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西藏生死書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曆程上一小節]三個本具層面有關聯,當然也和我們認知的不同能力有關聯。絕大多數人的視野都有限,只能認知到化身層面的形象和顯現。因此,大多數人的死亡時刻都只是一片空白,因爲我們從來沒有經驗也沒有學過,在地光明生起時去認證法身。當報身在法中
出現時,我們也沒有認證的希望。因爲我們一生都是在化身的不清淨認知境界裏度過的,所以在死亡的那一刻,我們就直接被送到那個層面;我們在受生中
的意生身中蘇醒過來,如同我們在前世一般,瘋狂而散亂地把虛幻的經驗當成是真實的,在過去業力的軀迫下,無助地踉跄,邁向轉生。
不過,證悟很高的聖人,心中喚醒了和我們完全不同的認知,那是一種清淨的、進化的和精致的認知,即使在他們還有人身時,就能用完全清淨的形式來認知實相,洞察實相一切無限的層面。誠如我們已經見過的,他們對于死亡的經驗毫無恐懼或訝異;事實上,他們擁抱死亡,把它當作終極解的機會。睡夢的過程
死亡過程中所展現的三種中境界,也可以從在世時其他的意識層次來認知。我們可以從睡夢的角度來看它們:
1.當我們入睡時,五官知覺和粗意識消失了,而絕對的心(我們可以稱爲地光明)會短暫地躶露。
2.接著會有一個意識層面,可以比喻爲法中
,它微細得讓我們幾乎覺察不到它的存在。畢竟,有多少人能夠覺察到自己入睡後、做夢前的時刻呢?
3.對大多數人來說,覺察到的只是下一個階段,此時我們的心又開始活動起來,進入類似受生中的睡夢世界。這時候,我們有了「夢生身」,通過各種夢經驗,這些都是由清醒時的習
和行爲所影響和塑造的,我們把它們當作是具
真實的,而不知道是在做夢。意念和情緒的過程
在意念和情緒的作用中,也可以看到完全相同的過程,它們生起的方式是:
1.地光明(絕對的心),是心
的本初狀態,存在于任何意念或情緒産生之前。
2.在地光明的無限空間中,一種基本能量開始攪動,本覺的自然光芒開始升起,成爲情緒的基礎、潛力和燃料。
3.這種能量于是變成情緒和意念的形式,然後驅使我們行動,讓我們累積業。
當我們能夠熟悉禅修時,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過程:
1.當意念和情緒逐漸安靜下來、消失和溶入心時,我們也許可以短暫瞥見心
(本覺)的本初狀態。
2.然後,我們覺察到從心的寂靜安甯中,會有動作和能量展開,這是它的自我光芒。
3.如果對那個能量的産生引起任何執著時,能量必然凝結成意念形式,又把我們帶回概念和心智的活動。日常生活的過程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個過程如何在睡夢中進行,如何形成念頭和情緒,再讓我們看看它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經驗中運作。
最好的方式,就是仔細觀察一個喜悅或憤怒的動作。檢視那個動作之後,你將發現在任何情緒生起之前,總是有一個空間或缺口。在情緒的能量有機會生起之前的孕育時刻,是一個清淨本初覺醒的時刻,如果我們能夠的話,就可以在此刻瞥見真正的心。若能如此,在一瞬間,無明的符咒就會被破解,我們完全解
了執著的任何需要或可能,甚至連「執著」的觀念都變成是荒謬多余的。在那個缺口的「空白」中,可以發現卸下任何觀念、架構或概念後的喜悅。然而我們卻逃避它,反而在根深蒂固的習氣驅策下,接受熟悉的、具有安慰作用的情緒發作,執著于這種不可靠的安全感。因此,這就是從心
生起原本清淨的能量凝結成情緒形式的過程,而它本具的清淨
就被我們的輪回觀所汙染和曲解,形成持續不斷的日常散亂和迷惑。
誠如我所指出的,如果確實檢視生命中的各個層面,就可以發現我們在睡夢中,或在意念和情緒中,如何一再重複與各種中相同的過程。不管是生是死,在意識的各種層次中,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曆經各種中
境界的過程。而中
教法告訴我們,正是這個事實提供了我們無限解
的機會。教法顯示,中
的特
、形式和獨特的過程,提供給我們的,不是解
的機會,就是繼續迷惑的可能。因爲整個過程的每一部分,同時交給我們解
的機會和迷惑的機會。
中教法爲我們打開一道門,告訴我們如何走出那無盡的生死輪回、那生生世世反覆不已的無明。更告訴我們,在這個生死不已的中
過程裏,只要能夠認證並安住于心
之中,或甚至只要能夠對我們的心有某種程度的控製,就能夠通過那道門,走向解
。根據你所
的中
階段,根據你對心
「見」的熟悉程度,以及你對自己的心、念頭和情緒的了解深度,解
的方式也會不同。
不過,中教法也告訴我們,心在我們活著時所發生的情況,也正是死亡時在中
境界會發生的狀況,因爲基本上生和死並沒有差別;因爲在「未破損的整
」和「流動的運動」中,生和死是一
的。因此,十七世紀最有成就的西藏大師澤理納哲朗措(tsele natsokrangdrol)就以我們目前對于意念、情緒、心和認知的了解,來說明四種中
(此生、臨終、法
和受生)的修行法要:
把這些無數的不同面貌看成是夢,
是你的心的投射,虛幻而不真實。
不要執著任何事情,安住在本覺的智慧中,
超越一切的概念:
這是此生中的修行法要。
你很快就會死的,那時候一切都不能真正幫助你。
你在死亡中所經驗的,只是你自己的概念思考。
不要建構任何意念,讓它們消失,
溶入你廣袤的大覺自我覺察中:
這就是臨終中的修行法要。
對于任何現象的生滅或好壞的執著,都是你的心。
這個心不管生起什麼意念,本身就是法身的自我光芒。
不要執著意念的生起,
不要由此形成概念,不要接受或拒絕它們:
這就是法中
的修行法要。
輪回是你的心,涅槃也是你的心,
一切苦樂和一切無明都只存在于你的心。
必須控製你自己的心;
這就是受生中的修行法要。
現在可以仔細地探討某一個中,來看看我們的禅定修行、我們對于情緒和意念的了解,以及我們在那個中
的經驗是如何密切相關,同時也可以看看在那個中
的經驗如何反映到日常生活中。也許法
中
最值得研究。在這個中
,即將變成情緒的純淨能量,以心
的本具光芒自然地開展出來。而情緒,就是現代人主要的、幾乎揮之不去的執著。真正了解情緒的本質,就能在解
大道上有長足的……
西藏生死書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曆程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