右手在做什麼。獲取與信息有關的信息也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問題。
推理的顯著特點 成本效應
古人認爲人類是理的動物,他與其它動物的區別在于能說話,會思考。西方哲學家們一般都秉承希臘哲學,認爲用思想指導行爲既是智慧人類的光榮,也是其天職。
理智的行動意味著用智力推算出如何在特定條件下獲得最佳結果。理在于使用推理,以切實可行的最佳方式做出選擇。總之,理
要求人們理智地追求合理的、恰當的目標,有效地、切合實際地追求合理的高收益。推理要求人們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調動全部智慧,追求可能達到的最佳效果。在信仰、行動或判斷等問題上, 推理的使命就是 有意識地追求用較少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
故而,推理具有不可否認的經濟屬。爲沒有必要的目標耗費高昂的資源是非理
的。
合理地利用資源是理的重要特征之一。爲不值當的目標,耗費過多的資源,用複雜、低效、不切實際的方法
理事務與理
相悖。不肯爲有價值的目標花費必要的資源也與理
相悖,除非這些資源能在別
得到更好的效益。成本效應爲達到既定目標,成本與收益的匹 配對推理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就認識事物而言,上述情況具有特殊效力。任何信息資源或獲取信息的方法,都會引起兩個顯明的問題:
1實用:它的用途有多大?我們能否經常利用它,利用的機會有多少?依賴于其效力的問題有多大?
2成本: 使用成本有多高?使用費用是否昂貴(複雜、困難、對資源要求很高)?
有一種自然傾向在各種各樣的人類事務中(比如,理智的商人在做交易時)都起作用,使上面 兩種因素相輔相成即,使成本和收益相匹配。尤其是:
1如果只用相對便宜的資源就可以完成一項必要的任務, 我們就樂意較多地使用這種資源。
2如果經常需要達到某種目的, 我們就會想辦法,想出適于這一目的的相對便宜的方法。
這種經濟推理的原則不僅可以解釋爲什麼人們甯願使用釘書釘而不願使用紙夾子,而且還可以解釋一些非常重要的認識問題例如,爲什麼在任何一種語言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都是最短的詞(例如:no,if,and,but等)。
從經濟角度看,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場合和條件下,獲得信息(即便僅僅是爲了認識藝術這一主要目的而言)的成本比信息的價值還高。有時候(肯定會有這種時候)獲取信息的成本會超過它所帶來的收益或回報。在這種情況下,同其它商品一樣,信息的價格有時高得讓人付不起,或高于它可能帶來的收益。(爲什麼人們不願數自己的眉毛就是因爲這個原因。)
推理與經濟具有無法解的聯系。理
探索是一個認識優化(epistemicopti-mization)的問題,是認識收益與認識成本達到最佳平衡的問題。成本-收益的計算是節約精力的關鍵。節約精力原則它是建立在充分的思維方式上的必然是認識推理的顯著特征。
在整個認識推理的範圍內,奧卡姆的剃刀,complicationes onmultiplicandaesunt praeter necessitatem(拉丁文,大意是……
認識經濟論第一章 從經濟角度看知識和懷疑論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