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胡適>說儒>第6節 椤伽宗考

《說儒》第6節 椤伽宗考

胡適作品

  一月論

  在五世紀的晚期,北方有兩個印度和尚提倡兩種禅學,開辟了兩個偉大的宗派。一個是跋陀,又譯作怫陽;一個是菩提達摩。佛陀弟子道房傳授“止觀”禅法給僧稠(四八0——五六o),僧稠成爲北齊的大師,撰《止現法》兩卷,道宣《續增傳》稱其書“味定之賓,家藏一本”。止觀禅法是南嶽天臺一派的主要教義;雖然南嶽慧思(五一四——五七七)和他的弟子天臺智凱都遠攀馬鳴、龍樹做祖宗,而不肯明說他們和佛陀、增稠有淵源,我們可以推測佛陀、僧稠是南嶽天臺一宗的遠祖。

  菩提達摩教人持刀《楞伽經》,傳授一種堅忍苦行的禅法,就開創了楞伽宗,又稱爲“南天竺一乘宗”。達摩死後二百年中,這個宗派大行于中guo,在八世紀的初年成爲一時最有權威的宗派。那時候,許多依草附木的司禅和尚都紛紛自認爲菩提達摩的派下子孫。 牛頭山法融一派本出于三論宗, 講習的是《大品般若經》和《大集經》,道宣作《法融傳》,凡二千四百三十三字,無一字提到他和楞伽宗有關系。但是牛頭山的後輩居然把法融硬派作菩提達摩的第四代子孫,成了得伽宗的忠實同志了。還有嶺南韶州曾侯溪的慧能和尚,他本是從《金剛般苦經》出來的,也和“楞伽”一派沒有很深的關系,至多他不過是曾做過楞伽宗弘忍的弟子罷了。但是慧能的弟子神會替他的老師爭道統,不惜造作種種無稽的神話,說慧能是菩提達摩的第四代弘忍的“傳yi得法”弟子。于是這一位“金剛般若”的信徒也就變成“楞伽”的嫡派了。後來時勢大變遷,神會捏造出來的道統僞史居然成了信史,曹溪一派競篡取了楞伽宗的正統地位。從此以後,司禅和尚又都紛紛攀龍附鳳,自稱爲曹溪嫡派,一千多年以來的史家竟完全不知道當年有個楞伽宗了。

  我們看了楞伽宗史迹的改章與湮沒,忍不住一種打抱不平的慨歎,所以現在決定要重新寫定菩提達摩一派的曆史。

  道宣(死在六六七)在七世紀中葉編纂《續僧傳》,很明白僧稠和達摩兩派的旨趣和傾向的不同,他在《司禅蔔門的敘論裏說:

  然而現彼兩宗,即乘之二軌也。稠懷念chu(念chu即印度禅法的四志chu),清範可崇;摩法虛宗,玄旨幽暗。可崇則情事易顯,幽暗則理xing難通。

  當七世紀中葉,道宣當然不能預料以後六七十年中的楞伽宗變化升沈的曆史。然而,正因爲他不知道八世紀以後爭道統的曆史,他的《續僧傳》裏保存的一些楞伽宗史料是最可靠的記載,可以供給我們考訂那個奇特的宗派的早期信史,可以使我們用他的記載來和八世紀以後僞造的史迹相參證比較,考證出後來種種作僞的痕迹來,同時從頭建造起一段可信的中guo禅學史來。

  道宣的記載之外,近年敦煌出現的古寫本,和日本保存的古寫本,都供給我們重要的史料。

  _、菩提達摩

  關于菩提達摩的種種傳說,我曾有《菩提達摩考》以胡適文存江集,頁四四九——四六五),發表在八年前(一九二七),我現在把我的結論摘記在這裏:

  菩提達摩是南天竺婆羅門種,他從海道到中guo廣州,大約在劉宋晚年(約四七o——四七五),但必在宋亡(四七九)之前。證據有二:

  一、《續增傳》說他“初達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可證他來在宋亡之前。

  二、《續僧傳》(卷十九)的僧副傳中說僧副是太原祁縣人,從達摩禅師出家,爲“定學”之宗,“後乃周曆講座,備嘗經論,並知學唯爲己,聖人無言。齊建武年(四九四——四九七),南遊楊辇,止于鍾山定林下寺。……卒于開善寺,春秋六十有一,即[梁措通五年(五二四)也。”依僧副的一生看來,他從達摩出家必是在他二十多歲時,約當蕭齊的初期(約四八五左右),因爲建武元年(四九四)僧副只有三十歲,已離開北方了。舊說,達摩曾見梁武帝,談話不投機,他才渡江北去。見梁武帝的年代,或說是普通元年(五二o),或說是普通八年(五“七)。這都是後起的神話,並非事實。證據甚多:

  一、《續增傳》全無此說。

  二、僧副一傳可證梁武帝普通元年達摩在北方至少已住了三四十年了。

  三、楊衍之《洛陽伽藍記》(成書在五四七)記達摩曾遊洛陽永甯寺,此寺建于北魏熙平元年(五一六),達摩來遊正當此寺盛時,約當五一六至五二六之間。

  四、不但七世紀的道宣不記達摩見梁武帝之事;八世紀沙門淨覺作《楞伽師資記x敦煌寫本),其中達摩傳裏也沒有此事。

  五、這段神話起于八世紀晚期以後,越到後來,越說越詳細了,枝葉情節越多了(看胡適同上書,賈四五八二一四六一)。這可見這個神話是逐漸添造完成的。

  舊說他在中guo只住了九年,依我們的考據,他在中guo差不多住了五十年。他在北方最久,“隨其所止,誨以禅教。”道宣說他“自言年一百五十余歲,遊化爲務,不測于終”。我們推算他在中guo的時間,上可以見劉來之亡,下可以見永甯寺的盛時,其間大約有五十年。印度南部人身ti發育甚早,所以少年人往往顯出老態,很容易被人認作老人。達摩初到中guo時,年紀雖輕,大概已被中guo人誤認作老頭子,他也樂得自認年高。後來他在中guo久了,真老了,只好‘名言年一百五十歲”了。(《洛陽伽藍記地說他自言一百五十歲)

  《續增傳》說達摩在北方所傳弟子,除僧副早往南方之外,有道育、意可兩人。《慧可傳》中說:

  達摩滅化洛濱,可亦理形河唉…後以天平(五三四——五三七)之初,北就新邱,盛開秘苑。

  這可見達摩死在東魏天平以前, 所以我們假定他死在西曆五三o左右,那時他的弟子增副已死了六年了。

  道宣記達摩的教旨最簡單明白。八世紀中葉,沙門淨覺作《楞伽師資記》(有巴黎、倫敦兩本,朝鮮金龍經先生有排印本),記達摩的教旨也和道直所記胡同,可以互相印證。我們用《續增傳》作底本,遇必要時,用淨覺的記載作注釋。《續增傳》記達摩教義的總綱雲:

  如是安心,謂壁觀也。如是發行,謂四法也。如是順物,教護譏嫌。如是方便,教分不著。然剛入道多途,要依二種,謂理行也。

  壁觀是達摩的禅法,即是下文說的“凝住壁觀”。四法即是下文說的“四行”。安心屬于“理”,發行屬于“行”,下文分說:

  籍教悟宗,深信舍生同一真xing。客塵障政以師資記》作“但爲客塵妄覆,不能顯了” ) ,令舍僞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豎住不移,不隨他教(《師資記》作“更不隨于言教”),與遺冥符,寂然無……

說儒第6節 椤伽宗考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6節 椤伽宗考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