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春明外史第77回上一小節]斟上,自己也斟上了大半杯。周美芳笑著說了一聲“沒菜”,就端起杯子,向楊杏園舉了一舉,楊杏園也笑了一笑,舉著杯子喝了。從此以後、周美芳一端杯子,就向楊杏園舉一舉,笑著一定要他喝酒。楊杏園卻情不過,接連喝了三大杯。周美芳看他喝幹了,伸著壺過來,又給他斟酒。楊杏園笑道:“周老板,不要客氣了。我的量小,實在不能喝了。”周美芳手上提著酒壺的高梁,懸在半空,不肯拿回去。笑道:“您不接著,我可拿不回來了。”楊杏園卻情不過,又喝了一杯。于是把一只手蓋著酒杯,向懷裏藏,對周美芳笑道:“實在不能喝了,我是向來沒有酒量的。回家路很不少,若是醉了,很不方便。”周美芳一笑,兩個酒渦,又是一動,便道:“得,再喝個半杯,這就來飯。你看怎樣?”楊杏園道:“若只是半杯,那還勉強。”說著,將杯子伸出去接酒,不料周美芳趁著這個機會,把酒壺對著楊杏園的杯子,拼命一傾。楊杏園笑著把酒杯向懷裏一藏。酒杯子裏酒一蕩漾,溢了出來,便把面前的
服,潑
了一塊。周美芳笑著身子向回一縮,說道:“我這人不知怎麼辦的,斟酒也不會。”說著,便在身上掏出一方手絹,走了過來,俯著身軀,給他揩
前的酒痕。楊杏園接住手絹,自己拂幾拂。周美芳連說對不住。楊杏園笑道:“這對不住,是南方人老說的話,周老板怎麼也學會了。’凋美芳笑道:“這也是聽來的。說的不對嗎?”楊杏園笑道:“極對。但是你這樣客氣,還要說對不住,那也太難了。’滯說著,可就把酒杯子送到旁邊桌上去。趙文秀笑著對周美芳道:“你就別敬酒罷!你再要敬酒,楊先生非逃席不可了。”周美芳回頭一看楊杏園,果然面上紅紅的,大有醉意,也就不再勸酒了。楊杏園向來不肯努力喝酒,也就沒有醉過。這種黃酒,進口並不覺得厲害,不料喝下去一會兒,酒在肚裏發作起來,便覺頭腦有些昏沈沈的。平常很愛吃的菜,這時吃起來,卻又是一種口味。勉強要了半碗涼稀飯喝了,心裏才覺舒服一點。于是便悄悄的掏出一張五元鈔票,交給夥計,叫他去算賬。一會兒夥計將賬單和找的錢一路送來。楊杏園笑道:“賬已會過,我們不讓了。”周美芳一見,笑著只說使不得,但是錢已交櫃,也就只好算了,笑道:“得,過一天再請罷。”那趙文秀倒是很老實,將上的菜湯,陸陸續續,舀著向飯碗一淘,更把湯計將飯一拌,唏哩呼噜,連菜夾飯,自吃他的。
楊杏園總覺心裏有些亂,生怕鬧起酒來,在人當面吐了,很不象樣子,因此和周美芳敷衍了兩句,便告辭先回家。回到家裏趕緊叫聽差泡一壺濃茶來。一面喝茶,一面出神。想到周美芳人很清秀,淪落到以相示人,還要用酒食來聯絡人,可見世人吃飯之難。但是這樣殷勤招待,也就難得了。想著,一直把一壺茶喝完,還是口渴。這個時候,酒意兀自濃厚。楊杏園便點了一支安息香,
在鋼爐裏,坐住定了一定神,看見桌上橫著一支自來
筆。因爲筆頭沒有套起來,偶然將筆拈起,就拿桌上練習英文的橫格厚紙,用筆寫著玩。也不知道頃刻之間,怎樣會記起兩句唐詩,便寫道:“當時我醉美人家,美人顔
如花。今日美人……”寫到這裏,又記不起來了,把紙一推,把筆套起,站立起來,伸了一個懶腰,不覺大有睡意。因招呼聽差,有了開
