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治佛學或專事修證者,頗有重視西藏佛學及密宗之勢。甚至謂西藏密宗,乃爲純正完美之學,堪依修證。藏譯經典,文義湛深,足資式範。漢土佛學,乏一貫傳承,修證方法,皆不足取。禅宗亦爲邪見。慾溝通學術,互資觀摩,時代雖同,山j!咯異。一門深入,各擅勝場,容有可供審別抉擇于其間,未可率爾妄斷,遽分軒輕也。
密宗在中分爲兩類:盛唐時,印度密宗大德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藏,世稱開元三大士。傳入中
之密宗,至明永樂時被放逐至日本者,統稱東密。初唐貞觀時,西藏王松贊幹布(王當西藏王統第三十世)遣僧留學印度,首有寂護師弟,及蓮花生大師之入藏,密乘道遍及于西藏全部。先後再傳至內地者,統稱藏密。無論東、藏二密,通途皆祖于龍樹(龍樹又稱龍猛,是一是二?已不可別,近代學者考證,又謂名龍樹者有二人:一爲創大乘之學者,一爲始學于婆羅11而創密乘之學者),而龍樹之于密乘,紀述渺茫,無可敬信,因舍面推論其源。
藏密亦淵源于印度,初爲顯密通途之學。印度後期大乘佛學,由龍樹、提婆,遞至世,主毗昙、俱舍諸論之學者爲一系。陳那、法稱、護法等,主因明唯識之學者爲一系。德光主毗奈耶律學者爲一系。解
軍主般若之學者爲一系。複有提婆者,直承龍樹,再傳至僧護複分二派:一爲佛護,至月稱等。一爲清辨,皆主中觀之學。此外又有兼涉龍樹、無著兩家之學,而不人其系統,即爲寂天。此爲印度後期大乘顯學,皆本龍樹、世
之學以各主其說者。世
學系,傳承愈趨愈繁,且學風亦爲大變。在昔大乘教法,以經文爲主,義疏注釋之論學爲其附庸,此時皆已全恃論注爲准。後賢于此事當特別注意,仍當以經學爲歸,方爲正途。無著、世
之學,數傳于月稱。龍樹、提婆之學,數傳至佛護、清辨。門戶對峙,爭論時興。佛護、清辨二家注釋龍樹中觀論,皆立無自
中道之說,自謂得不傳之秘。而于世
之徒染指中觀,有所謂唯識中道者,痛加抨擊,二師殁後,大乘學徒,依違于無自
及唯識之間,爭端不絕。瑜伽、中觀分河飲
,顯密亦複異趣矣。西藏顯教,般若唯識中觀之學,皆由上來傳承,及藏土後賢著述,加以發揚者。
至于密乘,在印度有可據者,弘開于僧護。在波羅王朝第四世達摩波羅王時,密乘益見發達。王專信師于賢,及智足二師,建超嚴寺成爲密乘教學中心。智足爲師子賢之弟子,後得金剛阿閣黎之傳而弘密乘,遍及作、修、瑜伽三部本典。密集、幻網、佛平等行,月明點,忿怒文殊等,皆廣事流布,而于密集解釋尤工。其後繼爲上座者,爲燃登智、楞伽勝賢(弘上樂輪)、吉祥持(弘夜摩)、現賢(弘明點等)、善勝、遊戲金剛、難勝月、本誓金剛(弘喜金剛)、如來圖、覺賢(弘夜摩上樂)、蓮花護(弘密集夜摩)。此外在超嚴寺同時弘此宗者尚多。如寂友,則通般若、俱舍,及作、修、瑜伽三部。又如密、覺寂,則精三部又特精瑜伽,著作《金剛界儀軌》、《瑜伽入門》及《大日經集釋》等。又如喜藏亦弘瑜伽密部。又如甚深金剛、甘露密等,始傳甘露金剛之法,而弘無上瑜伽。若時輪之學,似爲後出。
