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亞裏士多德>形而上學>第4卷

《形而上學》第4卷

亞裏士多德作品

  

章一

  有一門學術,它研究“實是之所以爲實是”,以及“實是由于本xing所應有的秉賦”。這與任何所謂專門學術不同;那些專門學術沒有一門普遍地研究實是之所以爲實是。它們把實是切下一段來,研究這一段的質xing;例如數學就在這樣做。

  現在因爲我們是在尋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明白地,這些必須是禀于本xing的事物。若說那些搜索現存事物諸要素的人們也就在搜索基本原理,這些要素就必須是所以成其爲實是的要素,而不是由以得其屬xing的要素。所以我們必須認清,第一原因也應當求之于實是之所以爲實是。

章二

  一事物被稱爲“是”,含義甚多,但所有“正是”就關涉到一個中心點,一個確定的事物,這所謂“是”全不模糊。一切屬于健康的事物,關涉到健康,其一說是保持健康,又一說是産生健康,又一說是健康的征象,又一是具有健康的潛能。一切屬于醫療的事物,關涉到醫學,一事物因具有醫療知識而被稱爲醫學事物,另一個因天然適應于醫療,又一事物則因受到了醫學方面的運用。我們當可檢出其它相似的應用名詞。這樣,一事物在許多含義上統是關涉著一個原理〈起點〉;有些事物被稱爲“是”者,因爲它們是本ti,有的因爲是本ti的演變,有的因爲是完成本ti的過程,或是本ti的滅壞或阙失或是質,或是本ti的製造或創生,或是與本ti相關系的事物,又或是對這些事物的否定,以及對本ti自身的否定。(爲此故,我們即便說“非是”也得“是”一個“非是”)。于是,這既可以有一門學術專管一切有關健康的事物,同樣其它事物也可以有其它各個專門學術。不但事物之屬于一名稱者其研究應歸之一門學術,凡事物之涉及一xing質者亦可歸之一門;xing質相通的事物名稱當相通。那麼這就明白了,研究事物之所以成爲事物者也該是學術工作的一門。——學術總是在尋求事物所依據的基本,事物也憑這些基本xing質題取它們的名詞。所以既說這是本ti之學,哲學家們就得去捉模本ti的原理與原因。

  每一級事物出于一類感覺,爲之建立一門學術,例如語法這一門學術研究所有言語。因此,研究所有實是諸品種,在科屬上論其所以爲實是的原因與原理這任務,歸之一門綜核xing學術,而各個專門xing學術的任務則分別研究實是的各個品種。

  “實是”與“元一”,作爲原理與原因倘〈假如〉本屬相通,實際它們原也是相同而合一的事物,雖則並不用同一公式來說明(它們設定爲不同公式,實際沒有分別——而且這是可以互相加強其說明的);例如“一人”與“人”是同一物,“現存的〈正是〉人”與“人”也同,倍加其語爲“一現存的人”與“一人”也沒有什麼分別,(因爲所加于原事物的“一”,在生滅動變上均不影響原事物);相似地“現存的人”實際于“現存的人”並未增益任何事物;所以這是明白的,所加之“一”與“現存的人”相同,“元一”不異幹“實是”;又,每一事物之本ti倘〈假如〉不是偶然而爲一,相似地亦確由于本xing而爲是:若然如此,〈倘上所假定都是對的〉則有多少元一也就有多少實是。研究這些要義的,在科屬上爲同一門學術——舉例而言,象討論“相同”“相似”以及類此的觀念者便是;而幾乎所有的“對成”也可以溯源于此義;這些我們已在“對成選錄”中研究過了,不再詳言。

  再者,有多少類別的本ti,哲學也就有多少分支,所以在這門學術中必然有第一義與其相從的各義。實是與元一迳歸于諸科屬;所以各門學術也歸于相應的各科屬。“哲學家”這字在習用上本類于“數學家”;數學分爲若幹部分,有主〈第一級數學〉有從〈次級數學〉,以及在數學範圍內循序而進的其它級別。

  現在,因爲每一門學術的任務應須研究“對反”,而“衆多”相反于“元一”,所以研究元一之“否定”與“阙失”,也屬于同一門學術,我們對元一與其否定或阙失一同加以研究。

  (我們或說某事物沒有,或說于某類特殊事物中沒有某事物;

  前一說法是專指某一事物被否定,否定元一就指元一並不存在,至于阙失則只因其所阙失的部分而立論:)看到了這些事實,我們這一門學術的範圍也就該包括上述的“對成”諸觀念,“有別”與“不似”與“不等”以及從這些或從“衆多與元一”衍生的其它各項。“對反”是這些觀念之一;因爲對反爲差異的一類,差異爲“有別”的一類。因爲事物之稱爲一者,涵有許多命意,這些詞項也將有許多命意,但所有這些詞項,仍歸一門學術來研究;——名詞之分屬于不同學術者不僅因爲它有不同命意,而是因爲它既命意非一而他的諸定義又不能歸屬于一個中心命意,所以才不能歸屬于一門學術。一切事物當以其基本含義爲依據,例如我們稱爲一的事物,必然比照于基本之一,這個我們于“相同”、“有別”、及“對成”等也當如是;所以,在辯明了每一事物所述及的各個雲謂以後,我們必須確定其中那一命意是基本的,而其它則如何與此基本命意相關聯;譬如有些事物取名于其所持有,有些則取名于其所製造,有些又取名于其它途徑,〈但所指則必須符合于事物的基本含義〉。

  于是,這明顯了,同一門學術應該闡明本ti,也應闡明列舉的這些觀念,(這也是我們在“辯難卷”中諸疑問之一),而哲學家的事業原也該能考察一切事物。如果這不是哲學家的事業,將有誰來研究這些問題:蘇格拉底與坐著的蘇格拉底是否同爲一物?或者各事物是否各有一個對成?或者何謂對成,或者這有多少命意?以及類似的其它問題。這些觀念不同于元一與實是之爲數或線、或火之類的演變,而真是元一之爲元一和實是之爲實是的主要秉賦,因此這門學術就應該考察這些觀念的要義和它們質xing。研究這類問題不算離開哲學範圍,只是對于本ti缺乏正確觀念的人,忘記了本ti應該先于這些事物,這才是錯了。數之所以爲數具有特殊屬xing,如“奇與偶”,“可計量xing”與“相等”,“超過與缺損”,這些或是直屬于數,或具有相互關系。相似地,實ti,不動ti與動ti,無重量ti與有重量ti,各具有特殊的屬xing。實是之各具有上列那些特殊質xing者,哲學家也得研究其中所存的真理。

  可以提起這一例示:辯證家與詭辯派穿著與哲學家相同的服裝;對于詭辯術,智慧只是貌似而已,辯證家則將一切事物囊括于他們的辯證法中,而“實是”也是他們所共有的一個論題;因而辯證法也包含了原屬于哲學的這些主題。詭辯術和辯證法談論與哲學……

形而上學第4卷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4卷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