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卡耐基經商之道>三 期望贏得爭論的誤區第2小節

《卡耐基經商之道》三 期望贏得爭論的誤區

第2小節
經濟類作品

  [續卡耐基經商之道三 期望贏得爭論的誤區上一小節]多的“坦白地說”、“你聽清楚了嗎”;有人喜歡老說“你說是不是”、“你覺得怎麼樣”;也有人習慣xing地在每一句話的語尾加上一句“我給你講”等等。

  像這一類的小毛病,可能你自己平時一點不覺得,要問一問你的朋友們,請他們替你注意一下,有則改之。你要多記一些詞語,才能生動而恰當地表達你的思想。

  在“好”這個概述下,有“精彩”、“優美”“出se”、“呱呱叫”,以及許多其他的表現方法,不要簡單地說:“你是一個好人”、“這個不很好”、“這篇文章寫得太好”等等。

  諺語本來是很富于表現力的,不過不要每兩三句話裏就有一個諺語。用太多的現成說法,會使人聽了覺得油滑,而且使人眼花缭亂。好像一個美麗的女人,滿頭滿身都戴著珠寶,不但掩沒了她原來的美麗,而且使人覺得累贅之極。偶然地,在適當的地方,用一二句諺語,就顯得很生動很有力量。

  誇張的詞具有引人注意的效果,不過,如果用得太多太濫,或是用得不恰當,反而使人不相信。

  你不可能每次說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也不可能每次都講最動人的故事或是最可笑的笑話;你所看的書,不可能每一本都是最精采的;你所認識的朋友,不可能個個都是最可愛的。不要到chu都用“最”、“極”、“非常”、“無限”等詞,如果在你這無數的“最”中,有一個真正的“最”,你怎樣表示呢?難道你要這樣說:“這件事對我來說是最最重要的。”如果你真這樣說,別人聽了也無動于衷,因爲他們會認爲你是一向喜歡誇大的人。

  下面所談的是各種類型的反問技巧,對經營者的經營活動會有很大的幫助。

  反問,即反過來問,答者變成問者。在交談中,巧于反問,可以平中出奇,一語中的,入木三分,往往使經營者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常見的反問類型有下面幾種:

  機智型反問。肖伯納的劇本《武器和人》,肖伯納走上舞臺向觀衆致意,一個人喊道:“肖伯納,你的劇本糟透了,誰要看?收回去,停演吧!”肖伯納彬彬有禮地回答說:“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見,但遺憾的是,我們兩個反對那麼多觀衆有什麼用呢?我們能禁止這劇本的演出嗎?”肖伯納的反問,引起全場觀衆的笑聲和掌聲。

  幽默型反問。有一位mama和兒子對話。mama:“你要哪個蘋果?”兒子:“我要大的。”“你應該懂禮貌,要小的。”“mama,懂禮貌就得撒謊嗎?”兒子在反問中,把禮貌與撒謊這兩類不同xing質的事情扯在一起,既令人發笑,又令人有所領悟。

  諷刺xing反問。有這樣一則故事:地主在半夜催長工說:

  “天亮了,還不起來幹活?”長工說:“等我捉了虱子去。”地主說:“天這麼黑,能看見虱子嗎?”長工說:“天這麼黑,能看見幹活嗎?”長工的反問,迫使對手chu于自打耳光的窘境。

  肯定型反問。貞觀十五年,唐王李世民問大臣:“守天下難不難?”魏征回答說:“非常難。”李世說:“我任用德才兼備的人爲官,又聽從你們的批評意見,守天下還難嗎?”魏征說:“古代的帝王,打天下的時候,能夠注意用人和聽從意見,一旦打下天下,只圖安樂,不喜歡別人提意見,導致亡guo,所以,聖人說:‘居安思危’,指的就是這個,能說守天下不難嗎?”

  疑問型反問。一九八七年《工人日報》以《這是一個什麼會》標題,披露了在甯波某招待所召開的某會議的內容。從日程上看,爲期五天的會議,只有半天安排正事,其余都是遊覽。作者問道:“guo家三令五申不許借開會之機遊玩,爲什麼仍會有這種不知被報紙披露多少次的怪事呢?”

  抒情型反問。這是揉進反問者情緒和感情傾向的反問形式。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寶钗見寶玉呆呆的,自己倒不好意思起來,扔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見黛玉蹬著門檻子,嘴裏咬著絹子笑呢。寶钗道:“你又不得風吹,怎麼又站在那風口裏?”黛玉道:“我才出來,他就‘忒兒’的一聲飛了。”口裏說著,將手裏的絹子一甩,向寶玉臉上甩來,寶玉不知,正打在眼上,“嗳喲”了一聲。

  這段對話中的反問和動作描寫,抒情xing質極爲濃厚。

  懸念型反問。這種反問,是爲了引發提問者的疑問和好奇心。

  例如,張三問李四:“王五最近好嗎?”李四說:“你問他?

  他出事了你不知道?”張三急切地問:“出了什麼事?”

  引語型反問。例如,一個新戰士入伍後,練了一個月的射擊,仍然技術shui平打不中十環,他問班長:“我爲什麼打不中靶心?”班長說:“你知道一句俗語嗎?‘要想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戰士立刻明白了。

  層遞型反問。如《追求》雜志的內容介紹:“人人都有追求,人人都追求幸福!但是,幸福在何chu?真善美在哪裏?怎麼追求到?追求雜志將爲您導航。”

  在經營活動中,得ti的問話不僅僅要靠聰明的頭腦,而且還需要高明的口才。

  據傳在某guo的教堂內,有一天,一位教士在做禮拜時,忽然熬不住煙瘾,便問他的上司:“我祈禱時可以抽煙嗎?”結果,遭到了上司的呵斥。其後又有位教士,也發了煙瘾,卻換了一種口氣問道:“我吸煙時可以祈禱嗎?”上司竟莞爾一笑,答應了他的請求。

  可見,問話需要口才。利害場合,問話問得巧,可以占有優勢。

  在會議上我們經常聽到主持者這樣發問:“不知各位對此有何高見?”雖然從表面上看,這樣的問話比較客氣,但效果不好。因爲,誰敢肯定自己的見解就高人一著呢?就算是高見,誰又好意思先開口呢?其實,不妨問:“各位有什麼想法呢?”

  一對摯友,可以互相詢問:“你工資多少?”“談戀愛了嗎?”

  然而,小夥子決不可向初見面的女友提出類似的問題。如果不分聽者的身份受到的效果大家可想而知。

  提問是否唐突,也是不可忽視的。假如在大庭廣衆之下問對方:“你有什麼理由可說?”“你遲到一小時,上哪兒混去了?”如此唐突的問法,令人難以下臺,人家一定會不高興的。

  經營者在談判中,要巧妙地用問話來“抓”住對方,使生意做成功。那麼,怎樣才能問得巧?首先要選擇恰當的提問形式。提問形式有多種:

  限製型提問。這是一種目的xing很強的提問技巧,它能幫助提問者獲得較爲理想的回答,減少被提問者說出拒絕的或提問者不願意接受的回答。

  據說,香港一般茶室在爲有些客人在喝可可時放個ji蛋,所以,侍者在客人要可可時必問一句:“要不要放ji蛋?”心理學家建議,侍者……

卡耐基經商之道三 期望贏得爭論的誤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三 期望贏得爭論的誤區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