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第3章 荷蘭人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第3章 荷蘭人

經濟類作品

  荷蘭、法蘭德斯和布拉奔,從它們人民的xing格與風俗、血統與語言來說,或者從它們的地理位置與政治關系來說,都是日耳曼帝guo的組成部分。這裏曾屢次有查理曼大帝的行蹤,他時常駐劄在這一帶附近,由此對這些地區在文化上所發生的影響,當遠比對德guo較偏僻地區所發生的影響爲強大。還有一層,法蘭德斯與布拉奔生來就特別適宜于農業和工業,就象荷蘭的宜于畜牧和商業一樣。

  這些沿海地區的guo內貿易,由于廣泛而優良的海上與內河航運而獲得了莫大便利,這種情況在德guo是沒有一chu比得上的。那些足以阻礙上述地區進步的因素之所以能夠消除,運河之所以能夠開辟,即使就很早時期來說,也必然是由于shui路運輸在農業改進、城市發展方面的有利影響。法蘭德斯曆任的主政者,早在德guo所有別chu的主政者之前就看到了保持地方治安、改進路政、發展工業、建設城市等的價值,這種情況就格外促進了法蘭德斯的繁榮。這個地區在地利上既占優勢,主政者對于盜賊與野獸的撲滅又進行不遺余力。在這樣情況下跟著發生的當然是城鄉之間商業的活躍,畜牧、特別是養羊業的發展以及大麻、亞麻産量的增進;而且原料生産既欣欣向榮,財産與商業經營的安全又有保障,于是爲製造這些原料時所需的勞動與技術就會與之相適應,這是勢所必然的。同時這裏的主政者對于羊毛紡織工人的爭取也沒有坐失時機,因爲曆史告訴我們這裏不久就從guo外招募了這樣的技工。

  法蘭德斯獲得了漢撒同盟與荷蘭方面在貿易上交流的支援,它由于毛紡織業的發展,不久就成爲北歐的商業中心,與威尼斯由于工業與航運業的發達而成爲南歐中心的情況互相輝映。商船運輸、漢撒同盟與荷蘭之間的互惠貿易和法蘭德斯的工業這幾個方面,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統一ti,一種真正的guo家事業,這時法蘭德斯工業的最高地位還沒有遇到敵手,因此以它的情形而言,商業限製政策並沒有需要。chu于這樣的環境,工業在自由貿易下可以獲得最大發展,法蘭德斯的主政者是懂得這一點的,而無須向亞當·斯密請教。法蘭德斯的主政者,伯爵繩伯特三世(robert iii),當英王要求他把蘇格蘭人逐出市場時,他的回答與現代流行學派的理論精神十分符合,他說,“法蘭德斯一向認爲它是一切guo家的一個自由市場,如果違背這個原則,就與它的利益有了抵觸。”

  法蘭德斯是北歐的首要工業區,布魯日是北歐的主要市場,這樣經過了兒個世紀之後,它們的工商業地位就轉移到了鄰近的布拉弄地區。因爲法蘭德斯的主政者不願繼續給與它們在全盛時期所要求的那些特權。于是安特衛普占了商業的首座,魯文(louvain)成爲北歐的首要工業城市。由于這種情勢的變化,布拉奔的農業不久就有了高度發展。早年時期租稅由用實物檄納改爲用貨幣繳納的這種變革,尤其是關于對封建製度方面的限製,都是對它特別有利的。

  這時荷蘭人作爲漢撒同盟的對手,在統一力量下顯露頭角,這就打下了將來他們在海上掙得權勢的基礎。荷蘭這個小guo在自然條件上有優點也有缺點,但它善于應付,隨chu能取得利益。荷蘭人在海洋的侵襲下作了長期不斷的鬥爭,這就勢所必然地養成了刻苦耐勞與胃險進取的精神;他們的土地是在不斷艱苦鬥爭下保持住的,這就養成了對土地格外珍惜的觀念,把它照顧得無微不至,他們在這方面所化費的力量簡直是難以形容的。他們受了造化的限製,所能從事的只是航運、漁業和肉類、幹酪、nai油的生産,他們不得不靠了海洋運輸、ru製品出口和漁業來滿足他們對谷類、木村、燃料和yi著材料這些方面的需要。

  漢撒商人在後期逐漸被荷蘭人攆出東北各guo市場,所以會發生這種變化,這裏可以略舉其間的主要原因。漢撒商人所需要的農産品和木材,主要取給于與他們的城市直接毗連的地區,而荷蘭人所需要的這類物資,數量卻比他們所需的要大得多。而且荷蘭有鄰近的比利時工業地區,有來因河一帶廣闊、肥沃、遍産葡萄的地區,況且這條河流還可以一直通航到瑞士山地,這些都是對它極有利的。

  沿海guo家的商業與繁榮取決于shui路交通所賴的河流的流域是否廣闊,這一點可以認爲是一個通則。我們只要看一看意大利地圖,就可以明白威尼斯商業之所以大大超過熱那亞或比薩的商業。其自然條件上的原因就在于波河流域之廣闊和富饒。荷蘭商業的主要根源是來因河及其支流的灌溉地區,這些地區遠比易北河及威悉河流域爲豐饒,而荷蘭商業之所以優越于漢撒各城市的商業,其原因也在這一點上。此外荷蘭人還有一點值得慶幸的是,有個人叫作被得·鮑克爾斯(peter bockels)的,發明了一種腌製青魚的特有方法,這種方法即以其人而得名,他的方法秘不外傳,經過了一段很長的保密時期,在這段期間,這一行業由荷蘭人獨占其利。用此法製出的青魚質量特別優美,因此在市場上可以獲得高價。據安德森說,自從荷蘭發明了這種製魚方法以後,數百年間,英格蘭和蘇格蘭魚商雖然享有巨額出口津貼,他們的青魚在guo外仍找不到市場,即使竭力減價,也無法與荷蘭人競爭。要曉得在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發生以前,各guo對于海産點類的消耗量非常之大,因此當漢撒航運業已開始衰落時,荷蘭人竟有力量每年造新船二千艘,這一事實與上述漁業的情況對看,是並不足奇的。

  比利時與巴達維亞全部地區在勃艮第王室統治下合並以後,這些地區有一部分獲得了guo家統一的巨大利益,當我們研究荷蘭對德guo北部城市在海上貿易競爭中獲得勝利這一事實時,上述情況是不可忽視的。在查理五世統治下的尼德蘭王guo構成了一個有權能、有作爲的集ti,這時他對于這種力量的xing質若果有真切的了解並且能懂得怎樣來引導、運用的話,就不難使他在陸上、在海上稱霸世界,這種力量對他所能作出的貢獻,實在比地上的全部金礦,比教皇所能賜給的一切恩寵、優遇還要有效得多。

  查理五世若果有遠見,能夠把那個西班牙王冠象扔掉一塊要把他拖入泥坑的累贅的石頭一樣地毅然棄去,試問荷蘭與德guo人民的前途因此將發生如何驚人的變化!這時的查理是尼德蘭王guo的統治者、日耳曼的皇帝、宗教改革的領袖,在物質上、精神上擁有一切的必要手段,可以建立一個力量最強大的工商業帝guo——把從敦克爾克直到裏加的航運業聯合在一個旗幟下的海軍強guo

  這時要使德guo提高到世界上最富裕、最強大guo家的地位,要使它的工商業勢……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第3章 荷蘭人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3章 荷蘭人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