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白銀資本>第二章 全球貿易的旋轉木馬第2小節

《白銀資本》第二章 全球貿易的旋轉木馬

第2小節
經濟類作品

  [續白銀資本第二章 全球貿易的旋轉木馬上一小節]因此,“羊吃人”和人吃一切,也是世界市場的一個結果。

  這個全球市場的輪子是用白銀的世界xing流動來潤滑的。在第3章和第6章中,我們會看到,歐洲人在美洲發現了銀礦後才能夠加入到這個不斷擴大的世界市場中。第3章將較詳細地考察白銀的生産和流動是如何刺激和拓展全球的生産和貿易,不同貨幣以及其他支付手段之間以及與其他商品之間的套利轉換如何促進了一個包容一切商品的世界市場。當然,這整個貿易活動只是由于有了共同接受的貨幣形式或黃金、白銀、銅、錫、貝幣、鑄幣、紙幣、彙票以及其他信用票據之間的套利轉換才能展開。這些貨幣在非洲一歐亞內部和周邊已經流通了千年之久(根據某些報告,也跨越太平洋,尤其是在中guo和西半球之間流通)。但是,從16世紀起,美洲新世界被納人這個舊世界經濟以及美洲對世界貨幣總量和流動的貢獻確實給經濟活動與貿易一個新的推動。

  (一)13世紀和14世紀時的前身

  近年有兩部著作開始對近代早期的世界曆史作出一種非歐洲中心論的讀解。它們是珍妮特·阿布一盧格霍德的《在歐洲霸權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ti系》和喬杜裏的《歐洲之前的亞洲》。後一部著作的考察截止到1750年。阿布一盧格霍德爲我這部著作的分析提供了一個特別合適的出發點。她認爲,八個相互聯系的以城市爲中心的地區結合成一個統一的13世紀非洲一歐亞世界ti系和分工。八個相互聯系的地區被分成三個相互聯系的內部緊密的亞ti系:(1)歐洲亞ti系,包括香按地區集市、弗蘭德爾的工業以及熱那亞和威尼斯商業區;(2)中東心髒地帶及其聯結東西方的商路,這些商路經由巴格達和波斯灣、開羅和紅海而延伸到蒙古人控製的亞洲;(3)包括印度、東南亞和中guo在內的印度洋一東亞亞ti系。重大的機遇和災難以及14世紀中期的危機和黑死病對于它們幾乎是共同的。

  阿布一盧格霍德正確地指出,歐洲是“一個暴發戶,chu于亞洲興旺發達的事業的邊緣”,因此“不能足夠早地開創這段曆史反而導致了……對西方的興起的因果做出一種指頭去尾和歪曲的解釋”。實際上,她認爲歐洲本身12世紀和13世紀的發展至少部分地依賴于由十字軍造成的歐洲與東地中海的貿易。如果不是爲了追求“東方”的財富,十字軍東征甚至不可能發生,至少不會有什麼結果。實際上,威尼斯和熱那亞的貿易、工業和財富主要基于這兩個城市在歐洲和東方之間所扮演的中間人角se。甚至在整個中世紀黑暗時期,意大利城市都在某種程度上維持了這種角se。在公元1000年以後的經濟複興時期,這兩個城市竭盡全力接觸亞洲的貿易和財富。實際上,熱那亞在1291年就曾嘗試繞非洲航行,前往亞洲。

  由于嘗試失敗,歐洲只得面對從東地中海出發的三條通向亞洲的主要商路:北路通過黑海,被熱那亞人支配著;中路通過波斯灣,被巴格達支配著;取代中路的南路通過紅海,促成開羅的繁榮和威尼斯經濟夥伴的發達。成吉思汗及其後繼者時期的蒙古人擴張在1258年攻占巴格達後加速了中路的衰落,從而促成了南路的發展。蒙古人接著控製了從黑海延伸出來的北路,從而促成了經由撒馬爾罕等城市的中亞商路。中亞南路及沿途城市在蒙古人保護下繁榮起來。但是,從13世紀中期到14世紀結束,所有這些商路都飽受長期的世界經濟蕭條之苦,而黑死病與其說是這種蕭條的原因,不如說是其後果(gillsandfrank1992frankandgills1993)。然而,這一次貿易、生産和收入的盛衰的經濟決定因素則遠在更東的南亞、東南亞和東亞。我們在後面將會看到,1400年前後,一個長周期的經濟複興在那些地方再次開始了。

  但是,按照阿布一盧格霍德的讀解,在此之前,這個世界ti系已經在1250-1350年間達到了頂feng,在此之後,它逐步衰落乃至(實際)滅絕,然後于16世紀在南歐和西歐再生出來。用她的話說,“最重要的事實是,‘東方的衰落’先于‘西方的興起’。”(abll、lllgh。d1989:388)我們應該贊同這後一句話,但不能贊同她的時間表,也不能贊同她的說法;13世紀和16世紀不是在同一個世界經濟和ti系裏。阿布一盧格霍德認爲,一個“ti系”被另一個“ti系”取而代之,而不是在別的地方又“重建”同一ti系。對此,我曾提出批評,她也作了回答。阿布一盧格霍德的描述截止到1400年前後,我們可以從她結束的地方開始對全球世界經濟和ti系的考察。

  世界經濟原來主要是以亞洲爲基礎的,威尼斯和熱那亞的經濟事業和成就也是以亞洲爲基礎的。這兩個城市從它們在亞洲財富和歐洲對財富的需求之間的中介地位中獲取財富。它們與西亞的亞洲貿易終點之間的貿易是從黑海開始,經過地中海東部到埃及。這種貿易也是歐洲擴張的先聲。歐洲人後來還是爲了尋找通往亞洲之路面向大西洋擴張,最終向下繞過非洲到達印度,跨越大西洋到達美洲。人們對于哥倫布1492年的航海活動和達·伽馬1498年的航海活動的原因一直爭論不休。這些事件不是偶然的。說到底,哥倫布“發現”美洲是因爲他要尋找東亞的市場和黃金。當時,貴金屬貨幣短缺日益嚴重,引起非洲一歐亞世界市場黃金價格的上漲,從而使得這種冒險極有誘惑力,而且還可能有利可圖(最後證明確是如此)。正如自稱貨幣主義者的約翰·戴所說:

  這個(貨幣短缺)問題從長遠看引發了它自己的解決辦法。金銀塊價格上漲及其儲備的相應緊縮,是造成貴金屬在歐洲各地走俏的基本原因,最終導致了人們尋求並成功地掌握了新的提煉加工技術。另外,15世紀的這種強烈的“黃金熱”正是“地理大發現”背後的動力,最終使對貨幣如饑似渴的歐洲經濟在現代之初一頭紮入美洲寶庫。

  另外,伊比利亞人接近這個寶庫的主要障礙,並不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穆斯林大張旗鼓的擴張、奧斯曼人的挺進及其在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威尼斯和熱那亞在東地中海地區商路的競爭,熱那亞人在伊比利亞的利益以及他們爲了戰勝威尼斯人對埃及商路的牢固控製而使出的種種手段。正如林達·謝弗(lyndashaffer1989)指出的,這正是人們經常引用的葡萄牙人托姆·皮雷斯(tomepires)的那句話的意義:“誰成爲馬六甲的主人,誰就扼住了威尼斯的咽喉。”可以回想一下,哥倫……

白銀資本第二章 全球貿易的旋轉木馬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章 全球貿易的旋轉木馬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