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南懷瑾>論語別裁>公冶長第五第2小節

《論語別裁》公冶長第五

第2小節
南懷瑾作品

  [續論語別裁公冶長第五上一小節]子少三十歲,《家語》記載他比孔子少四十多歲,到底小多少歲?在這裏不是主題,反正這是孔子晚年所收的學生,以全部精神培植的年輕人之一。孔子對他的評語: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大概在這裏對學生們有所感歎。他說,子賤真了不起,是一個君子。“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周公之後封于魯,魯guo保存的文化風規,是周代文化的代表。從春秋戰guo直到秦、漢之間,都是如此,也是中guo文化中心的所在。但是從這一節上,我們也可以看到,當時的人,對魯guo文化也有感歎,指出文化要沒落了,至少一些人物已經沒有了。孔子特別提出子賤對同學們說,你們看,不論內在的修養品德,或者發揮于外的才能,宓子賤都可稱得上是一個君子;假使現在有人認爲魯guo沒有一個君子,那麼子賤這個人不就是君子嗎?如果說這人不是君子,還有什麼人可以說是君子呢?在此隱約透露出:第一,文化精神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培養承先啓後的繼起人才。第二,注意獎勵後起之秀,導之使他發揚光大。

  以上是孔子對學生學問、德行的評論。講過了三個人,下面是文章中的一個cha曲,也等于一個轉捩點。由此更顯得《論語》文章的活潑。

  高高山頂立

  子貢問曰:賜也如何?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貢看見老師評論了三個同學,自己忍不住了,突然起來發問,老師!你看我怎麼樣?孔子對他說,你是個東西。我們曾經提到過,中guo人罵人的習慣,往往會說你是什麼“東西”?人要構成一個東西,可也真不容易,等于說你有什麼名堂?我自己想想,的確什麼名堂都沒有,只會吹牛。可是在這裏孔子等于說子貢,你已經成了一個典型了。子貢又再問,那我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孔子說,你是個瑚琏。“瑚琏”是古代的玉器,這個玉器,還不是民間普通老百姓可用的。是古代用來供于廟堂之上的,相當于中央政府、皇宮的布置,擺在上面,非常精潔莊嚴。爲什麼呢?它是“高”、“貴”、“清”的象征。子貢形成這種精神的典型,未免有點太高、太貴、太清了。古代要在guo家有大典的時候,才請出瑚琏來亮一下相。平常的時候,只好鎖在櫃子裏藏起來,保護起來。

  一天,同學拿了張鈔票說:“好髒,要當心細菌。”我說:“這就是人生哲學的寫照。”人如果拿了一張新鈔票,喜歡它,總想多保留些時候;舊的鈔票,先拿來用掉,所以鈔票越破舊越容易流通。同樣道理,好的東西深藏不露,保存起來。子貢就是這樣一個被存起來,保護起來的人物。曆史上,我們可以看到,後來孔子自己父母之guo——魯guo——有難,孔子想要自己出馬解決,同學們勸孔子,您老人家不要去,讓我們出去替guo家辦外交。孔子說,自己guo家的事,不能不管了,還是要去。後來子貢來了說,老師!我去。孔子立刻答應由子貢去。子貢是政治、經濟、外交、工商,樣樣皆通的大通才。guo際上走一趟,遊說諸侯,就把魯guo穩定下來了。我們知道吳越之戰等等大戰爭,最後的決戰,是子貢挑起來的。子貢爲什麼要把戰爭挑起來?因爲齊guo要打魯guo,他就吳齊之戰開始,一路挑下來,把越、晉也挑動了,這麼一來,于是魯guo就泰然無事。他才具之高,本事之大,于此可見。但是後面還會講到子貢“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後來他官不想當,什麼都不想做,專門去做生意,而且做生意總發財,孔子晚年的生活好像都靠他照應的。子貢這個人就是豪邁慷慨,什麼都不能拘束他,但是他絕不驕傲。所以孔子說他形成了高、貴、清的風格。對低下的事情不屑去做,就成了這“瑚琏”的典型了。

  深深海底行

  下面再說一個孔子的學生冉雍,號仲弓,比孔子少二十九歲,是平民出身,但是孔子認爲這個學生有帝王之才。顔回固然是道德學問都好,可以傳道,但並不一定能成帝王之才,或者做驚人的事業。這裏提到冉雍。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于人。不

  知其仁,焉用佞?

  或,是不定詞。不知道誰看到孔子對冉雍太好,有點不服氣,就對孔子說,你經常說冉雍非常好,他人是蠻好,仁慈、愛人、寬宏、厚道,優點不少,就是有一點,說起話來不大動聽,態度上也不隨和。——“不佞”,這個佞字的意義,以現代話來解釋,就是既會吹牛又會拍馬。不佞就是口才不好,態度也不很隨和的樣子。孔子聽了這個人的話後,對他說:“焉用佞?”——一個人爲什麼要耍嘴皮子呢?“禦人以口給,屢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他說耍嘴皮子是最可怕的,會講話的人,常犯一個毛病,喜歡用嘴巴得罪別人或刻薄別人。說話刻薄別人的人,常常被別人討厭,有時言語給人的傷害,比殺人一刀還痛苦。所以“禦人以口給”,用嘴巴和人家對抗的人,常被人討厭。于是他進一步說:“不知其仁,焉用佞?”假如一個人沒有做到仁的修養,光是利嘴有什麼用麼?這一節首先講明人格修養的標准;其次說明了孔子再三強調以冉雍榜樣的道理。

  立己易立人難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漆雕開是孔子學生中專門研究曆史的,從《史記》上知道,他曾隨孔子學習《尚書》。《尚書》就是現在說的《書經》,是孔子所整理中guo上古的曆史資料。他年紀比較大一點,只少孔子十一歲。漆雕是姓,名開,字子若。

  這裏提到,孔子有一天對漆雕開說,你的學養已經可以爲社會服務了,出去做官吧。可是漆雕開說,老師,謝了!對這件事,我沒有自信。這句話蘊含的修養很高,他是說你讓我出去做事,我真能夠替guo家,爲社會做得了什麼事嗎?我的學問夠嗎?你吩咐我做什麼都可以,但是出來爲別人擔當大事這一點,我沒有自信,我不想出去做官。孔子聽到他這樣的話,高興極了,因爲在他的學生中,也有許多是急功好利的。

  孔子周遊列guo。自己盡管窮,盡管倒楣,但每個諸侯對于他的推薦,還是要買帳的。同時,孔子的學生在外面了不起的也很多,當軍事統帥的也有,當行政首長的也有,權位很高的也有。只是每一個諸侯都不敢用他,因爲他的學生太多了,在當時那樣少的人口——大約幾百萬人口,他就有三千弟子。以今日人口比例來說,他該有多少學生?而且學生們對他都很忠實,他只要動一下,任何一個諸侯之guo都可能會動搖,誰敢用他?但是他的學生一個個出來都吃香,因此有些孔門弟子,很可能也想走他們老師的路線。由少正卯的聚徒講學……

論語別裁公冶長第五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公冶長第五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