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使商場避免樹立仇敵,以免在以後的交往中遭到報複,這是我們所遇到的一個問題。卡耐基認爲首先要謙虛和自信。“虛懷若谷,方能容納百川”。
對工作的自信固然重要,但必須建立在謙虛的態度上。
在執行自己的任務時,一定要有信心,但惟有建立在謙虛上的信心,才能變成卓越的信念,把你導向成功。做事失敗者,大多是不夠謙虛,而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固執己見、不謙讓的境地。
這種情形,愈是居于高位的人,愈是要小心。一般從業員有前輩或上司的領導指正,故較有機會改正。但身爲主管,恐怕很難有人會糾正你,這時你只有自我指導,經常自問是否保持謙虛的懷?這麼一來,你就會了解,並非自己的地位比別人高,就比別人有更多的能力。當你覺得自己的部屬差,你就是沒有那一份謙虛的
襟。當然也有比自己能力差的部屬,但只要你用謙虛的眼光去看他,你就會慢慢發掘到他的長
。這樣,一旦部屬有什麼適當的提案,你也能立即接受,迅速做決定。所以做起事來,也能如同流
般順暢,否則,如果每一樣事情都要向部屬打破砂鍋問到底時,就必定延誤裁決的時機。
對工作的自信固然重要,但必須建立在謙虛的態度上。
同樣聽人家說話,可能有兩種反應。一種是:“說的真不錯,有道理。”另一種是:“廢話連篇,不知在扯什麼。”當然,因談話的內容不一樣,反應也不盡相同;可是我認爲還是前者比較好。
你把它當做“廢話”,可能就進行不下去了,只能到此爲止。可是認爲“有道理”,就會將對方說的,引用在自己的人生或工作上;有時候會觸動靈感而獲得新的念頭。無論如何總是會對自己有幫助的。雖然是一件小事,但人生或事業成功的關鍵,往往就在這裏。
卡耐基認爲,經營公司也是一樣,看了人家的公司,能覺得“經營得不錯”的人,就會吸取對方的經營方法,用來發展自己的公司。也可能誠懇地去請教:“貴公司的經營很成功,有什麼秘訣?能告訴我嗎?”對這種虛心求教的人,除非特別機密,對方都會坦白回答你的。
卡耐基常說,無論做什麼事情,“虛心”很重要。當然不能迷失自己,讓人牽著鼻子走。要一方面堅持“主”、“自主
”,一方面虛心接受人家的意見,才能走向成功的路。
卡耐基剛開始做生意時,幾乎什麼都不懂。開發了一件新産品,往往不知道該定價多少?那時他的辦法是跑到零售商那裏去請教。因爲他認爲如何定恰當的價錢,去問常與消費者接觸的零售商最清楚。
到零售商那裏,出示新産品,問他們:“像這樣的東西可以賣多少錢?他們都會坦誠地告訴你行情是多少,照他們的話去做就沒錯。不必付學費,也不要傷腦筋,沒有比這個更劃算的了。
當然,不是什麼事情都這麼簡單,這是基本的原則。能虛心接受人家的意見,能虛心去請教他人,才能集思廣益;比一個人獨自暗中摸索要好得多。
但願我們都能培養這種“虛心”。能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虛心向他人學習,這樣離“成功就不遠了。
經營者應懷有悲天憫人的襟,並以正義爲前提,如此不僅能盡到企業對社會的責任,也能使員工心悅誠服。
有一天,日本古代的加藤將軍邀請同僚福島正則將軍品茶,在福島將軍未到之前,有一位家臣在忙亂中撞毀了加藤將軍房間的紙牆,雖然立刻叫人來修理完工,但紙新舊不同,依然留下明顯的痕迹。不一會福島將來來了,一眼就看見牆上
彩的不調合,就問加藤,加藤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他,福島臉
一變說:“像那種粗手粗腳的家臣,留著幹什麼?還不如推出去斬掉算了。”加藤將軍聽了,很不以爲然地說:
“你雖然武功顯赫,受人敬重,但是太缺乏悲天憫人的襟了。”
我們可以對這則故事到底有多少真實持有疑問,但是從這故事中,表露出加藤將軍是一個非常愛護屬下的好長官,所以在他死後才能被人供奉成神明,尊稱爲“清正君”。他之所以能如此受人敬仰,正是因爲他悲天憫人的
懷。
因此凡是身爲經營者,都應該有像加藤將軍一樣悲天憫人的懷。當他批評福島將軍“你太缺乏悲天憫人心腸”時,正是基于領袖人物所應具備的
懷,並充分表露他的慈悲心。
固然,武將在骠悍勇猛方面勝過一般人,可是如果長僅止于勇猛骠悍的話,還是不夠資格被稱作德才兼備的名將。因爲我們知道武力的目的並不在于砍殺威嚇,而是爲了維護天下的和平與幸福,如果身爲將帥卻缺乏這種認識,只憑仗著武力傷害無辜的話,那就有些殘暴的
彩了,想必加藤將軍也明了這層道理,所以表現在外的,是悲天憫人的坦然
襟,而不是暴戾之氣。
悲天憫人是佛家的一種道德要求,也就是要對人、地、物都懷著同情,這是社會生活中涵養最廣的道德要求。例如,政治家就要有悲天憫人的懷,因爲政治的目的在于增加衆人的幸福,減輕衆人的痛苦,所以把政治看成是發揚悲天憫人
懷的學理,一點也不過分。
一個法師在談到政治時說:“政治就好比是一串念珠,串聯念珠的絲帶,就是宗教精神,也正是悲天憫人的懷。試想,如果念珠缺乏這條絲帶,珠子就會散落零亂;政治的運作中如果缺乏悲天憫人的
懷,就不能帶給人民真正的幸福。”
經營企業的道理也一樣。企業的責任既然是生産物品,那麼就必須造出最優秀的産品,來消除人民的貧困,使每個人生活更豐富、更快樂,這才能算是完成了企業的目的與使命。
企業和宗教雖然有物質和精神的差別,但對于改善人類生活品質的目標卻是一致的,兩者都是爲了發揚悲天憫人的心,來造福人類。所以,企業的經營者更應該悲天憫人。
同時,經營者爲了完成企業的使命,往往要支使很多員工工作,這些人也有權利要求從職務和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和快樂。因此,經營者除了促使社會繁榮外,還必須使部屬滿足、快樂,如果缺乏這種愛心,光是靠職位和權力來支使員工,必然得不到別人誠心的幫助。
卡耐基曾一再提到悲天憫人的心,可能會被誤解,而聯想到溫和柔弱的形象,其實不然,溫和柔弱固然也是悲天憫人的一種表達方式,但另一種方式卻是肅穆莊嚴。象佛教最強調慈悲,可是神明中的“不動天王”卻手持寶劍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法相。可見悲天憫人的
懷不只光是以溫和的方式來表現,對于做錯事的人,更要采取嚴厲的責備,如此才能把是非善惡明白地表現出來。
可見具有悲天憫人的經營……
卡耐基經商之道四 避免商場樹敵的良策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