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米歇爾·福柯>規訓與懲罰>第二章 規訓的手段第2小節

《規訓與懲罰》第二章 規訓的手段

第2小節
米歇爾·福柯作品

  [續規訓與懲罰第二章 規訓的手段上一小節]一目了然。中心點應該既是照亮一切的光源,又是一切需要被了解的事情的彙聚點,應該是一只洞察一切的眼睛,又是一個所有的目光都轉向這裏的中心。這就是勒杜(i-edoux)”在建造阿爾克·塞南(arc-et-senans)鹽城時所設想的東西。所有的建築物被排列成一個環形,門窗對著裏面。中心點是一個高大建築物。這裏行使著行政管理職能,治安監視職能,經濟控製職能,宗教安撫職能。這裏發號施令,記錄各種活動,察覺和裁決一切過錯。而做到這一切僅僅需要一種精密的幾何學的直接幫助。在18世紀後半期,這種環形建築聲名卓著,在衆多原因中,無疑應包括一個事實,即它ti現了某種政治烏托邦。

  然而,規訓監視其實是需要中繼站的。金字塔形能夠比環形更有效地滿足兩個要求。一是能夠完整地形成一個不間斷的網絡,從而能夠增加層次,並把各層次散布在需要監視的整個平面上。二是結構合理,不會將一種惰xing力量壓在需要規訓的活動上,不會成爲這種活動的製動器或障礙。總之,它應能被納入規訓機製,並能增加其可能的效力。它必須被分解成較小的因素,但其目的在于增大其生産功能:使監視具ti化並切實可行。

  這正是當時大工場和工廠的情況,在這些工場(廠)中形成了一種新的監視方式。它不同于手工工場時期的監視方式。後者是由負責實施規章的巡視員從外面進行的監視。現在需要的是一種強化的連續的監視。它應貫穿勞動過程。它不是或不僅僅是針對生産(原材料的xing質和數量、工具的類型、産品的尺寸和質量);它也考慮人的活動、技能,完成任務的方式,敏捷程度,工作熱情以及他們的表現。但是,它也不同于師傅在工人和學徒身邊進行的家內監視,因爲它是由職員、監工和工頭來進行的。由于生産機製日益擴大和日益複雜,工人數量增多,勞動分工細密,監視就變得更加必要,也更加困難。它變成了一項專門職能,成爲生産過程的一部分,與整個生産過程並行。經常在場但又不同于工人的專門人員成爲不可缺少的了:“在大工廠中,一切按時鍾行事。工人受到嚴厲粗暴的對待。職員習慣于對他們頤指氣使,刻薄挖苦,因此,工人不是付出更多,就是很快離開”(《百科全書》,《手工工場》條)。盡管工人甯願要行會製度也不要這種新的監視製度,雇主卻認爲後者是與工業生産、私有財産和利潤ti製密不可分的。在一個工廠、大鐵廠或礦山裏,“支出的項目不勝繁雜。在每一項上稍有弄虛作假,合計起來就是巨大的欺詐。這不僅會吞噬利潤,而且會流失資本。……任何漏洞若被疏忽而每日重複,就可能成爲企業的致命問題,甚至在很短的時間裏便能毀滅企業。”因此,唯有直接從屬于老板斧僅僅負有此項任務的代理人才能監督看“不使每一分錢白白花掉,不使每一時刻被lang費掉”。他們的作用就是“監督工人,巡視各工作地點,向經理報告各種情況”(cournol)。這樣,監視就變成一個決定xing的經濟活動因素,既是生産機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規訓權力的一個特殊機製。“一旦受到資本控製的勞動成爲協作勞動,管理、監督和調節的工作就變成資本的一個職能。一旦成爲資本的職能,它就獲得了特殊的xing質”(marx,《資本論》,vol,i,313)。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初等教育的改造中:監督的細節被明文規定,監督進入教學關系中。由于教區學校的發展,學生人數增多,再加上缺乏同時管理整班學生活動的方法,從而産生了混亂,因此亟需製定一種監督ti製。爲了幫助教師,巴坦庫(batencour)從優秀學生中選任了一批“幹事”——班長、觀察員、課代表、輔導員、祈禱文誦讀員、書寫員、墨shui保管員、施赈員和探訪員。這裏有兩種角se,一種負責具ti工作(分發墨shui和紙張,向窮人發放救濟品,在節日誦讀經文等);另一種負責監督:“觀察員應記錄下誰離開座位,誰在說話,誰沒帶念珠或祈禱書,誰在做彌撒時舉止不端,誰有不軌行爲,誰總在閑談或在街上不守規矩”;“課代表”負責監管“在學習時說話或哼曲的人,不寫作業而把時間lang費在玩耍上的人”。“探訪員”拜訪缺勤或犯下嚴重錯誤的學生的家長。“班長”監督所有的幹事。只有“輔導員”是一個教學角se。他們的任務是兩人一組小聲地教學生誦讀(m.1.d.b,68一83)。數十年後,德米亞提倡與之相似的分層管理,而幾乎所有的監督職能都因有了一種教學意義而加強:一個助教教學生握筆姿勢,糾正書寫錯誤,同時“記錄調皮者”;另一個助教在閱讀課中負有同樣的任務。班長負責監督其他幹事和全班的表現,並負責“使新生習慣學校的規矩”。組長讓學生背誦課文,並記下不會背的人名。[對在此我們看到了“互教”機構的輪廓,其中三種程序結合爲單一的機製:教學本身,通過教學活動實踐獲得知識,層層監督。一種明確而有規則的監督關系被納入教學實踐的核心。這種關系不是一個附加的部分,而是一種內在的、能夠提高其效能的機製。分層的、持續的、切實的監督,也許不是18世紀的重大技術“發明”,但是它的暗中擴展使與之相關的權力機製變得重要。通過這種監督,規訓權力變成一種“內在”ti系,與它在其中發揮作用的那種機製的經濟目標有了內在聯系。它也被安排成一種複雜的、自動的和匿名的權力。因爲雖然監督要依賴人實現,但是它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關系網絡的作用。這個網絡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自下而上的與橫向的。這個網絡“控製”著整ti,完全覆蓋著整ti,並從監督者和被不斷監督者之間獲得權力效應。在對紀律實行層層監督時,權力並不是一個被占有的物或一個可轉讓的財産。它是作爲機製的一部分起作用。誠然,它的金字塔組織使它有一個“頭”,但是,在這持久連續的領域裏産生“權力”和分配人員的是整個機構。這樣就使得規訓權力既是毫不掩飾的,又是絕對“審慎”的。說它“不掩飾”是因爲它無所不在,無時不警醒著,因爲它沒有留下任何晦暗不明之chu,而且它無時不監視著負有監督任務的人員。說它“審慎”則是因爲它始終基本上是在沈默中發揮作用。紀律使一種關系權力(relationalpower)得以運作。這種關系權力是自我維系的。它用不間斷的精心策劃的監視遊戲取代了公共事件的展示。由于有了這種監督技術,權力“物理學”對肉ti的控製遵循著光學和力學法則而運作,即玩弄一整套空間、線條、格……

規訓與懲罰第二章 規訓的手段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章 規訓的手段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