據史而論,印度後期大乘佛學,一變再變,有密乘之興,此時印度本土,波羅王朝發發已危,其最甚者,即爲伊斯蘭教徒之侵入,使王朝終亡。佛教本身,在此以前,多受異學外道所侵,幾不能保其余緒。密乘之支,本以對待婆羅門教,而圖挽回世俗之信仰。至後獨立發展,興蔓紛繁,集收愈多,創作愈紊,亦時勢使然也。
西藏人自稱遠在東晉時,已有佛典輸入,其說自不足信。藏土開化較遲,其初流行一種拜物神教,名曰“笨教”(俗稱烏教)。以禁咒役神,示人禍福。至松贊幹布王,先與尼泊爾通婚請,娶其公主,據說攜有佛經。次于唐貞觀十五年,又聚唐文成公主,公主素信佛教,由是佛法經像,隨以傳播。唐太宗時,藏王遣兵威脅邊睡,以天下初定,用和策略而羁岸之。藏王條件,須得公主爲偶,並請儒書等入藏。太宗商之宰相房玄齡,有謂聖人經史之教,不可傳之番夷。太宗乃選宗女,號之日文成公主,遣嫁于藏。侍從有儒士數人,道士五人。故西藏內地,及今可見太極圖、八卦等標記。後世神廟,更有把關羽之詞(喇嘛大德,有以念蔔課,法同漢地之占蔔)。藏王受二妃信佛影響,又以接壤印度邊境,誠信驟隆,乃派選大臣子弟端美三菩提等十七人,赴西北印度迎涅彌羅求佛典。七年乃歸,仿“老多”字
製定西藏文字,並譯《寶雲》、《寶筐》等經,實爲佛學傳播之始。史稱此爲前期佛學,迄今無存矣。中間亦經一次排佛滅僧時期,一如漢土之厄。自此役後,佛學再興,史稱後期佛學。後先之間,事實多有不同,初期尚翻譯整理,後期則事弘化矣。
西藏王統,至三十五世,當唐玄宗、肅宗之時,其王乞裏雙提贊王在位,力排朝臣異議,從印度聘致阿難陀等從事翻譯。又遣巴沙南,赴尼泊爾,訪求大德,遇寂護,即延入藏弘化。寂護以藏土信仰迷離,複返印度,再複重致,住藏達十五年之久,其學屬中觀清辨學派一系。秉律行持,悉從舊範。于藏都拉薩,建立三姆耶寺。聘印度比丘二十人居之,始建僧伽製度。此時有漢地僧徒,在藏講學,其中領袖,名大乘和尚,說頗近似禅宗。以直指人心,乃得開悟佛,依教修行,均爲徒勞。被寂護弟子蓮花戒駁斥無余,乃放逐出藏。故後世藏密之徒,謂中
無真正佛法,禅宗爲外道知見,蓋源于此。斯時一般藏人,以素奉神道,佛法傳播,頗受阻礙。寂護請之于王,請烏仗那、人蓮花生入藏弘法。蓮花生大師,借其弟子二十五人入藏。約經數月,以密咒法力,摧伏外道,爲佛教護法,厥功至巨。蓮師自無著述,其學說無從考證。藏中傳其史傳,謂爲釋迦化身,密宗教主,謂釋迦滅後八年,不經母胎自蓮花化生。並謂西藏佛法,皆傳自蓮師,故爲舊派密乘之祖。此說多可議者,且存勿論。蓋斯時印度佛教,已漸北移,後期名僧大德,以壤連西藏,皆由西北部逐漸入藏。如法稱、淨友、覺寂、覺賢等,皆入藏傳密乘道者。
此後王統三傳,至徕巴瞻王(西藏王統三十八世,當唐憲宗至唐文宗時)。大弘佛法,翻譯經典,于以完備。定立僧製,稱師僧謂喇嘛,各給俸祿。旋王本身被其弟朗達瑪所弑。弟既嗣位,五年間,破壞佛法,殺戮僧衆。幾舉提贊王百年來之培養,及徕巴瞻壬二十載之盛業,毀之一旦。朗達瑪……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禅宗與密宗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