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第四章 知識在社會中的利用

《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第四章 知識在社會中的利用

經濟類作品

  

  當我們試圖建立一個合理的經濟秩序時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呢?根據某些常見的假設,答案十分簡單。即,假如我們具有一切有關的信息;假如我們能從一個已知的偏好ti系出發;假如我們掌握現有方式的全部知識,所剩下的就純粹是一個邏輯問題了。換言之,什麼是現有方式的最好利用這一問題的答案,已隱含在上述假設中了。解決這個最優化問題所必須滿足的條件已全部列出,它們能用數學形式得到最好的說明。最簡單他說,這就是:任何兩個商品或兩個要素間的邊際替換率在所有不同的用途中必須相同。

  然而,這根本不是社會所面臨的經濟問題。而且我們爲解決這個邏輯問題所發展起來的經濟運算,也並未爲它提供答案,盡管這種經濟運算是朝解決社會經濟問題方向所邁出的重要一步。其原因是,經濟運算所依賴的“數據”從未爲了整個社會而“賦予”一個能由其得出結論的單一頭腦,而且也絕不可能象這樣來賦予。

  合理的經濟秩序問題之所以有這麼一個獨特的xing質,是因爲我們所必須利用的關于各種具ti情況的知識,從未以集中的或完整的形式存在,而只是以不全面而且時常矛盾的形式爲各自獨立的個人所掌握。這樣,如果“賦予”在此指賦予一個能有意識地解決這些“數據”所構成的問題的單一頭腦,社會的經濟問題就不只是如何分配所“賦予”的資源,而是如何確保充分利用每個社會成員所知道的資源,因爲其相對重要xing只有這些個人才知道。簡而言之,它是一個如何利用並非整ti地賦予任何人的知識的問題。

  上述基本問題的這一特點,恐怕非但沒有爲經濟理論中的許多新方法——尤其是許多利用數學的新方法——所澄清,它反而被搞混了。雖然我在本文中主要想闡述合理的經濟ti製問題,但在闡述時我將多次涉及它與某些方法論問題的密切聯系。我想說明的許多論點,其實是各不相同的推理途徑不期而遇地彙集所得出的結論,但就我現在對這些問題的理解,這決不是偶然的。我認爲,目前許多關于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的爭論;都源于對社會問題的本質的誤解,而這種誤解又源于我們把chu理自然現象時養成的思維習慣,錯誤地轉用于社會現象。

  

  在普通語言中,我們把關于分配現有資源的相互關聯的決策的綜合稱作“計劃”。在此意義上,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是計劃,在任何許多人共chu的社會中,這種計劃不管由誰製訂,都必須在一定程度上依據起初是計劃者以外的其他人所知,然後又以某種方式傳遞計劃者的那種知識。人們賴以製訂計劃的知識傳遞給他們的多種途徑,對任何解釋經濟過程的理論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而利用起先分散在全ti人民中的知識的最好途徑,至少是經濟政策——或設計一個高效的經濟ti製——的主要問題之一。

  這個問題的答案與此chu所提出的另一個問題——誰來製訂計劃——的答案密切相關,而這正是所有關于“經濟計劃”的爭論所圍繞的中心。存有爭議的並不是要不要計劃,而是應該怎樣製訂計劃:是由一個權威機構爲整個經濟ti系集中地製訂?還是由許多個人分散地製訂?在當前的爭論中所使用的特定意義上的計劃一詞,毫無例外地指中央計劃,即根據一個統一的計劃管理整個經濟ti系。而競爭則指由許多單獨的個人所製訂的分散的計劃。居于這兩者之間的是代表有組織的工業的計劃,這種計劃許多人談及但一旦看到便很少有人喜歡,它就是壟斷。

  在這三種製度中哪一種效率更高,主要取決于我們可望在哪一種製度下能夠更爲充分地利用現有的知識,而知識的充分利用又取決于我們怎樣做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是將所有應被利用的但原來分散在許多不同的個人間的知識交由一個單一的中央權威機構來chu理呢,還是把每個人所需要的附加的知識都灌輸給他們,以使他們的計劃能與別人的計劃相吻合?

  

  在這一點上,不同種類的知識,其地位顯然是不同的。所以,回答我們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不同種類知識的相對重要xing:是那些更可能爲特定個人所支配的知識重要呢?還是那些我們認爲更會被經適當挑選的專家所組成的權威機構所掌握的知識重要?如果當前人們廣泛地認爲後者更爲重要,那只是因爲一種叫科學知識的知識在公衆的想像中占據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以致我們幾乎忘了這種知識並非絕無僅有。也許可以承認,就科學知識而言,一群經適當挑選的專家也許最能掌握現存全部最好的知識,盡管這樣做只不過是把困難轉嫁到了挑選專家這一問題。我想指出的是,即使假定這個問題能很容易地解決,它也只是這個範圍更廣的問題中的一小部分。

  今大,誰要是認爲科學知識不是全部知識的概括,簡直就是異端邪說。但是稍加思索就會知道,當然還存在許多非常重要但未組織起來的知識,即有關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知識,它們在一般意義上甚至不可能稱爲科學的知識。但正是在這方面,每個人實際上都對所有其他人來說具有某種優勢,因爲每個人都掌握可以利用的獨一無二的信息,而基于這種信息的決策只有由每個個人作出,或由他積極參與作出,這種信息才能被利用。我們只要想一下,我們無論從事任何職業,在完成了理論上的培訓後還必須學那麼多的東西,學習各種特別工作占了我們工作生涯的多麼大的一部份,在各行各業中,對人們的了解,對當地環境的了解、對特殊情況的了解是多麼寶貴的財富。知道並使用未充分利用的機器或懂得能被更好地利用的某人的技能,或了解供應中斷時能提取的儲備,對社會來講與了解更好的可選擇的技術同樣有用。一個靠不定期貨船的空程或半空程運貨謀生的人,或者其全部知識幾乎就在于知道一種即時機會的地産掮客,或從不同地方商品價格的差價獲利的套利人,他們都是以不爲他人所知的對一瞬即逝的情況的專門了解,在社會中起重大作用的。

  奇怪的是,這種知識今天一般遭到蔑視,掌握這種知識的人如果勝過掌握更好的理論或技術知識的人,他幾乎會彼認爲是行爲不端。以更了解通訊或運輸設施而獲益,有時幾乎被認爲不誠實,雖然在這方面利用最好的機會與利用最新科學發現對社會同樣重要。這種偏見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們重生産輕商業的態度。即使那些自視爲完全擺tuo過去的赤躶躶的唯物質謬論的經濟學家,在導致獲得這種實用知識的行爲問題上,也屢犯同樣的錯誤,這顯然是因爲在他們的事物ti系中,所有這類知識都是“給定”的。普遍的看法是,所有這類……

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第四章 知識在社會中的利用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四章 知識在社會中的利用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