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多葛主義雖然和伊壁鸠魯主義起源于同時,但是它的學說卻曆史更長而變化更多。它的創始人——公元前三世紀早期的芝諾——的學說,與公元後二世紀後半葉的馬爾庫斯·奧勒留的學說是截然不同的。芝諾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他的學說大上是犬儒主義與赫拉克利特的結合品;但是斯多葛派則由于滲入了柏拉圖主義而逐漸放棄了唯物主義,後來終于連一點唯物主義的影子都沒有了。他們的倫理學說的確是改變得很少,而倫理學說又是大多數斯多葛派所認爲是最主要的東西。然而甚至于就在這方面,著重點也有所轉移。隨著時間的推移,斯多葛派關于其他的方面講得愈來愈少,而關于倫理學以及最與倫理學有關的那些神學部分便愈來愈受到極端的強調。關于早期的斯多葛派,我們要受一個事實的限製,即他們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只有少數的片斷。唯有塞涅卡、愛比克泰德和馬爾庫斯·奧勒留——他們都屬于公元後一世紀至二世紀——的作品是完整地流傳了下來的。
斯多葛主義比起我們以前所探討過的任何哲學派別都更少希臘。早期的斯多葛派大多是敘利亞人,而晚期的斯多葛派則大多是羅馬人。塔因(《希臘化文明》一書,第287頁)疑心迦勒底曾對斯多葛主義有過影響。于伯威格正確地指出了,希臘人在對野蠻世界進行希臘化的時候,給他們所留的卻是僅只適合于希臘人自己的東西。斯多葛主義與早期的純粹希臘的哲學不同,它在感情上是狹隘的,而且在某種意義上是狂熱的;但是它也包含了爲當時世界所感到需要的、而又爲希臘人所似乎不能提供的那些宗教成份。特別是它能投合統治者,吉爾柏特·穆萊教授說:“幾乎所有的亞曆山大的後繼者——我們可以說芝諾以後曆代所有主要的
王——都宣稱自己是斯多葛派”。
芝諾是腓尼基人,大約于公元前四世紀後半葉生于塞普路斯島上的西提姆。他的家庭很可能是從事商業的,而且很可能當初是商業的利益把他引到雅典來的。然而到了雅典之後,他變得渴望研究哲學了。犬儒學派的觀點要比任何其他學派的觀點都更投合他的胃口,但他卻多少是一個折衷主義者。柏拉圖的弟子們指責他剽竊了學園的學說。在整個斯多葛派的曆史上,蘇格拉底始終是他們主要的聖人;蘇格拉底受審時的態度,他之拒絕逃亡,他之視死如歸,他那關于幹了不正義的勾當的人對自己要比對別人傷害得更大的說法,這一切都完全與斯多葛派的教訓吻合。蘇格拉底對于冷暖的不聞不問,他在食方面的樸素,以及他的完全擯棄一切肉
的享受,也同樣是如此。但是斯多葛派卻從不曾采用柏拉圖的理念說,而且大多數的斯多葛派也反對柏拉圖關于靈魂不朽的論證。只有晚期的斯多葛派才追隨柏拉圖,把靈魂認爲是非物質的;而早期的斯多葛派則同意赫拉克利特的觀點,認爲靈魂是由物質的火構成的。這種學說固然在詞句上也可以從愛比克泰德和馬爾庫斯·奧勒留那裏找得到,但是他們似乎並不是把火認爲真正就是構成物理事物的四原素之一。芝諾對于形而上學的玄虛是沒有耐心的。他所認爲重要的只是德行;他之重視物理學與形而上學,也僅僅在于它們有助于德行。他試圖借助于常識來與當時的形而上學進行鬥爭,——而常識在希臘就意味著唯物主義。對于感官可靠
的種種懷疑困惱了他,于是他就把相反的學說推到了極端。“芝諾從肯定現實世界的存在而開始。懷疑派就問:‘你所說的現實是指什麼?’‘我是指堅固的和物質的。我是指這張桌子是堅固的物質’。懷疑派又問:‘那麼‘神’呢?靈魂呢?’芝諾回答說:‘完全是堅固的;假如有的話,那比桌子還要堅固’。‘那末德行、正義或者比例也都是堅固的物質嗎?’芝諾回答說:‘當然是十足堅固的’。”①在這一點上很顯然地,芝諾也象許多別人一樣,由于熱衷于反形而上學而陷入到他自己的另一種形而上學裏面去了。
這一學派始終堅持不變的主要學說,是有關宇宙決定論與人類自由的。芝諾相信並沒有偶然這樣一種東西,自然的過程是嚴格地爲自然律所決定的。起初只有火;然後其他的原素——氣、、土就順序——逐漸地形成了。但是遲早終將有一場宇宙大燃燒,于是一切又都變成爲火。按照大多數斯多葛派的說法,這場燃燒並不是最後的終結,象是基督教學說中所說的世界末日那樣,而僅只是一度循環的結束;整個的過程將是永無休止的重演。現在所出現的萬物以前就曾出現過,而且將來還要再出現,並不是一次而是無數次。因而,這種學說看來似乎是沒趣味的,並且無論在哪一方面都並不比通常的唯物主義,例如德谟克裏特的唯物主義,更能使人感到慰藉。但是這只是它的一個方面。自然的過程,在斯多葛主義那裏也象在十八世紀的神學那裏一樣,是被一個“立法者”所規定的,而這個“立法者”同時也就是一個仁慈的天意。整個的宇宙直到最微小的細節,都是被設計成要以自然的手段來達到某種目的的。這些目的,除了涉及到神鬼的而外,都可以在人生中找得到。萬物都有一個與人類相關聯的目的。有些動物吃起來是美味,有些動物則可以考驗我們的勇氣;甚至連臭蟲也是有用的,因爲臭蟲可以幫助我們在早晨醒來而不致躺在
上過久。至高無上的威力有時候就叫做“神”,有時候就叫做宙斯。賽涅卡區別了這種宙斯與通俗所信仰的對象;後者也是實有的,但卻
于附屬地位。“神”與世界是分不開的;他就是世界的靈魂,而我們每個人都包含有一部分神聖的火。一切事物都是那個叫做“自然”的單一
系的各個部分;個
的生命當與“自然”相和諧的時候,就是好的。就一種意義來說,每.一.個.生命都與“自然”和諧,因爲它的存在正是自然律所造成的;但是就另一種意義來說,則唯有當個
意志的方向是朝著屬于整個“自然”的目的之內的那些目的時,人的生命才是與“自然”相調和的。德行就是與“自然”相一致的意.志.。壞人雖然也不得不遵守上帝的法律,但卻不是自願的;用克雷安德的比喻來說,他們就象是被拴在車後面的一條狗,不得不隨著車子一起走。
在一個人的生命裏,只有德行才是唯一的善;象健康、幸福、財産這些東西都是渺不足道的。既然德行在于意志,所以人生中一切真正好的和壞的東西就都僅僅取決于自己。他……
西方哲學史第二十八章 斯多葛主義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