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西方哲學史第六章 聖邊奈狄克特與大格雷高裏上一小節]籍,舍棄父的家財,帶著一顆專誠事奉上帝的決心,去尋找一個什麼地方,用以達成自己的神聖心願:于是,他就這樣飽學而無知和不學而智慧地離開了家門。”
他當即獲得了行奇迹的本領,第一個奇迹是用祈禱修好了一個破篩子。鎮上的市民把這篩子挂在教堂門口,“許多年後,甚至到了倫巴底人入侵的時代,還依舊挂在那裏。”他丟開了那篩子,走進了他的洞穴。這地方只有一個朋友知道,這個朋友秘密地用一條繩子把食物系給他,繩上系著一個響鈴,以便在送食物時通知這位聖徒。可是撒旦卻向繩子投了一塊石子,把繩子連鈴铛都打壞了。雖然如此,這個人類的仇敵妄想斷絕聖徒食物供應的試圖卻終未得逞。
邊奈狄克特在洞穴中住滿了上帝旨意所要求的日數之後,我們的主便在複活節那天向某一位祭司顯現;把隱士的所在默示給他;並吩咐他和該聖徒共進複活節的筵席。大約與此同時;有些牧羊人也發現了他。“起初,當他們由灌木叢中偶然發現他時,他穿著由獸皮做成的服,他們當真還以爲這是一只什麼野獸之類的東西,但等他們結識了這位上帝的仆人之後,其中許多人便因他而把原來野獸般的生活一變而爲蒙恩、虔敬和獻身的生活了。”
邊奈狄克特,象其它隱士一樣,遭受過肉慾的誘惑。“惡魔使他憶起從前見過的一個女人,這個回憶在上帝仆人的靈魂中,喚起了強烈的婬念。它有增無已、幾致使他屈服于享樂,並興起了離開荒野的念頭。然而在上帝恩惠幫助下,他突然清醒過來了;當他看到附近長著許多茂密的荊棘和叢生的荨麻時,他立即下
服,投身在內翻滾了許久,以致當他爬起來之後,他已可憐地弄得全身撇開肉綻:他就這樣借著肉
的創傷醫治了靈魂的創傷。”
在他名聲遠揚之後,某修道院僧衆,曾因他們的院長新近去世,而邀請他去主持該院。他接職後硬要他們遵守嚴格的戒律,致使衆修道僧在一次盛怒之下,決定用一杯鸩酒對他進行毒害。然而當他在杯口上畫了一個十字之後那杯便立即粉碎了。于是他又重返到荒野中去。
篩子的奇迹並非聖邊奈狄克特所行唯一致用的奇迹。一天,一個善良的哥特人用一把鈎鐮芟夷荊棘,鐮頭忽然從柄上落,掉進深
之中去了。邊奈狄克特得悉之後,將鐮柄放進
中,這時鐮頭便立即浮起來,自動地接到鐮柄上去。
一個鄰區祭司,因嫉妒這位聖徒的名聲而贈他一塊有毒的面包。然而邊奈狄克特卻奇妙地得知這是一塊有毒之物。他習慣于喂養一只烏鴉。當烏鴉在發生問題那天飛來時,這位聖徒便對它說:“我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吩咐你銜起這塊面包來,把它丟在一個人迹不到的地方。”烏鴉照辦了,在它飛回來的時候他照例喂給它當天的食物。這惡毒的祭司,看到無法殺害邊奈狄克特的肉身,乃決定戕害他的靈魂,因而打發七個赤身躶的少婦進了他的修道院。這位聖徒唯恐某些青年修道僧因受誘惑而去犯罪,故而自行離去,以便使那個惡毒的祭司不再發生行這種惡事的動機。以後這個惡毒的祭司終因住房的天花板倒坍下來而被壓身死。這時有一位修道僧追蹤到邊奈狄克特那裏告訴他這個消息,這修道僧一面表示愉快,一面請求他重返原來的修道院。邊奈狄克特對犯罪者的死亡表示了哀悼,並對那稱快的修道僧課以苦行。
