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財産權利與製度變遷>03、關于産權的理論

《財産權利與製度變遷》03、關于産權的理論

經濟類作品

  

h.登姆塞茨

  當一種交易在市場中議定時,就發生了兩束權利的交換。權利束常常附著在一種有形的物品或服務上,但是,正是權利的價值決定了所交換的物品的價值。提出權利束構成的形成與結合的問題比經濟學家所共同探討的問題更爲重要。經濟學家常常將産權束作爲一個論據,來尋求對決定價格和這些權利所附著的物品的單位數量的力量的解釋。

  在本文中,我將試圖形成一些關于産權的經濟理論的基本原理。全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簡要地討論了在社會ti製中産權的概念和作用。第二部分爲研究産權的形成提供了一些指導。第三部分闡述了一些將産權結合成特定的權利束以及那些決定與這些權利束相聯系的所有製結構的基本原理。

  産權的概念和作用

  在魯賓遜的世界裏,産權是不起作用的。産權是一種社會工具,其重要xing就在于事實上它們能幫助一個人形成他與其他人進行交易時的合理預期。這些預期通過社會的法律、習俗和道德得到表達。産權的所有者擁有他的同事同意他以特定的方式行事的權利。一個所有者期望共同ti能阻止其他人對他的行動的幹擾,假定在他的權利的界定中這些行動是不受禁止的。

  要注意的很重要的一點是,産權包括一個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損的權利。通過生産更優質的産品而使競爭者受損是被允許的,但是如果诋毀他就不行了。一個人可能被允許去诋毀他的入侵者而受益,但是他在一個價格下眼下銷售産品則會受到禁止。那麼很顯然,産權是界定人們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損,因而誰必須向誰提供補償以使他修正人們所采取的行動。這一認識能很容易地導致産權和外部xing之間的密切關系。

  外部xing是一個意義不明確的概念。爲了本文的目的,這一概念包括外部成本、外部收益以及現金和非現金的外部xing。沒有一種受益或受報效應是在世界以外的,有的人或人們常常會遭受或享有這些效應。將一種受益效應或受損效應轉化成一種外部xing,是指這一效應對相互作用的人們的一個或多個決策的影響所帶來的成本太高以至于不值得,這就是該詞在這裏的含義。將這些效應“內在化”是指一個過程,它常常要發生産權的變遷,從而使得這些效應(在更大程度上)對所有的相互作用的人産生影響。

  産權的一個主要功能是導引人們實現將外部xing較大地內在化的激勵。與社會相互依賴xing相聯系的每一成本和收益就是一種潛在的外部xing,使成本和收益外部化的一個必要條件是,雙方進行權利交易(內在化)的成本必須超過內在化的所得。一般地,由于交易中的“自然”困難,交易的成本要相對大于所得,或由于法律的原因它們也可能較大。在一個法製的社會,對自願談判的禁止會使得交易的成本無窮大。當外部xing存在時,資源的使用者對有些成本和收益沒有加以考慮,但允許交易中內在化的程度增加。例如可以認爲,一個企業在使用奴隸勞動時就沒有承認他的活動的全部成本,因爲它可以只向奴隸勞動者支付自給工資。如果允許談判,情形就不會如此,因爲奴隸會要求企業向他們支付以作爲自由人的預期報酬爲基礎的自由的補償。這樣,奴隸的成本在企業的計算中就被內在化了。歐洲封建社會中的農奴向自由人的轉變就是這一進程的一個例子。

  外部xing的一個最有意義的例子或許是它在征兵中的廣泛使用。納稅人通過不向講授軍務的教授支付全部成本而受益,他所逃掉的成本是自願提供服務的人們所必須獲得的追加總量。爲了免稅,這一總量是由征兵者向納稅人提供的補償,對于自願征兵的“將他買進(buy-him-in)”或“讓他以自己的方式將他賣出(let-him-buy-his-way-out)”ti製。征兵的全部成本將由納稅人來承擔。使我經常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如此多的經濟學家在看到煙塵時承認它是一種外部xing,但當他們看到征兵時卻不這樣認爲。人們所熟悉的煙塵的例子是由于談判的成本可能非常高(由于有大量的相互作用的參與者),而使得將煙塵的所有效應內在化不值得,而征兵則是一種由禁止談判所造成的外部xing

  在以上例子的邏輯關系中,産權在將外部xing內在化中所起的作用就十分明顯了。在一項關于一個人的自由權利的法律創立時,如果一個人要得到服務,這將迫使企業對納稅人提供部分補償以足以包括使用他的勞動的成本。因此,勞動的成本在企業或納稅人的決策中就被內在化了。換言之,法律授予了企業或納稅人對奴隸勞動的明確的權利,這將迫使奴隸的所有者考慮願意爲他們的自由提供的支付總量。因此,盡管在這兩種情形下財富的分配不同,但這些成本在決策中都被內在化了。在每種情形下內在化所需要的是,所有製包括了售賣的權利,正是對一種産權調整的阻止,對建立一種從那以後可以交換的所有權的禁止,妨礙了外部成本與收益的內在化。

  在一個零交易費用的世界,這一進程中有兩個顯著的含義是確實的。當允許産權交換時,由此所致的組合是有效的,且這一組合與所有權分配給誰無關(除不同的財富分配會導致不同的需求外)。例如,老百姓與軍隊的有效組合將導致可轉讓的所有權,而不管納稅人是否會雇傭自願兵,或征兵看是否會爲了逃避服役而向納稅者提供補償。由于納稅人所雇傭的只是那些(在“讓他以自己的方式將他賣出”ti製下)不願提供免稅的(在“將他買進”ti製下)士兵,在“讓他以自己的方式將他賣出”産權ti製下,最高的投標者肯定是“將他買進”ti製下的最後一位自願者。

  我們將在後面回過來討論其中某些觀點,不過到現在,我們已爲促進本文下面兩部分的討論打下了充分的基礎。

  産權的形成

  如果産權的主要配置xing功能是將受益和受損效應內在化,那麼産權的形成就可以通過它們與新的或不同的受益與受損效應的形成的聯系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知識的變化會導致生産函數、市場價值及期望的變化,新的技術,做同一事情的新的方式,以及做新的事情——都會産生社會所不習慣的受益和受損效應。我在本部分提出的論點是,新的産權的形成是相互作用的人們對新的收益-成本的可能渴望進行調整的回應。

  這一論題可以用稍微不同的方式來重述:當內在化的所得大于內在化的成本時,産權的發展是爲了使外部xing內在化。內在化的增加一般會導致經濟價值的變化,這些變化會引起新技術的發展和新市場的開辟,由此而使得舊有産權的協調功能很差。要對這一……

財産權利與製度變遷03、關于産權的理論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03、關于産權的理論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