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羅素>西方哲學史>第七章 黑暗時期中的羅馬教皇製第2小節

《西方哲學史》第七章 黑暗時期中的羅馬教皇製

第2小節
羅素作品

  [續西方哲學史第七章 黑暗時期中的羅馬教皇製上一小節]有名文件的內容曾爲c.戴利勒·伯恩斯概述如下:

  在概述了尼西亞信條,亞當的墮落和基督的誕生之後,君士坦丁說他患了麻瘋病,由于多方就醫無效因而前往求助于“朱比特神殿的祭司們。”他們建議他殺死一些嬰兒,並在嬰兒的血中沐浴,但由于嬰兒母qin們的眼淚,他乃放還了她們。當夜,彼得和保羅向他顯現,對他說塞爾維斯特教皇正隱居于蘇拉克特的洞穴裏,他會治好他的。于是他便來到了蘇拉克特,這時“萬guo教皇”告訴他彼得和保羅不是神,而是使徒;並拿出他們的畫像給他看,他認出這兩個人正是上次顯現時的人物,並在他所有的州長面前承認了這事。于是教皇塞爾維斯特指定他穿著馬毛衫進行一段時期的贖罪;然後給他施了洗禮。這時他看到有手從天上觸及他。于是他的麻瘋病被治好了,並自此放棄了偶像崇拜。以後,他和他所有的州長們、元老院貴族以及全ti羅馬人民考慮最好將最高權力讓給羅馬的彼得教廷,並使其淩駕于安提阿、亞曆山大裏亞、耶路撒冷以及君士坦丁堡之上。然後他在拉特蘭宮內建立了一所教堂。他把皇冠、三重冠和皇袍賜給了教皇。他把三重冠戴在教皇頭上,並替教皇牽著馬缰。他“把羅馬,以及西方所有的省、縣和意大利城市讓給賽爾維斯特和他的後繼者;永久作爲羅馬教會的管轄區”;然後,他遷到東方,“因爲在天上皇帝已經設置了主教權位和基督教首腦的地方,世俗的皇帝已不配再去掌權了”。

  倫巴底人並不順從丕平和教皇,但他們卻在屢次戰爭中爲法蘭克人所戰敗。公元774年丕平的兒子查理曼終于進駐了意大利,徹底擊敗了倫巴底人,自認爲他們的guo王,然後占領了羅馬,並在此確認了丕平的贈予。當時的教皇哈德理安和列奧三世發覺在各方面促進查理曼的計劃是對他們有利的。查理曼征服了德意志的大部地方,以強烈的迫害手段使撒克遜人改信了基督教並于最後獨自恢複了西方帝guo,在公元800年的聖誕節由教皇加冕即皇帝位。

  神聖羅馬帝guo的建立,在中世紀理論方面劃了一個時代,但在中世紀實踐方面卻遠非如此。中世紀是一個特別熱中于法權虛構的時代,當時的虛構主張前羅馬帝guo的西部地區·在·法·律·上仍隸屬于君士坦丁堡的皇帝,而皇帝是被認爲·合·法權威的唯一源泉。法權虛構的大師查理曼曾主張:帝guo的皇位尚無人繼承,因爲統治東方的伊琳(她自稱皇帝而不稱女皇)是個篡位者,因爲女人是不能做皇帝的。查理從教皇那裏爲自己的主張找到了合法根據。因而教皇與皇帝從最初就有過一種奇妙的倚存關系。無論是誰,若不經羅馬教皇加冕就不能做皇帝;另一方面,數世紀以來每一代強力的皇帝都主張有任免教皇的權限。中世紀法權的理論有賴于皇帝與教皇雙方的決定;雙方雖都爲這種倚存關系而感到苦惱,但曆時數世紀之久一直無法避免。他們彼此之間經常發生摩擦,這種摩擦時而有利于一方,時而有利于另一方。公元十三世紀裏雙方的鬥爭終于達到無從和解的地步。教皇雖獲得了勝利,但不久以後卻失去了道德上的權威。教皇和神聖羅馬帝guo皇帝二者並存了幾個世紀,教皇一直延續到現在;皇帝則延續到拿破侖時代爲止。然而,所建立起來的關于雙方各自權力的精致的中世紀理論,卻在十五世紀時即失去了效力。這理論所主張的基督教世界的統一,在世俗方面被法蘭西、西班牙以及英吉利等君主guo的強權所摧毀;在宗教方面則爲宗教改革所摧毀。

