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自由選擇:個人聲明第三章 危機的剖析上一小節]再次被存入銀行——會使存款額大爲減少。1907年,每一百美元存款,銀行平均只有十二美元現金。每一美元存款換成現金從銀行的保險櫃轉到存款人手裏,需要另外減少七美元的存款,銀行才能保持原來儲備金同存款的比率。這就是爲什麼一場擠兌,結果使公衆貯藏現金會減少總的貨幣供應量的緣故。這也就是爲什麼擠兌風如不立即終止會造成巨大痛苦的緣故。各個銀行會催借貸戶還債,拒絕延長貸款期限或拒絕發放新的貸款以取得現金,應付儲戶的要求。借貸戶整個地告貨無門,于是銀行倒閉,企業破産。
如何能在一場恐慌一旦發生時就使之停止,或者更好的是如何能在它開始之前就加以防止呢?製止恐慌的一種辦法,是象1907年那樣:銀行一起限製付款。銀行仍然開業,但它們相互約定,儲戶提款時不付給現金,而是通過轉帳來理。對于自己銀行的某一儲戶開給另一儲戶的支票,各銀行的承兌方法是:減少前者帳下的存款,而增加給後者。對于那些由自己的儲戶開給其他銀行的儲戶的支票或是由其他銀行的儲戶開給自己銀行的儲戶的支票,它們就幾乎象往常那樣,“經過票據交換所”來
理,也就是用所收到的其他銀行儲戶的支票,抵消其他銀行所收到的自己銀行儲戶的支票。一個區別是,它們要付給其他銀行的款項同其他銀行要付給它們的款項之間的任何差額,是用支付保證來解決,而不是象通常那樣撥付現金。銀行也支付一些現金,不過不是付給要求提款的儲戶,而是付給一些老主顧,以供他們發放工資和其他緊急需要之用,同時銀行也從這些老主顧那裏得到一些現金。在這種製度下,某些“不殷實的”銀行仍然可能倒閉。但它們倒閉,不是因爲它們不能把殷實的資産轉換成現金。隨著時間的推移,恐慌逐漸得到平息,對銀行的信任得到恢複,銀行又重新付款給提款的儲戶,而不致引起一系列新的恐慌。這是製止恐慌的頗爲嚴厲的方法,但它確實起了作用。
另外一種製止恐慌的辦法,是使殷實的銀行能夠把它們的資産迅速轉換成現金,不是通過損害其他銀行來轉換,而是通過取得額外的現金——也可以說是通過緊急印刷機來轉換。這就是現在聯邦儲備法中的方法。據認爲,該方法甚至可以防止限製付款引起的暫時混亂。根據該法建立的十二家地區銀行,在華盛頓聯邦儲備委員會的監督下營業,受權充當商業銀行的“最後可以求助的放款者”。它們可以發放以下兩種貸款,一種是以貨幣形式發放聯邦儲備券(它們有權印刷這種儲備券),另一種是發放銀行帳目上的存款信貸(它們有權創立這種信貸,只要薄記員把大筆一揮就行了)。它們充當銀行家的銀行。美
的地區銀行相當于英格蘭銀行和其他
家的中央銀行。
最初,人們預計,聯邦儲備銀行的大部分業務是直接貸款給銀行,以這些銀行自己的資産,特別是以它們的期票即提供給企業的貸款爲擔保。但在許多這種貸款上,銀行對期票進行“貼現”——也就是付出的款項比面值少,其折扣代表銀行收取的利息。聯邦儲備反過來對期票進行“再貼現”,以此從銀行收取貸款的利息。
隨著時間的推移,“公開的市場活動”——即買賣政府公債——而不是再貼現,變成了聯邦儲備系統放松和收緊銀根的主要方法。當一家聯邦儲備銀行買進政府公債時,它支付聯邦儲備券(那是它保險櫃裏有的或者新印刷的),更通常的辦法是,在它的帳本上爲一家商業銀行增加存款。這家商業銀行可以自己是公債出售者,也可以是公債出售者保有存款戶頭的銀行。這些額外的通貨和存款就充作商業銀行的儲備,使它們整個能夠成倍地擴大它們的存款,這就是爲什麼聯邦儲備銀行的通貨和存款被稱爲“高能貨幣”或“貨幣基礎”的原因。當聯邦儲備銀行售出公債時過程正好相反。商業銀行的儲備下降。它們被引向收縮。直到不久前,聯邦儲備銀行創造通貨和存款的權力,還受到聯邦儲備系統掌握的黃金量的限製。這個限製現在已被取消,所以今天除了負責這個系統的人的謹慎外,已不再有任何有效的限製。
三十年代初期,聯邦儲備系統未能做到建立它要做的事情之後,最後在1934年采取了一個防止恐慌的有效方法,建立了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以保證存款最大限度地不受損失。該保險公司使存款人相信他們的存款是安全的,因而防止了不殷實的銀行的倒閉或金融困難造成對其他銀行的擠兌。在那擁擠的戲院裏的人們相信,再不會有火災了。自1934年以來,雖然也曾有過銀行倒閉和對個別銀行的擠兌,但還沒有發生過那種老式的銀行恐慌。
早在1934年以前,爲了防止恐慌,銀行就已經常對存款進行擔保了,只不過擔保的範圍較小,沒有那麼有效罷了。一次又一次,當一家銀行碰到金融困難或是因爲謠傳發生問題而有擠兌危險時,其他銀行就自動聯合起來湊集一筆資金,爲于困難中的那家銀行的存款擔保。這種方法防止和阻止了許多恐慌。但在另外一些情況下,或者是因爲沒有達成一項滿意的協議,或者是因爲沒有立即恢複信心,該方法卻沒有奏效。關于這種失敗,我們將在本章的後面考察一個特別富有戲劇
的重要事例。
聯邦儲備系統于1914年底,歐洲爆發世界大戰後的幾個月,開始活動。這場戰爭大大改變了聯邦儲備系統的作用和重要。
該系統建立時,金融世界的中心是英。據說,當時世界建立在金本位製上,但同樣可以說是建立在英鎊本位製上。當初建立聯邦儲備系統,首先是爲了防止銀行恐慌並促進商業;其次是充當政府的銀行。當時理所當然地認爲,它將在世界金本位製的範圍內活動,對
外事件作出反應,而不是去左右它們。
戰爭結束時,美取代英
,成爲金融世界的中心。世界有效地建立在美元本位製上,而且,即便是在戰前的金本位製以一種削弱了的形式重新建立起來之後,也還是這樣。聯邦儲備系統已經不再是一個被動地對
外的事件作出反應的無足輕重的機構。它已成了一個能夠影響世界貨幣結構的獨立的巨大力量。
戰爭期間,特別是美參戰後,不論是好還是壞,總之,聯邦儲備系統顯示了其巨大力量。象在以前的(和後來的)戰爭中一樣,爲了籌措戰費,印刷機又被派上了用場。不過,聯邦儲備系統使用印刷機的手法,要比以前的政府機構更爲老練和隱蔽。聯邦儲備銀行向財政部購買債券,用聯邦儲備券支付,使財政部能用儲備券交付一些費用,只有在這時,才在……
自由選擇:個人聲明第三章 危機的剖析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