,把茶還沏上,便拿了一本書,坐在沙發椅上看書,再等茶喝。先看半頁書,還能了解書上的話,看過半頁以後,就不知道書上說些什麼,漸漸的連坐在這兒幹什麼的,都也忘了。及至睜眼一看,屋子裏電燈,光爛奪目,窗戶裏吹進晚風來,撲在人身上,有點涼
地。除了窗子外牆腳下,有幾個小蟲,叽叽喳喳叫著外,其余並沒有一點聲音。向窗子外看時,天黑如漆,只能看見對面一點屋脊影子,暗沈沈的。原來夜
已深,人全睡了。坐著靜靜一想,我怎樣會靠在這裏睡著了。就在這個時候,微微的有一陣酒氣,夾著花香,在若有若無之間,隱約可聞。想道:“我真是醉了。怎樣睡了這久,還是有這種酒的幻象?”于是靜靜的注意了半天,看這花香酒氣究竟是從哪裏來的?聞了一會兒,忽然大笑起來。原來酒氣,不是由哪裏來的,正是自己口裏呼出來的氣。自己靜靜的在這兒坐著,就會聞到這種氣味。心想這正是所謂芳留齒頰間了。這一場酒東,雖然是自己出了錢,可是周美芳的厚意,也覺可感。坐著想了一會,因爲喉嚨裏依然十分幹燥,又把一溫
壺開
,全倒出來,傾在茶壺裏,正要找杯茶喝,只見桌上一張白紙,蓋了一樣東西,紙上寫著有一行字道:“何事痛快,使兄爛醉如泥。來時好夢正酣,不敢驚動。特買黃柑一盤,置兄案上,以備不時之需。月斜風定,城上三更,斷夢初回,余醒何在,揭紙乍睹此物,得毋驚喜互半乎?一笑。劍塵、碧波同白。”楊杏園看那茶盤子裏,果然陳列著八個黃柑。而且自己那把裁紙刀,也擦得幹淨雪白,放在一邊。他正在口渴,又想吃涼物之際,遇到這種東西,極是合意,用刀子切著黃柑,一口氣就吃了三個。吃到四個頭上,才覺口渴好一點了。吃了一頓黃柑,方才上
展被而睡。
到了次日醒來的時候,已是上午十一點鍾了。披起
,只見桌上放著一封信,還有張相片。看那信是史科蓮的筆迹。拆開看時,只寥寥幾句話,說是冬青姊有兩張全家影片存在敝
,囑將其一,交與先生,以便與貴
所留李伯母相片,一並寄交青姊,收到此片,請回一信,以免懸念。此
並沒有提到別的什麼。楊杏園也明知雙方有一層締姻的關系,蹤迹已疏,她當然不好在信上說什麼了。當時楊杏園毫不躊躇,順便就把桌上的英文格子紙,寫了一封回信,不過是說相片業已收到,那反面,自己曾在昨晚上寫了幾個字,卻沒有留意,匆匆的便封好,讓人拿去寄了。昨日既玩了半天,今日又起來得遲了。這工作自然緊擠到一
,就要忙起來。因此房門也不曾出,極力的做稿編稿,到了下午六點鍾,把各事才算辦理完畢。五六個鍾頭,不曾停筆,這人也就十分疲倦,便在外屋子裏沙發上,半坐半躺的靠著。直靜坐了半個鍾頭,也不曾動一下。忽聽外面院子裏有人說道:“怎麼這樣靜悄悄的,傷了酒嗎?又病了?”又一個道:“非關病酒,不是悲秋。”聽那聲音,先一個是何劍塵,後一個是吳碧波。楊杏園便假裝睡熟,且不理他,他二人進來,一直就奔裏屋。何劍生道:“怎麼沒有人?”吳碧波道:“雖去不遠,你不看見桌上的稿子,堆著沒理,墨盒子也沒蓋。”何劍塵道:“我們給他開個玩笑,把這稿子收起來。回頭他回……
春明外史第77回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