  關于查理大帝和其隨從的xing格,蓋哈特·澤裏格博士曾概括敘述如下:

  在查理的宮廷裏展開了波瀾壯闊的生活。我們在那裏既能看到豪華與天才,也能看到不道德的行爲。查理一向不注意那些招致在他周圍的人們。他本人並非一個模範人物,因而對于自己所喜歡的人或認爲有用的人都能許以最大的自由。他雖被稱爲“神聖的皇帝”,但他的生活卻顯不出什麼神聖。阿魯昆就曾這樣稱呼查理,並贊揚皇帝美麗的女兒羅楚德是一位娴淑的女xing,盡管她和梅因的羅得利克伯爵陳倉暗渡,生過一個男孩。查理離不開他的女兒們,他不允許他們結婚,因此,不能不使他得到這樣的後果。另外一個女兒蓓爾塔和聖裏其耶修道院虔誠的院長安吉爾伯特之間生過了兩個男孩。事實上查理的宮廷是個恣情縱慾的生活中心。

  查理曼是個精力充沛的蠻人,在政治方面與教會結成同盟,但他卻不關心個人的虔誠。他既不會讀又不能寫,但他卻掀起了一次文藝複興。他在生活上是放蕩不羁的,同時又過分溺愛自己的女兒。但他卻不遺余力地勖勉臣民過聖潔的生活。他和他的父qin丕平一樣曾巧使傳教士的熱誠爲自己在德意志擴張勢力,並設法使教皇服從他的命令。教皇們都心滿意足地聽從他的命令,因爲當時的羅馬已成爲一個蠻族的都市,如果沒有外界的保護教皇自身的安全是毫無保障的,而且曆次教皇的選舉也早已變成了混亂的派系鬥爭。公元779年,地方的敵對者逮捕了教皇,把他投入監獄,並威脅要刺瞎他的眼睛。查理在世時似將開始一個新秩序,但他死後卻除去一套理論以外什麼也沒有遺留下來。

  教會所得的利益,特別是教廷所獲得的利益,比西羅馬帝guo所得的利益更爲穩固。在教皇大格雷高裏三令五申下的一個修道僧團ti勸化英格蘭改信了基督教,因此英格蘭比那些有主教、但習慣于地方自治的guo家,對羅馬更爲恭順。德意志的改宗主要是英格蘭傳教士聖鮑尼法斯(公元680—754)的功績。他是個英格蘭人,曾是查理·馬特爾和丕平的朋友,並且全面效忠于教皇。鮑尼法斯在德意志建立了許多修道院。他的朋友聖戈勒在瑞士建立了一所名爲聖戈勒的修道院。根據某些權威者所述,鮑尼法斯曾按《列王紀上卷》中的儀式爲guo王丕平舉行過塗油式。

  聖鮑尼法斯的原籍是德汶州,受教育于愛克塞特和溫徹斯特。他于公元716年去弗利西亞,但不久即返回。公元717年他去到羅馬。並于公元719年被教皇格雷高裏二世派往德意志去勸化德意志人改教,以及對愛爾蘭傳教士的影響進行鬥爭(可以追憶的是:愛爾蘭傳教士曾對複活節的日期和削發的形式犯了錯誤)。他在取得相當成就之後,于公元722年回到羅馬,在羅馬被格雷高裏二世任命爲主教,並宣誓服從教皇。教皇給了他一封致查理·馬特爾的信,並任命他在勸化異教徒改教的使命之外,去鎮壓異教徒。公元732年他被提升爲大主教;公元738年他到羅馬作了第三次訪問。公元741年教皇劄卡理阿斯任命他爲教皇使節並命令他去改革……

西方哲學史第七章 黑暗時期中的羅馬教皇製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七章 黑暗時期中的羅馬教皇製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