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西藏生死書第十二章 慈悲:如意寶珠上一小節]不幸,他最近做了好幾個清晰的夢,暗示他將往生到一個佛土。他非常失望,熱淚盈眶地乞求學生向諸佛祈禱這件事不要發生,讓他能夠實現幫助地獄衆生的大願。如何喚醒愛心和慈悲
在你真正修習施受法之前,你必須能夠喚起自己的慈悲心。這常常比我們所想象的還要難,因爲我們的愛心和慈悲的源頭有時候是隱藏的,我們也許不能夠立即就找到。幸好佛教有幾種特殊的發菩提心法門,可以幫助我們發起隱藏的愛心。在衆多法門中,我選擇了以下幾種,並且加以排列次序,讓現代世人能夠獲得最大的好。
1.慈:啓開泉源
當自認爲沒有足夠的愛心時,有一個方法可以發現和啓發:回到你的心裏,重新創造(幾乎是觀想)有人曾經給過你而真正感動你的愛,也許是在孩提時代。傳統上,你都是觀想你的母以及她對你終生不渝的愛,但如果你發現有困難,則可以觀想你的祖父母,或任何在你生命中對你特別好的人。記住一個他們確實對你表現愛心的例子,而你鮮明地感受到他們的愛。
現在讓那種感覺在你心中重新生起,並且讓你充滿感激。當你這麼做時,你的愛將自然傳回給喚起愛心的那個人。然後,即使你不是常常感受到足夠的愛,你會記得至少你曾經被真誠地愛過一次。知道了這點,將使你重新感覺你是值得被愛,而且確實是可愛的,正如同當時那個人給你的感覺一般。
現在打開你的心,讓愛從心中流露出來;然後把這種愛延伸到一切衆生。首先從最近你的人開始,然後把你的愛延伸到朋友和熟人,然後給鄰居、陌生人,甚至給你不喜歡的人或難以相
的人,甚至是你把他們當作「敵人」的人,最後則是整個宇宙。讓這種愛變得越來越廣大無際。舍與慈、悲、喜構成佛法中的四無量心。舍是包容一切,毫無偏見的觀點,確實是慈悲行的起點和基礎。
你將發現這個修行可以啓開愛的源泉,在你心中啓開「慈」之後,你將發現它可以啓發「悲」的誕生。誠如彌勒菩薩在他給無著的教法中所說的:「悲的流經慈的運河。」
2.悲:平等看待自己與別人
誠如我在前一章 所說的,啓發悲心有一個強有力的方法,那就是把別人看成和你自己一樣。guru喇嘛解釋:「畢竟所有人類都是相同的--都是由肉、骨、血所組成的。我們大家都要快樂,都要避免痛苦。而且,我們都有要求快樂的同等權利。換句話說,了解我們與別人平等無二是很重要的。」
譬如,假設你和你所愛的人正發生麻煩,這時候,如果你不把另一個人看成母或父
或丈夫的「角
」,而只是另一個「你」,另一個和你有同樣感覺,同樣希望快樂,同樣恐懼痛苦的人,則幫助和啓發
將有多大啊!把別人看成和你完全相同的真人,將打開你的心
去接受他,給你更多的智慧了解如何幫助他。
如果你把別人看成和你一模一樣,會幫助你打開跟別人的關系,賦予嶄新而豐富的意義。想象如果每個社會和家都能以同樣方式互相來看待其他社會和
家,則世界和平以及全
人類的快樂共存,必然可以開始奠立堅實的基礎。
3.悲:自他交換
當某人正在受苦,而你又不知道如何去幫助才好時,就要勇敢地把自己放在他的位置去想。如果你正在受同樣的苦,盡可能生動地想象你要怎麼挨過。問你自己:「我將怎麼感覺呢?我將希望我的朋友怎麼對待我呢?我最想他們給我什麼呢?」
當你以這種方式把自己換成別人時,你就是在把我愛的對象由過去的你自己直接轉到別人。因此,自他交換是松綁我愛和我執,並從而啓發慈悲心極有力的方法。
4.運用朋友來發起悲心
對一個正在受苦的人,還有另一個發起悲心的有效方法,那就是想象一個你愛的朋友,或你真正愛的人,正是那個受苦的人。
想象你的兄弟、女兒、父母或最好的朋友,于相同的痛苦情境裏。十分自然的,你的心
將打開,悲心將生起;除了把他們從痛苦中解
出來外,你還想做些什麼呢?現在,把從你身上發起的悲心,轉到那位需要你幫助的人身上:你會發現你的幫助可以更自然的産生,也更容易地轉向。
有時候人們會問我:「如果我這麼做了,那位我想象正在受苦的朋友或人會受到傷害嗎?」絕對不會,以這種愛心和悲心來想他們,只會幫助他們,甚至會對他們過去所經曆的,目前正在經曆的,或未來必須經曆的一切痛苦産生療效。
因爲他們是你發起悲心的工具,即使只是瞬間的事,都可以帶給他們很大的功德和利益。因爲他們幫助你打開心,在以悲心來幫助病人或臨終者方面,做了部分貢獻,因此從這個行動所産生的功德,將自然回到他們身上。
你也可以在心裏把那個動作的功德,回向給幫助你打開心的朋友或
戚。你可以祝福那個人平安順利,祈禱他遠離痛苦,你將感激你的朋友,如果你告訴那個朋友說他幫助你啓發了悲心,也許他也會覺得受到啓發和感激你。
因此,「我想象朋友正在受苦或瀕臨死亡,是否會傷害到他們?」這個問題顯示,我們還沒有真正了解悲心的作用是多麼有力和神奇。它可以加持和治療一切相關的人:産生悲心的人,透過他而産生悲心的人,以及悲心所傳達到的人。誠如波夏(portia )在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merchant of venice )一書中所說的:
慈悲是不會損傷人們的,
它像自天而降溫煦的雨,
落在地面上:它是雙倍的祝福;
慈悲祝福施予的人,也祝福接受的人。
慈悲是一顆如意寶珠,它具有療效的光芒射向四面八方。
有一個我很喜歡的故事,說明了這一點。佛陀有一次提到他在覺悟之前一個前世的故事。有一位偉大的王育有三個兒子,佛陀那時是最小的王子,名爲摩诃薩埵(mahasattva )。摩诃薩埵天
是一位可愛慈悲的小孩,把一切衆生都看成他的子女。
有一天,這位王率領朝臣到森林裏野餐,王子們都跑到樹林中玩耍。不久,他們遇見一頭剛分娩完的虎母,它又餓又累,幾乎要吃掉他的小虎子了。摩诃薩埵就問他的哥哥們:「現在虎母需要吃什麼才會活下去呢?」
「只有肉或血。」他們回答。
「誰能夠把他的肉或血給它吃,來拯救它和虎子呢?」他問。
「不錯,誰呢?」他們回答。
虎母和虎子的痛苦深深觸動摩诃薩埵,他開始想:「這麼久以來,生生世世我都在輪回裏無用地流,由于我的貪嗔癡,我很少幫助其他衆生。現在終于……
西藏生死書第十二章 慈悲:如意寶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