格雷高裏不僅談到聖邊奈狄克特所行的一些奇迹,同時也不時樂于敘述聖邊奈狄克特生涯中的一些事迹。在他創建了十二所修道院最後重返蒙特·卡西諾時,那裏有一所紀念亞波羅的禮拜堂,仍然被鄉民作爲異教崇拜之用。“一直到那時,這些瘋狂的異教群衆仍然去獻那罪惡深重的祭品。”邊奈狄克特毀壞了他們的祭壇,代之以一所教堂,並且勸化附近的異教徒改信了基督教。這時撒旦感到了煩惱:
“這個人類的夙敵,不把這件事當作好事對待,現在他竟不在私下,或在夢中出現,而是公開呈現在那聖教父的眼前,並且大聲訴說他傷害了它。修道僧們雖聽到它的喧噪,卻看不到它的形:但當尊敬的教父向他們述說時,撒旦卻以凶險殘暴的姿態出現在他面前,它張牙舞爪,嘴中噴著熱氣,眼中射出烈焰,活象要把他撕碎了似的:所有修道僧都聽見了魔鬼對他所說的話;它首先呼喚了這位聖徒的名字,但是我們這位上帝的仆人卻不屑于回答它,于是它便開始了一陣冷嘲熱罵:它首先喊‘蒙福的邊奈特’,但卻發現他始終不回答它,于是它馬上改變了腔調並說道:‘該咒詛的,而不是蒙福的邊奈特:你與我有什麼相幹?你爲什麼要這樣迫害我?’”故事到此爲止;人們由此推想撒旦終于在絕望中放棄了掙紮。
我已從這些對話中作了較長的引證。它們的重要有三個方面。第一,聖邊奈狄克特的教規,後來成爲西歐所有修道院(除去愛爾蘭的修道院,或一些由愛爾蘭人建立的修道院之外)的典範。然而對于聖邊奈狄克特的生平來說,這些對話卻是我們的認識的主要來源。第二,它們這些對話描繪出公元六世紀末葉,最文明的民族精神領域的一幅最生動的圖畫。第三,這些對話爲教皇大格雷高裏所寫成,他是西歐教會中第四位和最末一位博士,並且在政治方面是個最傑出的教皇。以下我們就要對他加以重點敘述。
諾桑普頓副監督,w.h.赫頓牧師斷言大格雷高裏是六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他說只有查士丁尼皇帝和聖邊奈狄克特是他的匹敵。他們三人誠然對未來的時代起過深遠的影響:查士丁尼由于他的法典,(並不是由于他的武功,因爲那些都是暫時的);邊奈狄克特由于他的教規;而大格雷高裏則由于他所帶來的教廷權的增長。在我所引用的那些對話中,他雖然顯得稚氣和輕信。但是作爲一個政治家,他卻非常機敏,專擅和十分清楚地會到:面對著一個複雜,變化靡常的世界他能有些什麼成就。這一對照是頗爲令人驚奇的:在行動上最有力的人物往往在精神上卻屬于第二流。
大格雷高裏,是以格雷高裏爲名的初代教皇,約在公元540年生于羅馬一個富有的貴族之家,他的祖父于鳏居後好象也曾做過教皇。他本人在青年時代時有過一所宮殿和巨大的財産。他受過當時人們認爲良好的教育,雖然這並不包括希臘語文知識,盡管他在君士坦丁堡住有六年之久,然而卻從未學會希臘語文。公元573年他做過羅馬市市長,但是因爲宗教需要他,所以他便辭去了市長的職務,爲建立修道院和周濟貧民,捐獻了所有的家財。他把自己的宮殿變做了僧舍,而自己則變成一個邊奈狄克特派教士。他專心致力于虔修和苦行,致使自……
西方哲學史第六章 聖邊奈狄克特與大格雷高裏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