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西方哲學史第十三章 聖托馬斯·阿奎那上一小節]是受動,另外有些事物既能受動又能始動。凡是被推動了的某物都是被某物所推動的,並且,因爲不可能漫無止境地往上追溯,所以我們終必會在某一點上逢到一個始動而非受動的某物。這個非受動的始動者就是上帝。也許會有人反對這種論證,因它涉及夙爲天主教徒所擯斥的運動永恒。但這種反對卻是一個錯誤:這種論證建立于運動永恒
的假設上是妥當的,但它卻只是被那對立的假設,即涉及一個起始,也就是一個·第·一·原·因的假設所增強。
在《·神·學·大·全》中,提出五種有關上帝存在的論證。第一,是不受動的始動者的論證正如上述。第二是·第·一·原·因的論證,同樣基于無限追溯的不可能。第三,一切必然
必有其最初根源;這和第二個論證大同小異。第四,世界上存在著種種完美的事物,而這些必定淵源于某些至善至美的事物。第五,我們甚至發現很多無生物都在完成一個目的:這個目的必定存在于這些無生事物的外部,因爲只有有生事物能有一內在的目的。
讓我們再回到《·異·教·徒·駁·議·輯·要》一書。在證明了上帝的存在之後,我們現在可以提到許多關于上帝的事實,但這些事,在某種意義上都是,否定的:我們只能通過上帝不是什麼而認識上帝的本。上帝是永恒的,因他是不受動的;上帝是不變的,因他不包涵被動的潛在
。迪南人大衛(十三世紀初葉的唯物主義泛神論者)“曾狂喊”上帝與原始物質是一
;這是悖理的,因爲原始物質是純粹的被動
,而上帝卻是純粹的主動
。在上帝中,沒有組成部分,因此,他不是一個軀
,因爲軀
總有若幹部分。
上帝是他自己的本質,否則,他就不是單一的,而要爲本質與存在所合成了。(這點很重要)在上帝中本質和存在是同一的。上帝中沒有偶然,不能按任何實
上的區別加以詳細說明;它不屬于任何·類;他不能被給以定義。然而任何·類的優越
他都不缺。萬物在某些方面類似上帝,在某些方面卻又不象。我們說萬物象上帝比說上帝象萬物更爲適當。
上帝是善,並是他自身的善;他是萬善之善,他是智慧的,而他的智慧的行動是他的本質。他以自己的本質進行理解,並且全面地理解他自己。(我們記得約翰·司各托,曾有不同的見解。)
雖然在神理智裏沒有什麼組成部分;但上帝卻理解很多事物。這似乎是個難題,但上帝所理解的諸事物在上帝裏面並沒有實
的存在。同時它們也不象柏拉圖想的那樣,自身存在,因爲自然事物
開物質不會存在也不能爲人所理解。
但是,上帝在造物之先必須理解諸形相。這一困難的解決有如以下:“神理智的概念,——這概念是他的話語,——正如上帝理解他自己那樣,不僅是已知上帝本身的肖像,而且還是一切類似神
本質事物的肖像。因而許多事物,通過可知的形相,也就是神
本質,和通過一個已知的意願,也就是神的話語——可以被上帝所理解。”①每一個形相,只要它是個積極的某物,便是個完成。上帝的理智借著理解每一事物什麼地方象他,什麼地方不象他,而把每一事物所固有的
質包含在他的本質之中;例如植物的本質是生命,而不是知識,動物的本質卻是知識,而不是理智。這樣植物在它是有生命的這一點上是象上帝的,但在它沒有知識這一點上是不象上帝的;動物在它有知識這一點上是象上帝的,但在它沒有理智這一點上卻又不象上帝。被造物和上帝的區別總要通過一種否定。
上帝在同一瞬間理解所有事物。他的知識不是一種占有;
同時也不是推理的或邏輯的。上帝是真理。(這須按字面去理解。)
現在我們面臨一個問題,它曾使亞裏士多德和柏拉圖都感到困惑。上帝能知道個別事物呢,還是只知道諸共相一般的諸真理呢?基督徒由于相信天命,所以必然認爲,上帝了解各個事物;雖然如此,也還有一些有力的議論反對這種看法。聖托馬斯列舉了七種這樣的議論,並隨即予以逐條的駁斥。七條議論有如下述:
1.個既然是顯
(signatematter),那末非物質的任何東西都不能認識它。
2.個不是永恒存在的,當他們不存在的時候也就無從認識,因而它們不能被一永恒不變的存在所認識。
3.個是偶然的,而不是必然的;因而除非當他們存在的時候,對他們不可能有確切的認識。
4.有些個由來于意志,而這只能被有此意志的人所認識。
5.個的數量是無限的,而這種無限則是無從認識的。
6.個過于渺小不值上帝給予注意。
7.某些個中存在著罪惡,但上帝卻不能認識罪惡。
阿奎那回答說,上帝認識個,因爲他是它們的根源;上帝預知尚未存在的事物,就象一個工匠在製造一件物品時一樣;上帝知道未來的偶然事件,因爲上帝看時間中的每個事物就象在眼前的一樣,而上帝本身卻不在時間之內;上帝知道我們的心意和我們的秘密意志,上帝知道無窮無盡的事物,然而我們卻不能。上帝知道渺小的事物,因爲沒有什麼事物是·全·然渺小的,並且凡事都有·幾·分高貴;否則上帝就要只認識他自己了。此外宇宙的秩序是極其高貴的,但假如對其渺小部分沒有認識,則對其高貴的秩序也不會有所了解。最後,上帝知道惡事。因爲認識任何善事包括著認識其反面的惡。
上帝有意志;他的意志就是他的本質,而其主要對象就是神本質。上帝在願望他自己時,他也願望其他萬物,因爲上帝是萬物的終極。他甚而願望還沒出現的事物。他願望他本身的存在和善良,他雖願望有其他的事物,但卻不是·必·須作這種願望。上帝有自由意志;我們對于他的意志雖然可以賦予一種·理·由,但卻不能賦予一種·原·因。上帝不能願望本身不可能的事;譬如,他不能使一個矛盾變爲真實。聖托馬斯的對于超越神力的事物的舉例卻不十分適宜;他說上帝不能使一個人成爲一匹驢。
上帝中有喜樂和愛;上帝什麼也不恨,並具有沈思和積極的美德。他是幸福的,而且就是他本身的幸福。
現在我們來看(該書第二卷中)對被造物的看法。這對駁斥關于上帝的一些謬論是有用的。上帝從無中創造了世界,這和古代人的看法相反。上帝所不能作的一些事項被重新地提了出來。他不能是一個物,或改變他自己;他不會失敗;
他不會疲倦,或遺忘,或懊悔,或發怒,和悲傷;他不能使一個人不具靈魂,或使三角形三內角之和不等于兩個直角。他不能撤消過……
西方哲學史第十三章 聖托馬斯·阿奎那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