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誰妨礙了我們致富第三編 經濟製度和社會結構(六)上一小節]去查編碼。這也正是目前郵局要求寄信人做的事,所以郵局裏備有幾大本全郵政編碼專供顧客查詢之用。然而就社會分工而言,查編碼理應是郵局的事而不是寄信人應做的事。郵局雇人專門查編碼,日子長了成了查編碼的專家。由他們代查代寫編碼肯定比寄信人自己去查效率高得多。爲了公平起見,可以要求寄信而不寫編碼的人多貼幾分錢郵票,以支付查編碼人的工資。使用標准信封的道理也是一樣的。有人用標准信封有困難,有人偏愛用特別古怪的信封,因爲人各有志趣。對這些信封郵局無理拒收,倒可以要求多貼一點郵票。
只顧本單位自己的利益,侵犯用戶的利益,只有壟斷部門才有這個條件,不光是郵政系統有這類問題,電信系統的問題恐怕更嚴重。許多電話用戶都可以訴說他們從電話安裝到每月收費中的種種困難和無禮對待。因爲他們是壟斷部門,不像買早點,這家服務不好馬上可以換一家,用戶無法改變選擇。與他們講理,根本不會理你。所以百姓害怕和他們打交道,他們也才能吾行吾素,巍然不動。
壟斷行業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事遠遠不止郵電部門。如果我們用保護自身權益的新觀點對周圍壟斷業作一番巡視,可以發現許多例子。北京地鐵設計時一般的站都有四個出口,可是幾乎所有的站都有出口通道被挪作它用的事。中銀行辦理支票托收,要45天至60天才能提現,鐵道部對用戶遲交運費有嚴厲的罰款規定,每遲交一天罰欠款的1%,一年下來一元欠款就變成4.65元,比全世界最高的高利貸還高出10倍。這些都是明目張膽的損人利己的行爲。可是他是壟斷部門,他甚至還是政府部門。至于服務窗口開一個不足一尺見方的小孔,刁難顧客的事,那就更多了。百姓的權益被侵犯的事,已經見怪不怪,習以爲常了。
這種現象的存在已經許多年了,近兩三年來的情況非但未見好轉,還有越演越烈之勢。因爲市場經濟的大改變了幾乎一切人的辦事原則,一切都在向錢看了。向錢看並不錯,錯在一切都向錢看,尤其是政府部門,他的任務不是賺錢,而是維護社會公正。政府目前還經營著一些服務項目,這些業務嚴格來說,與政府的基本職責不一樣,倒是更接近于企業。像郵電、鐵路、銀行、城市公共交通等實質是企業,他們應在公平的原則上通過內部效率的提高做到能創利創收。他們無權對顧客實施監督管理。爲了提高效率而作的各種規定必須兼顧顧客的權益。顧客與他們是地位平等的。當然更徹底的辦法是將競爭機製引入這些行業。1994年
務院批准成立聯通公司,打破了郵電部對電信業的壟斷,電信業的服務很快有了大的改觀。數字型大哥大的價格降了1/3;原先的高櫃臺服務改成了低櫃臺。但這些改善僅限于聯通開展了業務的幾個大城市,其他城市仍是郵電部一家把持著,高價格高櫃臺依然故吾。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遠一點,許多習慣于政府獨家經營的,都可以變爲競爭經營,如銀行、鐵路、郵政、保險。事實上有許多
家已經這樣做了,我
的航空業也這樣做了。這些行業的服務改進,將大大有助于提高我
百姓的生活質量。
1996年1月24日

1.改革的開始和結束;改革和革命的聯系和區別
改革的緊迫:積累的政治、經濟壓力,特別是
際信息的交流;
改革的契機:家領導人的更疊,對過去政策失誤的責任的淡化;
改革的結束:①成功:特殊的改革階段轉變成不間斷的調整,即建立一種新製度,它能自我調整,釋放出社會內的壓力;②失敗:改革導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壓力的釋放速度太慢,社會內部矛盾加劇,最後改革轉化爲革命;③改革停留在表面層次,不願觸及較長期的利益關系,以致不斷改變策略。改革成爲時斷時續,時而前進,時而倒退的膠著狀態,這種狀態可以維持很長時期,直到新的契機出現,從而轉入成功或變爲失敗。
2.改革的過程。
不否定過去則改革無從開始,徹底否定過去則社會進入巨大的不確定狀態,其結果必定是每人追求短期利益,社會動蕩,生産下降,所以改革的根本難題是如何在否定過去和保持連續
之間維持平衡。
這種平衡集中表現在意識形態的轉變上。一切改革,沒有意識形態的變化(更確切地說,是放松對意識形態的控製)都是不可能的,所以開放比之改革更具有根本意義。沒有開放,繼續閉關鎖
,不可能有改革;僅僅調整組織機構,甚至變更人事安排,出臺各種政策,而沒有意識形態的調整,改革只是一句空話。相反,意識形態改變之後,其他改變自然跟著發生。因此,社會結構、市場交換、內外關系之所以僵化並因之而形成內部緊張,導致改革之不可避免,皆起因于意識形態之僵化。而改革成功的標志是形成一種新的秩序,它沒有不可逾越的信仰障礙,經常
的調整通過規則的調整來完成,而不是先破後立。
3.改革的目標
經濟目標:建立市場製度,這是唯一能導致資源最佳配置的經濟製度。在市場製度中公民有明確的所有權,供需雙方都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追求各自的利益,從而形成價格。均衡價格是唯一能導致最佳資源配置的信號。正是由于這一點,供需一的公有製經濟不可能是有效率的,因爲它不能産生價格信號。
政治目標:基于自發的自由交換的市場製度,似乎是一種最自然的安排,然而人類社會經過了幾千年的等級製度才出現市場經濟,其原因是當人與人地位不平等時,不會産生自由交換,代替它的是掠奪和剝削。人權得到較好的尊重的社會,市場才能出現和鞏固。曆史如此,現今社會仍如此。當然,當今發展中家建立市場製度和確立人權觀念的順序和歐洲諸
出現市場製度時的順序是相反的。在歐洲,是政治演變推動了市場經濟的建立,而當今的發展中
家則是相反,在市場建設的過程中確立人權觀念。然而,對這些
家而言,始終存在著由于人權觀念不能最終被確立而市場經濟的建設半途而廢的可能。可見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的相互依存關系。
建立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市場有其規則,此規則不能靠買賣雙方自己來維持,而必須有第三者,即政府。政治改革的另一目標就是改變政府職能,從領導人民變爲維持市場秩序。
4.什麼是民主?
許多人誤以爲民主的內容是少數服從多數。我以爲民主包括兩條原則:即①保護少數人,即使是死囚除了將被執行死刑,……
誰妨礙了我們致富第三編 經濟製度和社會結構(六)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