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殘雪>靈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城堡的起源

《靈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城堡的起源

殘雪作品

  當所有的“生”的理由全都被否定,人自己給自己判了死刑(如《審判昨的周時,人所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ti內那種不滅的沖動了。一個人在那樣的情形之下如果還不甘心死,還要沖動,對于他,城堡的輪廓也就在那山上初現了。由于沒有理由,人就給自己製造了一個理由,那理由以自身的純淨與虛無對抗著現實的肮髒與塞塞。實際上,在先前的否定中城堡就同時在建立,只是k不知道而已。這樣看來,城堡起源于人對自身現實的否定,也就是起源于自審。整部《審判》都在描繪著k如何徒勞地爲自己那yin暗卑瑣的“生”找理由,就是他的艱苦的尋找在證實著那種強大的法的存在,證實法也就是建立城堡。當法戰勝了人的那一天,城堡的基本工程也就完成了,只是城堡還隱藏在雲霧之中,要等待一個契機讓k去發現而已。于是在一個大雪天的晚上,k就稀裏糊塗地闖進了他自己用無數痛苦、絕望和恐怖建立起來的龐然大物。他沒有完全認出它,卻又隱隱感到似曾相識;他自始至終將它看作自己的對手,卻又到它那裏去尋找繼續生活的理由;(從前他否定了生,現在他又在用行動否定死。)他欺騙它,違犯它,目的是爲了獲得它的認可,以加強同它的聯系。我們可以說,法是生的否定,城堡則是生的依據。否定了生的k還在繼續活,他當然需要一個依據,有了依據的k的活法,已經大大不同于從前的那種活法了。從k的身上,從城堡的其他人物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那種相似的認知風度。那是一種毫不留情的、甚至是殘酷的自我批判的風度,一種嚴厲地將自己限製在狹窄範圍內生活的決心,從那當中城堡的氣味彌漫出來,使人回憶起關于起源的那個機密。城堡開拓了人生,又限製了人生。在它屬下的人都只能夠爲它而生,任何別樣的生都是遭到它的否定的,只因爲它就是你自己。與城堡相遇的k只剩下兩種選擇:要麼死,要麼留在城堡把戲演到底。已經覺醒的k是不可能再回到從前的無知狀態中去的,從前的一切掙紮和鬥爭,不就是爲了今天的清醒嗎?很明顯,從銀行襄理到土地測量員的精神飛躍完成後,現實就顯出了一種混饨中的澄明,人的行動較之從前更爲艱難,人可以獲取的東西在不斷減少,慾望則在成反比地增加著。正是“缺乏”在激發著人的沖動。從另一方面來看,被激發出來的k的旺盛的精力又有了更廣闊得多的用武之地。由于破除了內心的限製,現在他不論在何種難以想象的情況下,不論碰上誰,都可以即興發揮,將其納入自身城堡式的現實,進行一場生的表演。從前的無可奈何漸漸轉化成了主動出擊。

  我們從k所遭受的每一次碰壁事件中,仍然可以隱隱約約地感受到當初城堡的起源,那就像在更高的層次上再現當時的情景。取代了法的城堡機製同法一樣堅不可摧,但是到了這個時候,它變得更靈活了(或者說k變靈活了),表達更曲折和晦澀了。表面的拒絕總是隱含著內在的引誘,自審不再像從前那樣致命,那樣令人絕望得馬上要窒息過去,而是總給人留下活的余地。熟悉了這一套的k的行動便透出“反正死不了”的派頭,再也沒有從前的拘謹。他這種玩世不恭是一種非常嚴肅的玩世不恭,其本質仍然是自審,一種高級階段的自審,一種戰勝了庸俗的自審,也是城堡起源時那種氛圍的延續和發展。只要重溫老板娘教訓k的那些話,就能清楚地領略到自審的曆程,領略到在法面前的自審與在城堡面前的自審的不同之chu。老板娘的暧昧源于城堡方式的曲裏拐彎,即一方面無論如何地不可能,人總是要活下去的;另一方面,無論人怎樣地活,總是不可能達到純粹的“活”。那麼k,爲達到純粹的活,唯一的辦法也只能是活下去。總之前提是否定了死。城堡已經産生了,城堡産生于生的終點,現在成了死而複生的k繼續活的前提,k只能以生命來豐富它。它的機製呈現出現在的k的意志,這個意志是排除一切放棄的。生是什麼?生是同死的搏鬥,城堡的起源也是新的生命的起源。老板娘用城堡的激將法亦步亦趨地激發著kti內生命的運動,使之發展,使之在難以想象的情況之下不斷沖撞,以這沖撞來開拓空間。在這方面老板娘真是個了不起的高手,城堡事務方面的萬事通。k的理xing認識永遠落後于她,k的自發的行動卻正好與她的預期合拍,城堡起源的秘密就裝在她的心中,無論k怎樣做都是在促成她的事業——將城堡的意志化爲城堡式的現實生活。也可以說她是k行動的意義的解說者。老板娘身ti臃腫,早就過了有魅力的年齡,從前有過的那些沖突已變成了回憶,或者說肉ti變成了純精神。現在她能夠做的,只能通過她的學生弗麗達和k(一個不情願的學生)來做,她從他們的內心沖突裏吸取養料,使自己的理想之樹長青。超過了死亡階段的、城堡的活法是多麼的豐富多彩,又是何等的難以理解啊。然而無論多麼難以理解的活法,不都是從那個細胞發展的原則演變而來的嗎?

  于是,城堡的機製不管發展得多麼高級複雜,其表現形式不管多麼令人眼花缭亂,總給我們一種“萬變不離其宗”的印象。所有的事件,都離不開那種徹底否定的yin郁的內省。那種徹底否定後仍不罷休而達到的奇迹,則是原則的進一步延伸。k與城堡官員的那次奇怪的會面,應該說是一次k運用外鄉人的蠻力直逼中心的沖擊,然而畢格爾的一番說明就足以將他的初衷完全打消了。畢格爾要向k說明的只有一個道理:城堡絕對容忍不了現實的人生,人身上的臭氣會將官員們熏得暈倒過去,城堡與村莊永遠勢不兩立,人的努力還未開始,就已經注定要失敗,一絲一毫的希望都沒有。這個道理與《審判》中的那種自省沒有什麼區別,區別只在于畢格爾表達它的形式。畢格爾說這些話時,並沒有趕走k,而是讓k留在客房裏,自己一邊闡述一邊讓k在睡眠中與他的邏輯搏鬥,讓k在搏鬥中ti驗推翻邏輯、戰勝死亡、創造奇迹的快感。道理仍然沒變:k絕對不能與城堡直接晤面,一切努力都等于零。可是與城堡下級官員的這次接觸,以及k在整個過程中的行爲,不是自始至終在以他的對抗展示著“生”的不可戰勝嗎?像死神一樣的官員不是也只好發出了那種奇異的怪叫嗎?當然,沒有當初全盤否定的死,也不會有今天奇迹般的生。畢格爾將k帶進一個生死搏鬥,在瀕死中ti驗生的奇境,將他ti內的力榨出來,直至極限。經曆了這一切的k,應該說離大徹大悟不遠了,他後來的冷靜和隨遇而安也證實了這一點。那種大徹大悟又不是出世的,而是繼續對抗,抓住每一個機會主動……

靈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城堡的起源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城堡的起源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